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依赖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的教育与引导,而且也需要依赖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这决
定了教师既需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需要将阅读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
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引言
对于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是语
文教学开展的关键。
教师始终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的教学重心,学生学习语文知
识同样需要通过阅读的方式来获取,由此可以发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当然基于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融
入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开展,
不利于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剖析
(一)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但是整体上依然以单
一的教学模式为主。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尤其是阅读内容涉及的
类型比较多,整体上是非常丰富。
教师安排阅读教学期间,需结合中小学学生的
学习特点,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积极与学生
沟通,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
频繁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等情况,深入剖析出现这种现
象的诱因,归根结底在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不够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带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
过多的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优化设计语文阅读课程。
这方面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亟待解决。
(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较低
通过对学生阅读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有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
枯燥乏味的事,而且通常是把阅读当作一件任务完成,并非学生自愿开展的主动
性学习。
这种现象带来的教学影响是非常大的。
由于学生并没有对阅读产生真正
的兴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描述的东西没有任何求知欲,只是表面地机械
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会自主地进行归纳总结和文章结构的剖析,也
就不存在任何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效的环节。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安排语文阅读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来讲,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基础技巧传授上升到科学规划阅读时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美。
第一,
科学规划阅读时间,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分层次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必须在制定的阅读方案上花费更多心思,仔细备课的同时深化研究教材,灵
活掌握教材内容,在阅读引导中突出重、难点。
严格把控阅读节奏,能够对阅读
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学生的反应、表现等做到运筹帷幄。
对于阅读中需要
详细讲解或者说明的情况,必须提前做好讲解方案。
对于阅读中可以简略了解或
者不需要深入分析的内容,教师也需要对学生适当地引导,以此实现科学安排阅
读时间。
参考《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阅读学习情况,提前分析文章主题、总
结阅读中心,引导学生去寻找贯穿全文的阅读线索,并且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热
烈情感,在阅读中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给出科学的阅读时间建议,引导学生在教
学目标的导向下详细阅读文章,并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适当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学生自主意识更强,教师需要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通过对学生目前阅读能力的掌握,适当地增加
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在阅读中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增长学习与阅读见识。
学生
阅读经验的增加促使阅读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不仅可以从多层次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对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利。
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汲取更多文章中的文字与情感“养分”,审美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综合素质与思想意识等得以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量的积累、阅读内容的多元化,都会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语文学习能力、积累作文写作经验、提高理解能力、丰富想象力,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应用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语文教师有必要强化家校联动,构建浓郁的书香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身边人发挥的榜样作用,对于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坚持阅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这既要求学校以及教师在学校精神文化环境的打造以及班级阅读氛围的塑造中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且也要求教师能够与家长群体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引导家长群体配合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促使家长群体能够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让阅读成为拉近亲子关系,建设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支点。
其次,语文教师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活动、带着问题开展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进而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阅读活动当中。
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逐步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长期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对特定的书目开展阅读之前,就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以及信息反馈,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阅读动机。
最后,语文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进行正向强化。
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获得的成就感,是学生产生与保持阅读兴趣以及促使阅读兴趣得以进一步提升的催化剂,为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正向反馈,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成就感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适当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活动,既可以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共同阅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同一小组成员阅读不同的书。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阅读之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
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获得的不同感悟,将其与自身的理解相互结合融汇在一起,使得学生自身的理解得以升华。
这种适时开展的小组合作阅读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阅读性。
在中小学阶段大多学生都想努力地展现自己,但是课堂上并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
而这种相互交流的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则为其提供了展现的平台,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可以畅所欲言,在组内各自分享、各自展现。
这种模式除了可以锻炼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同样对学生合作能力、思维及表达能力都有锻炼提升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以全新的教学理念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在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及时改善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如此才能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轶华.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253-254.
[2]张兆新.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文理导航(下
旬),2019(11):56.
[3]邱梦霞.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9):104+132.
[4]金小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考试周
刊,2018(44):26-27.
[5]王廷贤.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8(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