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甘草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浓度甘草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吴燕敏;王平;魏睦新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甘草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SPF 级ICR 小鼠6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 个浓度甘草组,分别灌胃NaCl 溶液和相应浓度的甘草颗粒剂溶液(均含苯酚红2mg/mL),20min 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的小肠推进率和胃残留率.结果:甘草小剂量(5、10、15g/kg)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甘草大剂量(20、40g/kg)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甘草5、10、40g/kg 剂量组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草5、20、40g/kg 剂量组胃残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在5~15g/kg 剂量范围内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作用减弱;在20~40g/kg 剂量范围内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作用增强.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0(042)010
【总页数】2页(P74-75)
【关键词】甘草;小鼠;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
【作者】吴燕敏;王平;魏睦新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痞满”等病证范畴,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升降失司是其主要病机,主要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

中医学可通过辨证施治,个体化调整脏腑、阴阳、气机的失衡,使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所以中药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等病症,临床主要作为调和药使用。

目前,关于不同浓度甘草对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报道尚不多,我们运用改进的苯酚红测定法,初步观察了甘草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ICR小鼠60只,体重(20±2)g,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02-0031)。

1.2 药物与试剂甘草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2049,采用薄
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紫外光灯下检视方法进行质
量控制,并符合颗粒剂项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C)。

实验前将甘草颗粒溶解于去离子纯水,经充分震荡混匀,离心,浓缩上清液,制备成含生药1.5g/mL的甘草储备液。

苯酚红,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111。

将苯酚红溶解于去离子水,充分震荡混匀,制备成6mg/mL的溶液。

用以上 2种溶液为基础,配制成含甘草 0.2、0.4、0.6、0.8、1.6g/mL的5个梯度的溶液(药物浓度的确定:参照甘草的临床常用剂量,并通过预实验决定),其中均含有苯酚红2mg/mL。

另配0.85%的NaCl(同样含有苯酚红2mg/mL)溶
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

1.3 仪器艾科浦P系列纯化水机(重庆市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752N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根据文献[1]苯酚红测定法加以改进。

小鼠购进后,适应性饲养5d,禁食不禁水
24h,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对照组予含有苯酚红2mg/mL的0.85%NaCl
溶液0.5mL灌胃;实验组予含有苯酚红2mg/mL的不同浓度的甘草溶液0.5mL
灌胃,即5、10、15、20、40g/kg 5个剂量组。

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迅
速开腹钳夹贲门和幽门,摘取全胃及小肠。

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盲部的肠管,不加牵引,平铺于白纸上,测其全长和苯酚红前沿到幽门的距离。

苯酚红前沿显示不清楚者,剪断小肠,滴加0.1mol/L的NaOH(显示鲜艳的玫瑰红色)确认,并在其前和后1cm处再次剪断滴加NaOH加以检验,保证数据的准确。

以苯酚红在小肠的推进长度占小肠全长的百分数计算小肠推进率,即小肠推进率(%)=苯酚红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将全胃浸于0.1mol/L的NaOH溶液10mL中剪碎,充分振摇洗涤,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0.5mL,加入纯水 2.5mL,充分混匀,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60nm下测定吸光度作为测定液OD值;另取
2mg/mL苯酚红0.5mL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10mL中充分混匀,取
0.5mL,加入纯水2.5mL,充分混匀,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60nm下测定吸光度作为标准液OD值。

计算每组的苯酚红胃残留率,胃残留率(%)=测定液OD值/标准液OD值×100%。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mean±SD)表示,并作One-Way ANOVA统计处理,P<0.05为显著性界值。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浓度甘草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甘草小剂量组(5、10、15g/kg)对小鼠小肠推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5g/kg、10g/kg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g/kg剂量组抑制作用强于
10g/kg剂量组;而甘草15g/k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甘草大剂量组(20、40g/kg)对小鼠小肠推进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甘草40g/kg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g/kg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2 不同浓度甘草对小鼠胃残留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甘草小剂量组(5、10、15g/kg)对小鼠胃排空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5g/k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10g/kg、15g/k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甘草大剂量组(20、40g/kg)对小鼠胃排空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2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40g/kg组促进作用强于20g/kg组。

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甘草对小鼠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率的影响(mean±SD) %注:与
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动物数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对照组 10 59.38±9.06 47.35±7.48甘草 5g/kg组10 45.23±8.79* 36.69±7.85*甘草
10g/kg组10 48.16±9.12* 42.93±9.43甘草 15g/kg组10 54.97±10.7
46.37±8.23甘草 20g/kg组10 64.04±10.31 58.47±8.06#甘草 40g/kg组 10 73.28±10.16* 67.73±8.73#
4 讨论
对胃肠运动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3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
调节胃肠运动[2],其中促进胃肠运动中药的研究见诸报道的较多,而关于抑制胃
肠运动及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中药的研究较少。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其中《本草正》记载:“甘草得中和之性……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甘草既可补益中气,消除因脾胃气虚所致的
中焦虚满之症;又可因甘缓壅滞之性而致中焦痞满,具有“消痞”与“致痞”之双重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较小剂量甘草对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甘草对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反而有促进作用,亦证实了甘草具有“消痞”与“致痞”之双重作用这一理论。

甘草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有效浓度:甘草中作用于胃肠运动功能的有效成分的浓度决定着最终甘草对胃肠运动的调节效应,其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或者直接作用于胃肠道本身而发挥作用。

(2)黄酮类化合物:甘草主要成分FM100和甘草素等黄酮化合物对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3-4],所以甘草能表现出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还能使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5]。

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胃
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提高食欲,促进消化,所以甘草能表现出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甘草成分复杂,作用多样,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但是,关于甘草对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较少。

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扩大样本数量,扩大药物浓度范围,或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进行实验,或在更高层次的离体细胞水平进行研究,或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能为其在临床上的合理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5 参考文献
[1]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枳壳及辛弗林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1):1001
[2]魏睦新,魏兰福,邹百仓,等.胃肠动力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163
[3]吴国泰,任远,马骏,等.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学研究.中医儿科杂志,2007,3(5):14
[4]Sato Y,He JX,NagaiH,etal.Isoliquiritigenin,one ofthe antispasmodic principles of Glycyrrhiza ularensis roots,acts in the lower part of intestine.Biol Pharm Bull,2007,30(1):145
[5]王趱.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辽宁化工,2006,35(6):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