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叫查理冲别林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
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
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
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人欢笑。
他的父亲死于饮酒过量,母亲实际上无法照顾查理和他的异母哥哥锡德,她常常因精神问题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查理找不到工作时就在街上闲逛,到处寻找食物和住所。
有时候他会被送到孤儿院,在那儿他又冷又可怜,孩子们犯一丁点错误就会遭到责骂和惩罚。
他恨那个地方。
三十年后,就是这个查理班别林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秒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恩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
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一一喜剧之王查理查里冲别林。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写道:你得相信自己,这就是秘诀,即使我在孤
儿院或沿路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
”任何一个电
影院的常客想必都看过几部查理冲别林的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坐在屏幕上总是笑得泪流满面。
他第一次亮相就让人们看好这个和善的小个子一一一撮僵硬的小胡子,双目圆睁,头戴黑色圆礼帽,还有那双大得过头的皮鞋。
在卓别林演过的几百部电影里,流浪汉”是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角色。
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处处犯傻出错,总是麻烦不断,可他胸怀远大的理想。
他想摆脱残酷的命运,他的疯狂尝试让我们捧腹不止。
他总能找到怪招摆脱困境,生活也从未真正将他打垮。
从前那个无家可归、挨饿受冻的又衣衫褴褛的孩子拒绝绝望,这个流浪汉和他没什么不同,他像那个小孩一样弱小、胆怯和愚蠢,但他从没放弃过。
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够欣赏他的电影,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无声片。
让我们发笑的并不是他说的话,他的喜剧效果来自那些细微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含义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卓别林在影片中时而抬起浓黑的眉毛或者转动那双眼珠,时而抻一抻外套或在空中晃一晃他的文明棍;为了逃避对手,他会躲在肥胖女士的身后或钻到桌子底下;本来想英勇一次,却晕倒在地;他抖掉破衣上的灰尘自豪地出现在盛大的社交场合;他派头十足,俨然一个富有、成功的重要人物一一一个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企及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是卓别林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他得到流浪汉这个角色纯属偶然。
年轻的他和哥哥随着一小队演员到美国各个城市巡回演出,一家新电影公司邀请他加盟拍喜剧片,他接受了邀请并迅速走红。
他很快就为这家公司拍了几使部电影,不过使他一举成名的是第二部影片中他的那身行头一一黑色礼帽,紧身外套,肥大的裤子,尺码超大的皮鞋,外加一撮小胡子和一根文明棍。
他的这一形象一炮打响。
不过他最初的那些电影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全
靠动作取胜,他极其滑稽的神情和举动使观众们捧腹大笑。
三十岁时,卓别林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片酬达到数千美元。
他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自己写剧本、拍片子。
他所到之处受到夹道欢迎,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影片中流浪汉的悲哀一面更显突出。
那个小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头顶的屋檐了,他开始需要爱情。
在他最知名的电影《淘金记》中,一个女孩作弄了这个小个儿男人,事后又觉得对不起他。
于是对他友善起来,而他却将她的怜悯误作了爱情。
《城市之光》中的女孩是盲女,虽然她看不见他的模样,却认为他是自己遇到的最棒的男人。
可是她恢复视力后,看到的他却十分愚蠢。
这种悲哀赋予了卓别林的电影一种很深刻的人生意味,摸样几个喜剧演员能与之并肩。
卓别林经历了几次婚姻。
名利双收的他在爱的愿望满足之时已不再年轻。
后来他娶了美国作家尤金澳尼尔的女儿欧娜,并与之白头到老。
渐渐地,他厌倦了美国一一这个他生活了四十年又功成名就的地方。
他携同妻子和一大家子人去了瑞士。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在他漫漫人生的最后几年,他重返美国和英国,接受他在电影事业上的各种荣誉。
1977年圣诞节,这个喜剧之王在瑞士辞世,享年88岁。
噩耗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
说起卓别林,想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
在他身上当然还有一些小故事:
有一天,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已该理发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只有两家理发店,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至于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决定吧。
于是,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一看,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啦?原来这个理发店房子小,座椅旧,地上还撒了不少头发渣,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自己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该短的却又很长,上面像个麻雀窝,旁边像是被老鼠刚啃过似的。
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
这儿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你一定认为卓别林会在这家理发店理发了。
错啦!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发了。
是第一家理发店价格便宜吗?不是。
是卓别林喜欢自己理成麻雀窝“、老鼠啃”吗?更不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卓别林在想,小镇这么偏远,只有两家理发店,所以就可以推断:第一家理发师的麻雀窝”、
老鼠啃”头发就是第二家理发师理的,另外,从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撒满的头发渣也可以说明顾客很多,也就是理发师的技术与服务肯定比第二家好。
卓别林早就想拍一部关于流浪汉的喜剧,然而,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仍是不够满意。
一天,卓别林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位流浪汉。
他灵机一动,
迎上前去:你好,我看你一定很饿了,我也饿了。
一块到饭店吃一顿吧!”流浪
汉十分高兴,心想这一定是遇到一位乐善好施的虔诚的基督徒了。
于是两人走进了一家饭店。
卓别林特意多要了一些酒。
流浪汉不客气地狼吞虎咽大吃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两人便乘酒兴侃侃而谈。
流浪汉便把自己如何漫游,如何搭便车,如何在上等客车”上被抓住等等趣闻全部告诉了卓别林,同时还表演给卓别林看。
卓别林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研究他的表情、姿势和性格。
在吃饭的过程中,一部新的影片的大体轮廓已经在卓别林的脑子里构思出来了。
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192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把奥斯卡奖的特别荣誉奖”颁给卓别林。
卓别林得知后公开声明不接受。
他说,少数几个人做出的决定,这对我并不是什么荣誉。
我所期望的是人民的评价,如果人们爱看我的影片,那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获悉卓别林的声明后不以为然,认为是明星的虚架子”,仍通知他来领奖。
但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卓别林真的没来!学院在尴尬之余决定把金像送到卓别林家里。
卓别林在家门口挡住了送奖人,并再次声明:不靠这尊小像撑门面。
”这尊小金像至今仍存在该学院的地下室里。
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在于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
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
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
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
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
”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
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
1952年9月23日他在伦敦萨
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