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时、分、秒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时、分、秒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中“七时、分、秒”一节内容为基础,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和秒的基本概念,建立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小时、分钟和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读写小时、分钟和秒,能够正确地计时和换算时间。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间知识。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2.问题导向的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问题导向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完成时间相关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时间的读写:讲解如何正确读写小时、分钟、秒,如:“3点25分”读作“三点二十五分”,“40秒”读作“四十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时间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2.讨论时间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时间?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中发现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5.作业小结的环节:教师布置与时间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这种作业小结的环节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问题导入:提出一个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钟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时间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新知
1.小时、分钟、秒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的基本概念,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时间换算:教授时间换算的方法,如:“如何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如何将分钟换算成秒?”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时间的认识和规划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如:起床、上学、用餐、运动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时间换算和计时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时间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时间相关的作业,如:换算给定时间,编写时间的读写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和应用所学时间知识。
3.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时间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学会读写小时、分钟、秒,能正确表达时间,如:“3点25分”、“40秒”等。
3.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够将小时换算成分钟、秒,反之亦然。
4.学会使用钟表和秒表,能够独立进行时间计时和换算。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时间的基本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小时、分钟、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时间换算的方法:教师讲解时间换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时间换算的能力。
3.时间的读写:教师强调正确读写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2.设计时间换算和计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时间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2.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如制作钟表、进行时间换算等。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起床、上学、用餐、运动等,创设与时间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故事情境: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3.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出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制作钟表、秒表,进行时间计时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时间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时间换算和计时方法;三是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学会读写小时、分钟和秒,能够正确地计时和换算时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实例,如:“今天早上,同学们按时到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2.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小明和小红比赛跑步,小明用了3分钟,小红用了4分钟,谁跑得快?”引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