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眼下的校园,不少中学生热衷于明星绯闻、追求超前享受、个人主义思想膨胀。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要迫切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
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4.雅斯贝尔斯认为,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哲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只不过是通向哲学之路的准备。
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主要是 (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6.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右图漫画表明 ( )
A.存在决定思维
B.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C.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8.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
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
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 )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推动了时代的步伐。
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 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它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③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 (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③生产关系④法律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4.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16.《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 )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7、2012年太空好戏连台,流星雨、超级月亮、日环食……,你方唱罢我登台。
对这些天文奇观,科学家们都做出了较为精确地预测。
这是因为()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的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④D.②③
18.“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合理之处是主要强调了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9.对于当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到:“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
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
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了在当官。
”这种浮夸风 ( )
①没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表明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④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表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静止 D.可知性
21. 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 ( )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教师讲课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2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 (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主观能动性
25.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出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现实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发展性
26.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一看法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7.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8.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之为经验学习曲线,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累计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
因为 ( )
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29.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新的课题。
这表明 ( )
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3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 A.无条件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主观性
二、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
每题1分,共10分)
31、世界观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
32、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3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3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
35、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
36、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3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38、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
3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
40、十五的月圆是种规律()
三、非选择题(3小题,共计30分)
41、某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请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市的发展中采取的做法?(12分)
42.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材料二:2013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的持续高温给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旱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万众一心,取得抗旱救灾重大胜利。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智看待自然灾害,做好预警自救工作?(8分)
43.人们一直以为,在所有固体物质中,原子都以周期性不断重复的对称模式排列构成晶体。
但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原子并没有以简单重复的模式排列。
因为这项发现极具争议性,他努力为自己辩解,他的抗争最终迫使其他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物质最本质的属性。
根据舍特曼的发现,科学家们随后创造了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俄罗斯一条河流内的矿物样品中发现了自然生成的准晶体。
目前,科学家正在试验将准晶体应用于煎锅和柴油发动机等多项产品中。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
(10分)
季延中学2013秋高二年期中考试政治科(理科)参考答案:
单选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 D C A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C C C C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D C A B B B B
判断题答案: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B A B B B B B
(6分)
(6分)
42. (1)①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
(4分)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4分)
43.
(每点2分,全对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