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一篇文言文二《一山记》(学生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一篇文言文二《一山记》(学生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一山记陆文圭
①暨居浙尾,北瞰长江,直郡治北,枕江之下有曰君山,以楚黄歇得名①。
山形小而势蹲,无崇岗翳谷以凭阻其高深。
其西南则秦望、青高,其东则由里、启敔、凤凰,诸山环趋而拱揖之。
故君山虽小,最甲于诸山。
每遏春风、花时、秋涛、雪月之景,诗豪墨客游人士女登临而觞咏,行歌而坐啸,山之胜概不可殚述。
②余尝欲卜庐其下为终隐之计,而未果也。
赵君鼎之,家于山之左,朝夕与山相接。
已而避地去家,侨居城西南隅,距山数里所,舍幽邃而阛阓,疑若与山不相闻也。
晨起推其户,故山之青,忽排闼而入,数峰低昂,若远而近,若伫立以俟,若顾眄咫尺而不得语也。
赵君喜而叹曰:“吾与山有宿缘耶?何追逐而不相舍也?”因自号曰一山,而谒记于余。
③余思赵君少时以故国佳公子挟豪贵驰骋,于当年谓功名可唾掌取,时移事改,卒困阨不得志,方求田问舍,皇皇焉无所之,此陈元龙之所窃笑而欲卧君于百尺楼下者也。
然出处殊时,老少异见。
隐居求志,遁世无闷,亦君子之高致也。
试与君倚浮远之栏,呼大江而问之,自楚以来更国几姓,春申之后阅世凡人,彼之豪奢富贵朝荣夕悴,殆如秋种之花,而一山苍苍,千岁不改,自古高人选士所以定舍彼而取此者,□有以也。
④赵君其远返故庐,毋使猿惊鹤怨,以动草堂之灵,余异时樵服拜于庭下,负薪汲水以相从,请分此山一半。
鼎之名孟鐈,少余一岁云。
【注】①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1分)
A.盖B.然C.乃D.故
22.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整散结合B.以动写静C.欲扬先抑D.虚实相生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一篇文言文二《一山记》(教师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一山记 陆文圭
①暨jì居(至今我居住在)浙尾,北瞰长江,直郡治北,枕江之下有曰君山,以楚黄歇得名①。
山形小而势蹲,无崇岗翳谷以凭阻其高深。
其西南则秦望、青高,其东则由里、启敔yǔ、凤凰,诸山环趋而拱揖之。
故君山虽小,最甲于诸山。
每遏(遇到)春风、花时、秋涛、雪月之景,诗豪墨客游人士女登临而觞咏,行歌而坐啸,山之胜概不可殚述。
②余尝欲卜庐其下为终隐之计,而未果也。
赵君鼎之,家于山之左,朝夕与山相接。
已而避地去家,侨居城西南隅,距山数里所,舍幽邃而阛huán 阓huì,疑若与山不相闻也。
晨起推其户,故山之青,忽排闼而入,数峰低昂,若远而近,若伫立以俟,若顾眄miǎn (斜眼看)咫尺而不得语也。
赵君喜而叹曰:“吾与山有宿缘耶?何追逐而不相舍也?”因自号曰一山,而谒记于余。
③余思赵君少时以故国佳公子挟豪贵驰骋,于当年谓功名可唾掌取,时移事改,卒困阨è
不得志,方求田问舍,皇皇焉(内心不安的样子)无所之(往),此(陈元龙)之所窃笑而欲卧君于百尺楼下者也。
然出处殊时,老少异见。
隐居求志,遁世无闷,亦君子之高致也。
试与君倚浮远之栏,呼大江而问之,自楚以来更国几姓,春申之后阅世凡人,彼之豪奢富贵朝荣夕悴,殆如秋种之花,而一山苍苍,千岁不改,自古高人选士所以定舍彼(人世的功名富贵)而取此(隐居遁世)者,□有以(原因)也。
④赵君其远返故庐,毋使猿惊鹤怨,以动草堂之灵,余异时樵服拜于庭下,负薪汲水以相从,请分此山一半。
(鼎之)名孟mèng 鐈qiáo ,少余一岁(比我小一岁)云。
【注】①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A )。
(1分)
A .盖
B .然
C .乃
D .故
22.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划线句介绍了君山位于长江边并以春申君命名(得名缘由1分),表明其历史悠久(1分)。
为后文写与春申君相关的议论(楚国以后朝代更迭,春申君之后人事变迁)做铺垫(由春申君生发感慨1分)。
其悠久的历史又与“一山沧沧、千岁不改”的感慨相呼应(1分)【一点1分,答满3分即可】。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特点的一项是( D )。
(2分)
A .整散结合
B .以动写静
C .欲扬先抑
D .虚实相生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介绍君山的位置、命名来由及其胜景并发表议论,旨在酬付赵君的请托(1分),表达对赵君虽为佳公子但最终困厄不得志的遗憾(1分),对赵君寄情于山野这一行为的赞扬和羡慕(1分),认识到荣华富贵的虚幻江山美景的永恒,表明了自己在时代变迁与动荡中不
痴心于富贵功名的立场(1分),以及宁愿通过隐居来维持高洁的人品和情趣的价值取向。
参考译文:
至今我生活在浙尾,北望长江,江水直流于郡治,依靠长江之下的是君山,它因楚国的春申君而得名。
山形小势如蹲立,无崇岗遮住了山谷,以此阻断山的高深,君山的西南则是秦望、青高,它的东面是由里、启敔、凤凰,诸山环绕君山并向它作拱揖状。
君山虽小,也是诸山中第一。
每遇春风、花时、秋涛、雪月之景,诗豪墨客游人士女登临君山而推杯换盏诗词吟咏,行歌坐啸,真乃山之胜景不能完全述尽。
曾经,我打算到君山脚下归隐,但未实现。
赵鼎之,家在君山之左面,朝夕与山相接。
不久,离家躲避于此处。
侨居城西南角,这是距离君山数里的地方,以往赵君舍去幽邃之地而去了繁华街市,怀疑自己再也不能与山相见。
而今,晨起推门而出,就是满眼的山色,忽然推门而入,数峰好像低下头,有的好像离你很近,又好像很远,有的伫立等候着,有的回头看,近在咫尺却不得语。
赵鼎之高兴叹曰:“吾与山是前生的因缘啊?为何追逐它而一直不愿舍去?”于是自号曰一山,从而记录下。
我想起赵鼎之年少的时候,因是故国的富豪公子,想当年可谓功名唾手可得,后来世事变化,最后因困厄而不得志。
求田问舍,匆忙样子不知去向,这是陈元龙之所以偷笑君山,睡卧于百尺楼下的原因。
然而历经时代变迁,经历少年、老年,均有着不同认识。
隐居求志,逃避世俗也不觉沉闷,这就是君子之最高境界也。
曾尝试与你依靠栏杆大谈人世之浮远,向大江呼之问之。
自楚国以后朝代更迭,春申君之后人事变迁,哪些豪奢富贵之人朝荣夕忧,几乎如秋种之花,而一山苍苍,千岁不改,自古高人逸士之所以舍弃他地而选取此地,大概是有这样的人。
赵君从远地返回故庐,不会让猿惊鹤怨,以动草堂之灵,我当时穿着樵服,拜于赵君的庭下,负薪汲水以跟从,请分此山一半。
鼎之名孟鐈,小我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