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纬信 风带(2 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 高气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 地低气压带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风向 南半球 东南风
属性(影 响气候)
冷干
西北风
温湿
东南风
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 性的季节移动。(如上图)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北移,冬 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会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 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新课标导学
地理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情景导读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理局与宇航局对臭氧的持 续监测,结果发现南极臭 氧空洞在 2014 年 9 月 11 日达到了年度峰值,面积 大小与北美洲相当。自 1985 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 南极臭氧空洞,数十位科学家几次赴南极查实,最终弄 清了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主要原 因是氟氯烃的排;放,而人类所排放的氟氯烃主要在北 半球。 【思考】为什么人类在北半球排放的大量氟氯烃会使南 极出现臭氧空洞?
(2)按照方位记忆: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其位置主要在蒙古国境内,蒙古 国在我国东部的西北方向,所以,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或东亚地区)吹西北风, 而夏季正好相反(东南风)。蒙古国在南亚的东北方向,所以,冬季南亚地区吹 东北风,而夏季正好相反(西南风)。
(3)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风向与我国东部的风向相同。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
(1)三圈环流 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受__热__不__均__和_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a___低__纬__环__流_、b__中__纬__环__流__、c__高__纬__环__流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A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_带__、B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 C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D__极__地__高__气__压__带__。
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1 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②风带
风带
分布
北半球
极地东 风带(2 个)
中纬西 风带(2 个)
知识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海__陆__热__力__性__质___差异大。 2.分布 (1)夏季:亚欧大陆上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被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 在海洋上,亚欧大陆形成__低__压__中__心__。 (2)冬季:亚欧大陆上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被切断,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上形成__高__压__中__心__。
季节 风向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风
东南风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特别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 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材料一 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在这 条带上都是恶劣的气候带,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 岛上的沙漠、美洲墨西哥的沙漠,唯独位于亚洲的我国江南地区是一片苍翠的 绿洲。下面为撒哈拉地区与我国江南景观对比图。
材料二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压分布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我国江南被称为沙漠带上的绿洲? (2)根据材料二中气压分布图,说出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并说明此气 压中心切断的全球性的气压带名称。 (3)据气压分布图说出我国南方此时的盛行风,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答案:(1)因为在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 制,气候干旱。而我国南方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 温多雨的气候,因此植被茂盛葱绿。 (2)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3)夏季风(东南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 形成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东南风。
1.如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带___,B为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东__南__风____,②为__西__北__风____。
(3)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解析】 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 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故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②为 中纬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绘制全球气 压带、风带分 布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 对气候的影 响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移动 规律(重点); 海陆分布对 北半球冬、夏 季气压中心 的影响(重 点); 气压带和风 带对气候的 影响(重点、难 点)
1
互动课堂
2
知识构建
3
巩固园地
4
课时作业
互动课堂
知识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哪几种? (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3)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2.如何判断季风和记忆风向 冬、夏季风的判断和风向的判断是常考内容,下面列举几个巧妙记忆的方 法: (1)理解记忆法:季节(月份)判断:若发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大陆是 高压,大陆气温低,应该是冬季(1月份);若发现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说明海洋 是高压,海洋气温低,应该是夏季(7月份)。风向判断:按照风向判断的一般方 法,即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进行判断。
1.大气环流 (1) 概 念 : _全__球__性__的__有__规__律___ 的 大 气 运 动 , 它 反 映 了 大 气 运 动 长 时 期 的 __平__均____状态。 (2)成因:_太__阳__辐__射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热__量__差__异__,促使大 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影响因素:__太__阳__辐__射__、大气环流、_海__陆__分__布___、地形、__洋__流____等。
材料 世界气候千差万别,既有“深居温带大陆内,距海遥远降水稀,早 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有“三四十度大陆 西,西风副高来交替,冬温湿润夏干热,常绿灌丛叶蜡衣”的地中海气候。
2.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1_月_____ (1月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亚__洲__高__压__(_蒙__古__—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_)_,形成原因是 _冬__季__大__陆__降__温__比__海__洋__快_____ 气 温 低 空 气 收 缩 下 沉 , 被 切 断 的 气 压 带 是 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西__北___,D处盛行__东__北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西__南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夏__季__,__随__着__气__压__带__、__风___带_ _的__北__移__,__南__半__球__的__东__南__信__风__向__北__越__过__赤__道__后__,___在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的__影__响__下__,__向__右__偏_ _转__成__西__南__风______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海__陆__热__力__性__质__差__异__和_气__压__带__和__风__带__的__季__节__移上,风不经常来这儿做客,这可苦坏了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使他们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着顺风的到来。那时候, 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因为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前,那儿没有 马。货物倒不要紧,马匹则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 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海给鱼吃。人们因此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 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1.单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则在极地与赤道间会形成单圈环流,如 下图:
2.三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3.气压带和风带 (1)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如下图)
①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拓展延伸: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1.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等压 线闭合,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保留高压;冬季,陆地 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保留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②风带EF____低盛____纬行____信西____风风________带带,,风风向向为为____东 西____北南________风风 G__极__地__东__风____带,风向为__东__北____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_季__节__变__化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 季___北__移_____,冬季南移。
【解析】
知识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_大__气__环__流_____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使 高 低 纬 度 间 、 海 陆 间 存 在 热 量 和 水 分 的 交 换 , 从 而 影 响 __天__气__变__化___ 和 __气__候______的形成。
材料二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在“马纬度”海区为什么总是无风? (2)在“马纬度”两侧分别盛行什么风带? (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答案:(1)在南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2)信风带和西风带。 (3)不是。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气压 带和风带也有规律的移动。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大陆增温速度快 于海洋,增温幅度大
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 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
冬季大陆冷却速度快 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 于海洋,降温幅度大 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 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 风环流,具体如上图所示。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 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 高气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 地低气压带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风向 南半球 东南风
属性(影 响气候)
冷干
西北风
温湿
东南风
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 性的季节移动。(如上图)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北移,冬 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会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 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新课标导学
地理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情景导读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理局与宇航局对臭氧的持 续监测,结果发现南极臭 氧空洞在 2014 年 9 月 11 日达到了年度峰值,面积 大小与北美洲相当。自 1985 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 南极臭氧空洞,数十位科学家几次赴南极查实,最终弄 清了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主要原 因是氟氯烃的排;放,而人类所排放的氟氯烃主要在北 半球。 【思考】为什么人类在北半球排放的大量氟氯烃会使南 极出现臭氧空洞?
(2)按照方位记忆: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其位置主要在蒙古国境内,蒙古 国在我国东部的西北方向,所以,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或东亚地区)吹西北风, 而夏季正好相反(东南风)。蒙古国在南亚的东北方向,所以,冬季南亚地区吹 东北风,而夏季正好相反(西南风)。
(3)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风向与我国东部的风向相同。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
(1)三圈环流 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受__热__不__均__和_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a___低__纬__环__流_、b__中__纬__环__流__、c__高__纬__环__流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A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_带__、B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 C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D__极__地__高__气__压__带__。
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1 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②风带
风带
分布
北半球
极地东 风带(2 个)
中纬西 风带(2 个)
知识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海__陆__热__力__性__质___差异大。 2.分布 (1)夏季:亚欧大陆上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被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 在海洋上,亚欧大陆形成__低__压__中__心__。 (2)冬季:亚欧大陆上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被切断,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上形成__高__压__中__心__。
季节 风向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风
东南风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特别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 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材料一 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在这 条带上都是恶劣的气候带,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 岛上的沙漠、美洲墨西哥的沙漠,唯独位于亚洲的我国江南地区是一片苍翠的 绿洲。下面为撒哈拉地区与我国江南景观对比图。
材料二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压分布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我国江南被称为沙漠带上的绿洲? (2)根据材料二中气压分布图,说出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并说明此气 压中心切断的全球性的气压带名称。 (3)据气压分布图说出我国南方此时的盛行风,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答案:(1)因为在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 制,气候干旱。而我国南方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 温多雨的气候,因此植被茂盛葱绿。 (2)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3)夏季风(东南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 形成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东南风。
1.如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带___,B为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东__南__风____,②为__西__北__风____。
(3)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解析】 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 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故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②为 中纬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绘制全球气 压带、风带分 布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 对气候的影 响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移动 规律(重点); 海陆分布对 北半球冬、夏 季气压中心 的影响(重 点); 气压带和风 带对气候的 影响(重点、难 点)
1
互动课堂
2
知识构建
3
巩固园地
4
课时作业
互动课堂
知识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哪几种? (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3)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2.如何判断季风和记忆风向 冬、夏季风的判断和风向的判断是常考内容,下面列举几个巧妙记忆的方 法: (1)理解记忆法:季节(月份)判断:若发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大陆是 高压,大陆气温低,应该是冬季(1月份);若发现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说明海洋 是高压,海洋气温低,应该是夏季(7月份)。风向判断:按照风向判断的一般方 法,即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进行判断。
1.大气环流 (1) 概 念 : _全__球__性__的__有__规__律___ 的 大 气 运 动 , 它 反 映 了 大 气 运 动 长 时 期 的 __平__均____状态。 (2)成因:_太__阳__辐__射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热__量__差__异__,促使大 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影响因素:__太__阳__辐__射__、大气环流、_海__陆__分__布___、地形、__洋__流____等。
材料 世界气候千差万别,既有“深居温带大陆内,距海遥远降水稀,早 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有“三四十度大陆 西,西风副高来交替,冬温湿润夏干热,常绿灌丛叶蜡衣”的地中海气候。
2.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1_月_____ (1月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亚__洲__高__压__(_蒙__古__—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_)_,形成原因是 _冬__季__大__陆__降__温__比__海__洋__快_____ 气 温 低 空 气 收 缩 下 沉 , 被 切 断 的 气 压 带 是 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西__北___,D处盛行__东__北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西__南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夏__季__,__随__着__气__压__带__、__风___带_ _的__北__移__,__南__半__球__的__东__南__信__风__向__北__越__过__赤__道__后__,___在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的__影__响__下__,__向__右__偏_ _转__成__西__南__风______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海__陆__热__力__性__质__差__异__和_气__压__带__和__风__带__的__季__节__移上,风不经常来这儿做客,这可苦坏了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使他们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着顺风的到来。那时候, 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因为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前,那儿没有 马。货物倒不要紧,马匹则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 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海给鱼吃。人们因此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 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1.单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则在极地与赤道间会形成单圈环流,如 下图:
2.三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3.气压带和风带 (1)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如下图)
①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气压带(2 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拓展延伸: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1.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等压 线闭合,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保留高压;冬季,陆地 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保留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②风带EF____低盛____纬行____信西____风风________带带,,风风向向为为____东 西____北南________风风 G__极__地__东__风____带,风向为__东__北____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_季__节__变__化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 季___北__移_____,冬季南移。
【解析】
知识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_大__气__环__流_____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使 高 低 纬 度 间 、 海 陆 间 存 在 热 量 和 水 分 的 交 换 , 从 而 影 响 __天__气__变__化___ 和 __气__候______的形成。
材料二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在“马纬度”海区为什么总是无风? (2)在“马纬度”两侧分别盛行什么风带? (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答案:(1)在南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2)信风带和西风带。 (3)不是。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气压 带和风带也有规律的移动。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大陆增温速度快 于海洋,增温幅度大
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 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
冬季大陆冷却速度快 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 于海洋,降温幅度大 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 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 风环流,具体如上图所示。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 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