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开卷)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20安徽中考,1,2分,★★★)“对青春最好的致敬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这最好的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做最好的自己,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①不断发掘生命的力量
①培养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①拒绝改正自身的缺点
①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2.(2020安徽中考,2,2分,★★★)看到在外务工农民的艰辛,她决心回到农村帮助乡亲们实现致富梦想;七年来,她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乡村,两次放弃回省城的机会,带领全村13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很多农民还走上了致富路。

安徽大学生村官王萌萌的事迹,启示我们()①要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
①只有到农村工作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①自强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①要用坚持和责任谱写自己生命的价值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3.(2020安徽中考,3,2分,★★★)2019年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作了规定。

儿童青少
年下列做法不利于
...预防近视的有()
A. 看电视时控制好时间
B. 参加日间户外体育活动
C. 在刺眼的灯光下看书
D. 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4.(2020安徽中考,4,2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
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①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①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①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5.(2020安徽中考,5,2分,★★★)下列漫画体现文明生活方式的有()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6.(2020安徽中考,6,2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告诉我们,友谊()
A. 不能没有原则
B. 以物质馈赠为前提
C. 是一成不变的
D. 是平等的、双向的
7.(2020安徽中考,7,2分,★★★)下列名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有()
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8.(2020安徽中考,8,2分,★★★)出班级黑板报时,全班同学克服自身困难,积极主动参
加。

这表明同学们懂得()
A. 建设美好集体需人人为集体出力
B. 个人意愿可以凌驾集体规则之上
C. 为了集体利益必须无视个人利益
D. 集体让人失去了发展个性的机会
9.(2020安徽中考,9,2分,★★★)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
A. 依法服兵役
B. 遵守宪法和法律
C. 爱护公共财产
D.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0.(2020安徽中考,10,2分,★★★)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餐馆老板李某拒不申报纳税
B. 王某利用手中职权给家人谋私利
C. 刘某强行索要小学生的财物
D. 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
11.(2020安徽中考,11,2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

建立“好差评”制度()①是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举措
①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①能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尽责履职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享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12.(2020安徽中考,12,2分,★★★)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给袁隆平等25位科技工
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①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
①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透视现象明理导行】
13.(2020安徽中考,13,8分,★★★)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二共同反映了在青少年中存在什么现象?(2分)
(2)请你结合上述两幅漫画,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6分)
【品味家书传承精神】
14.(2020安徽中考,14,8分,★★★)家书抵万金。

在中华民族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家书演绎着真情大义,成为中华文化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
家书一(节选)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抗日烈士)
家书二(节选)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支援前践是我的责任和又务,您不会怪我吧?同为父亲,我的不舍与眷恋和您一样,但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

——洪余德(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
(1)沧海桑田,岁月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阅读上述家书,你从中获得怎样的情感正能量?(4分)
(2)星转斗移,穿越时空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

上述家书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传承这一精神。

(4分)
【学以致用与法同行】
15.(2020安徽中考,15,12分,★★★)初中生小静自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后,成了家庭“法律小顾问”。

情境一:来家玩要的表弟无聊时对小静说:“我打119,说附近有人家失火,逗着玩。

”(1)此时,小静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分)(2)理由是。

(2分)
情境二:妈妈对小静说:“小顾问,我考考你:我想进一批仿冒名牌鞋,摆地摊卖,你看能不能?”
(1)小静的正确回答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分)(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分)
情境三:爸爸曾在一家建筑工地上班,老板以各种理由施欠部分工资,多年不给。

最近,爸爸去讨要,又没有结果,不知道怎么办。

小静建议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从诉讼类型来看,这一诉讼属于_____________ _________诉讼。

(2分)(2)小静这样建议的理由是。

(2分)
【践行人民至上建设美好安徽】
16.(2020安徽中考,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出台《安徽省2020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到江河湖泊治理……安徽积极打造蓝天碧水净土生态样板,走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皖,绿色惠民。

材料二:202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所,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设施条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材料三:安徽日报5月28日报道,日前,我省印发《安徽省2020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实
施方案》,聚焦剩余8.7万贫困人口——打好“夏季攻势”,夺取全面胜利。

①阅读感知
(1)材料一中安徽省“绿色富皖,绿色惠民”体现党和政府坚持怎样的发展思想?(2分)①探究分析
(2)请你从公平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中我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

(4分)
①拓展思考
(3)请你就我省如何帮助8.7万贫困人口脱贫,向政府提几条具体建议。

(4分)
(4)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4分)
【增强制度自信书写“中国之治”】
17.(2020安徽中考,17,14分,★★★)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以来,
如何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成为大家积极探讨的
话题。

某校九(1)班同学就此开展探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发挥制度优势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请你用一句话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分)
★夯实法治基础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守护百姓
“头顶安全”;通过法律形式为见义勇为者“撑
腰”这是一部民法!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
善治。

(2)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分)
★展现中国担当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在世界舞台上我国展现了大国担当,大家就此搜集了以下信息并进行讨论。

信息一: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

截至5
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信息二: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是如何展现担当的。

(4分)
(4)请你结合本次探究性学习,谈谈青少年为书写“中国之治”应增强哪些意识。

(3分)
安徽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B
解析: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生命的力量,需要培养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需要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可见,①①①做法可取。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①做法不可取,故选B。

考查内容:做更好的自己。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实的行动,难度较小。

2.答案:C
解析:看到在外务工农民的艰辛,她决心回到农村帮助乡亲们实现致富梦想,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七年来,她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乡村,两次放弃回省城的机会,带领全村13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很多农民还走上了致富路,这启示我们自强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要用坚持和责任谱写自己生命的价值。

可见,①①①符合题意。

①说法太绝对,应当排除。

故选C。

考查内容:活出生命的精彩、青春的证明。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自强不息的意义,难度中等。

3.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D三项有利于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

光线过强,眼睛过分受刺激,会感到不舒服,有时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所以不要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看书,在刺眼的灯光下看书不利于预防近视。

故选C。

考查内容:爱护身体。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难度较小。

4.答案:A
解析:未成年人沾染“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严重不良行为,对自己来说,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对家庭和社会来说,会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可见,①①①符合题意。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①说法错误,应当排除。

故选A。

考查内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犯罪,
难度较小。

5.答案:B
解析:不按照垃圾分类的规定丢弃垃圾和食用野生动物,是不文明生活方式,①①不能选。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使用公筷公勺,保安全、多洗手,体现文明生活方式,①①符合题意。

故选B。

考查内容:文明生活方式的表现。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明生活方式的认识,难度较小。

6.答案:D
解析:A项与这句话的意思不符,B、C两项说法错误。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这告诉我们,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故选D。

考查内容:友谊的特质。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谊,难度较小。

7.答案:C
解析: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可见,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和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①①符合题意。

故选C。

考查内容:教师职业的特点。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增进与教师的感情,难度中等。

8.答案:A
解析:个人意愿必须服从集体规则,B错误。

坚持集体主义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C错误。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D错误。

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出班级黑板报时全班同学克服自身困难,积极主动参加。

这表明同学们懂得“建设美好集体需人人为集体出力”。

故选A。

考查内容:美好集体有我在。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难度较小。

9.答案:D
解析:A、B、C三项属于公民基本义务,不能选。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
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故选D。

考查内容: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属于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难度较小。

10.答案:D
解析:课本知识告诉我们,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可见,餐馆老板李某拒不申报纳税的行为,王某利用手中职权给家人谋私利的行为,刘某强行索要小学生的财物的行为,不属于正义行为,A、B、C三项不能选。

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属于追求正义的行为。

故选D。

考查内容:正义的内涵。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正义的基本内涵,增强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价值判断和辨别能力,难度较小。

11.答案:B
解析: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为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为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好差评”制度是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举措。

建立这一制度,对政府来说,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公民来说,有利于公民行使享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可见,①①①符合题意。

①夸大了建立“好差评”制度的意义,应当排除。

故选B。

考查内容:国家行政机关。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难度较大。

12.答案:C
解析:从科技的重要性来看,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的科技现状看,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因为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可见,①①①符合题意。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是唯一力量,①观点错误,应当排除。

故选C。

考查内容:创新驱动发展。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难度较大。

13.答案:(1)追星。

(2分)
(2)①追星现象是正常的,但要理性追星。

(1分)①有的明星有着漂亮外表,让人迷恋;有的明星其优秀的品质、可贵精神等,值得学习。

(2分)①要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目从众;要正确选择,向榜样学习;完善自我等。

(3分)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漫画一、二共同反映在青少年中存在的现象。

漫画一反映有的青少年追“歌星”“影星”等,漫画二反映有的青少年追“钟南山”“袁隆平”等,可见,漫画一、二共同反映了在青少年中存在追星现象。

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两幅漫画对追星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首先,对追星现象不能完全否定,但要理性追星。

其次,追星要学习明星身上优秀的品质、可贵的精神。

再次,追星要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要正确选择,向榜样学习,要有利于发展自己、完善自我。

根据上述分析,组织答案回答即可。

考查内容:青春有格。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难度中等。

14.答案:(1)激发爱国情感;体味亲情之爱;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2)把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能挺身而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问,要求从家书中感悟情感正能量。

阅读家书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爱国、亲情、责任等情感正能量。

第(2)问,属于做法类问题,要求回答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考查内容:高扬民族精神,传递情感正能量。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情感正能量,难度中等。

15.答案:情境一:(1)及时制止。

(2分)(2)谎报险情是行政违法行为;或法律禁止做的事坚决不做等。

(2分)
情境二:(1)不能。

(2分)(2)要依法行使权利;或要遵循诚信原则等。

(2分)
情境三:(1)民事。

(2分)(2)要依法维权;或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等。

(2分)
解析:情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谎报险情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可见,小静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制止表弟拨打119,因为谎报险情是行政违法行为。

情境二,卖仿冒名牌鞋,从法律角度看,是不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从道德的角度,是不诚
信的行为。

可见,小静正确的做法是“不能”。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

情境三,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小静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因为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

考查内容:法不可违;依法行使权利等。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难度较小。

16.答案:(1)以人民为中心。

(2分)
(2)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基金支持;提供就业岗位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贫困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4分,答出两方面即可)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绿色富皖,绿色惠民”体现的发展思想。

结合教材中党的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和材料一中的“惠民”,可知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2)问,要求从公平角度,分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

可以从对公民、对社会两个方面,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3)问,属于建议类问题。

为帮助我省8.7万贫困人口脱贫,政府应该采取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基金支持,提供就业岗位等举措。

第(4)问,属于做法类问题。

材料一启示我们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材料二启示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材料三启示我们要为贫困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根据上述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即可。

考查内容:公平、公民权利、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和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17.答案:(1)答案略,符合题意、价值取向正确即可。

(2分)
(2)同意。

(1分)理由:①民法典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等。

(2分)①善治能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等。

(2分)
(3)积极有作为;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享发展机遇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等。

(3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第(1)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价值取向正确即可。

第(2)问,属于辨析类问题。

法治包括良法善治。

结合教材知识中良法的内涵,回答出民法典是一把良法;其次,回答出法治对善治的要求即可。

据此进行辨别与分析即可。

第(3)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担当”。

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出世界舞台上中国形象或中国担当的表现即可。

第(4)问,属于归纳类问题。

根据材料,可以从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等角度来回答。

考查内容:建设法治中国、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等。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辨析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人:宫尚华审核人:刘书秀、苑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