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六、七、八、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
教材:P84—86 教参:P107——1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五、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六、学情分析: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
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
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
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P87—90 教参:P112——11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
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四、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六、学情分析: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挂图
3、地图
4、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出示地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

)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物产丰富海滩:贝壳海龟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挂图
2、小黑板(课后第2题)
3、布置学生查找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说一说。

(形状各异)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的作用)
4、小结:(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

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黑板挂图
总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分述: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非常多)
海滩:贝壳海龟鸟(多)
总述: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初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

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

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 语气要低粗、稍慢
大龙虾……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
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指导书写难字:
威:“戈”字旁,“女”上一横不能少。

武:最后不能多一撇,不是“戈”字旁。

插:右边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5、评议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P91—903 教参:P118——12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五、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六、学情分析: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

重点指导:“涨”是翘舌音,“葱”是平舌音,“融、涨、葱、挡”是后鼻音,“浸、剑、舔”是前鼻音。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齐读1自然段。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

“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

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可爱神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

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录像
2. 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3. 据学法导读
⑴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⑵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

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4)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

先从夏天的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三、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
1. 检查自学情况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出示句子:a.落叶在林间飞舞
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
2. 小结:
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
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四、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五、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原木
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秋落叶飞舞果实累累
冬树上积雪动物过冬
大花园宝库
第三课时
一、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兴安岭的季节。

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学生字。

1、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11个
同偏旁:汇和浸,欣和软,刮和舌(舌做部首和独立成字时写法不同)。

比较生字的比例: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赏”师范写。

四、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材:P94—96 教参:P124——12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香港。

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4、在阅读中了解香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三、课前准备
(一)预习:
1、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2、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对字词、内容质疑。

(二)、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

(三)、地图、生字词卡片。

(四)、紫荆花图案。

四、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五、学情分析: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贸(mào)易琳浪(láng)满目物美价廉(lián)粤(yuè)菜佳肴(yáo)一应(yìng)俱全海豚(tún)清澈(chè)闪耀(yào)霓(ní)红灯璀璨(càn)
应(yīng)该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查词典。

③问父母。

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

(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

“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

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

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
4.5自然段。

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

(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

(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

(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

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

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

(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材:P97—969 教参:P129——132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三、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
四、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五、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六、学情分析:
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

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

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三课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