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囊、羡”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段、俩”等12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先一起读一读。
(出示谜语,生齐读)
猜出来是什么了吗?(老虎)是的,就是它。
(出示老虎图片)说说看你眼中的老虎是怎样的?(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
一只“老虎”,不过它是……(出示课题)读读课题。
有同学满脸疑问,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生说)为什么是一只窝囊的的大老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字词大家都预习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情况,看谁预习的最
认真。
(生开火车读词、齐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认真预习的
小组可以获得“勤学虎”称号。
(出示“勤学虎”图片)
三、学作批注
1.在《牛和鹅》一课,我们学习了作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还记得吗?(板书:批注)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哪些位置作批注?(开头、中间、最后)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呢?(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有感受的地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在“批注”后板书:不理解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并把疑问写在旁边。
如果你的批注都作好了,请坐端正,用目光告诉我。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师巡视,拍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真好!老师就喜欢看你们认真的模样。
学贵有疑,先做个小调查,做了三处批注的同学请举手,做了四处批注的同学请举手,做了五处的呢?最多的是几处?……(随机表扬,出示学生批注做的好的)这是哪位同学的批注?书写工整,批注规范,勤于思考,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3.提出了问题,我们还要能解决问题。
现在小组内四人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能相互解答的相互解答,不能解答的等会儿我们班内交流。
(小组内答疑,师巡视倾听)
4.大家相互分享的过程真美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提出的问题与解答在班内分享呢?老师给你提个小要求:请按照一定的顺序(课题、故事的经过)分享,说清楚在哪儿提出了什么疑问。
老师给其他同学也有要求: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你举手表达。
预设:课题中的“窝囊”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组同学不理解“窝囊”这个词。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做批注。
(板书:字词)这个问题解决了吗?(解决了,哪位同学解决的?说理解;未解决,请其他组同学帮忙解答)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殷切”(根据语境)“豁虎跳”(师出示图片)“通情达理”(联系上下文)“霉糨糊味儿”(结合生活经验)……小结: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了不理解的字词,除了批注出来,还可以运用近义词、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问题。
这组同学还不理解为什么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这是阅读过程中我们对内容的不理解(板书:内容)不理解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做批注。
现在想明白为什么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了吗?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不理解的内容吗?为什么老师“看了半晌才下决心”?(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结:同学们,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不理解的内容,批注出来,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反复阅读感悟、与同学讨论可以帮助你理解。
预设:“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为什么连用三个“到了”?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用排比句写出了我心中对演出的盼望。
这处批注是阅读过程中对写法不理解的批注。
(板书:写法)
预设:为什么第5段和第12段要写道具什么样?(不理解的写法)
自己第一次上台演出,对演出深刻以至于道具什么样儿记的很清楚。
预设:老师有处不理解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第9段“你就躺下来——死掉”,这里为什么用了个破折号?(解释说明)谢谢你的解答,原来我们还可以批注不理解的标点。
(板书:标点)
5.今天,我们边阅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写批注。
与最初读课文相比,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通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我知道了……认识了……学会了……明白了……)
四、小结批注
同学们,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如果在阅读时,你能在不理解的标点、字词、内容、写法处做记号,写疑问,并通过各种方法解疑答惑,那才是真得把书读进去了!希望大家努力做一只勤于思考的小老虎,好吗?文章不厌百回读,课后请你结合自己的批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这篇课文。
如果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疑惑,还可以作批注。
说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批注不理解:字词、内容、写法、标点
说教学反思
上周五未见到教参之前,我依据自己对新教材、本单元目标、本单元内容、课后习题、本单元语文园地、本课内容的理解结合整本教材单元内容设置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试讲。
试讲中发现在执教类似本课的长篇精读课文时,不可能在一个课时内将两个语文
要素都涉及到,一堂公开课必须有所取舍。
经过王海军老师和朱颖颖老师的点拨,最终我将“学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设计为本堂公开课的重难点,将“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心情”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
真正的课堂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经过课堂上的点拨,学生们经历了从不知道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到对文章很多方面有疑问、有思考、做标记、写批注的过程。
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语文学习的点。
然而,我并没有抓住学生呈现疑问的契机,将不理解的地方按照语文“字、词、句、段、篇、写法”的层次进行梳理,急于教授学生解疑答惑的方法,没有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
根据教研员习玉萍老师的建议,本课时可以不进行答疑,学生们学习怎样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后,教师可以给出课外文段让学生运用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话,这样一篇课文我们要设计成几个课时呢?因为一课三讲过程中,我发现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众多,而且有难度,只靠学生自学预习不容易。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重点,在这个单元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有难度。
虽然有难度,我们依然要教学生怎么把一个长故事说清楚。
掌握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解答疑问——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完成课后表格——试着开导“我”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慰”做铺垫,甚至还有一个选做小练笔写自己的经历,该怎么把握呢?当然,答案不在专家的口中,而在我们的课堂上。
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地摸索、实践、研究、反思,才
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
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
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蒙田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德奥弗拉斯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第2篇】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
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
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
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
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
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露脸羡慕角色殷切豁虎跳撇嘴啊呜啊呜霉糨糊亏得哄堂大笑笨拙唉声叹气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òu;“角色”的“角”读jué;“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 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
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
(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
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砸”可出示,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
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
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
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
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
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
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角色羡慕霉糨糊比画亏得演技
撤换砸锅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
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
2.交流汇报。
(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1)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表演经历”。
1.默读课文第3~19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
狼狈的语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交流。
句段一: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
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
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
记住了吗?”
(1)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
)
(2)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圈画出描写“我”表演老虎时的动作的词语。
(“爬”“站”“叫”“扑”“追”“躺”)
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
(4)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过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句段二: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
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
(1)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2)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
(3)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句段三: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2)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
(3)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
砸锅了。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理?
B.交流明确: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
③朗读第17~19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4)你能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观众们也激情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会“豁虎跳”,课文中多处表明了这一点:第7自然段、第15自然段、第19自然段。
)
(6)过渡: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三)学习第三部分“寻找原因”。
1.指名朗读第20、21自然段,思考: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
“我”
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如:(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
(2)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
(3)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整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抓住作者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圈画相应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
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迁移转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拓展表达,类化体验
排练时的情形,“我”的印象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拓宽思路。
2.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读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