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摘要]中国是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强国一直都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认清我国的贸易现状对我国全面建
成现代化经济强国至关重要。

本文简单阐述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界定以及区别,通过中国贸易发展
现状确立了我国还处于贸易大国阶段,并分析了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原因,提出中国缩小与“贸
易强国”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贸易大国;贸易强国;贸易战略;差异
一引言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的中国进出口总值3.8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2%,从数据来看我国贸易总量迅速上升,而且我国的贸
易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总
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这些仅仅只能说明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无法证明我
国是一个贸易强国。

目前国际上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利。

从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和当前世界
背景来看,以及根据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的界定来判断得出,我国与贸易
强国还有一段差距。

为成为贸易强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培育跨
国公司,完善营商环境来缩小与贸易强国的差距。

二贸易大国、贸易强国的界定、区别
贸易大国,占据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贸易辐射的地区广且进出口量大,而且因为商品
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很大,贸易大国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

贸易强国,具备贸
易结构优、对外贸易竞争力强、产品质量更佳、贸易效益好、国际分工地位高等特点,本国
企业利用专利、标准、品牌、服务等优势扩大出口,占据海外市场。

并且贸易强国在国际贸
易中拥有重要产品定价权、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贸易活动主导权。

贸易强国与贸易大国的区别
在于,贸易强国必须是贸易大国,贸易大国只是贸易强国的基础。

大国贸易量大,但量的优
势不能保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一味地薄利多销不利于产业升级。

强国出口的高新技术
产品背后往往是是大量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在市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且强国在全球
价值链中的地位高,全球影响力大,对外贸易时收益高,可通过对外贸易来增强本国经济实
力实现人民富强。

大国贸易不一定能带来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强国的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应是
不断有所改善,不能出现大幅度的恶化。

具备以上这些强国的特征,才能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

三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近些年部分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疫情下全球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脚步放缓。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贸易区域广,生产出口的产品量很大,但与世界公认强国生产的产品相比,我国产品缺乏核心技术。

如下表所示,可看出近几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趋于持平,服务进出口总额较小,而且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是贸易逆差。

如今国际贸易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在服务贸易上,各国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但我国服务贸易占GDP 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世界贸易报告2019》显示,世界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为13%,高收入国家为15%,中低收入国家为8%,而中国仅为6%,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1]。

虽然服务贸易表现差,但我国还是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出口总额主要是由货物进出口总额创造,服务进出口总额不到货物进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货物进出口为我国贸易创造了大量贸易顺差。

而我国已经确立为贸易大国的具体表现在我国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对外贸易居全球第一,202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是全球外贸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吸收外资进入世界前列,近四年吸收外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对外投资合作也是后来者居上,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相差不大。

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43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不断加强,我国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各个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单位/亿美元
货物进
出口总额
服务进
出口总额
外商直
接投资
对外直
接投资
服务进
出口差额
2 01636855.66616.31260.01961.5
-
2425.7
2 01741071.46956.81310.41582.9
-
2395.0
246224.27918.81349.71430.4
-
0182582.0
2 01945778.97850.01381.31369.1
-
2178.0
四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原因
1.中国GDP总量大, 但人均GDP较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其中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反映的是每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数值越高,反
映出国家经济产出和发展水平越高[2]。

2019年GDP为15.26万亿美元,占世界比
重16.3%,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而且中国人均GDP有了很大的增长。

但从
国际标准来看,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一般在1.2万美元以上,也就是说,虽
然中国人均收入在大幅度提高,但还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还是属于中等收入
国家,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资本与技术型产品出口处于劣势
我国商品货物出口结构以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这些主要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可替代性强,附加值低,容易发生摩擦。

而贸易强国的
出口产品主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附加值高,贸易壁垒高而
且高收益。

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具有大量的出口工业制成品,但我国出口的产
品中有一部分是由开放战略引进的外资企业加工的,这部分的收入也直接流入到
了外资的口袋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
多的集中在服务贸易,而我国核心技术薄弱,创新能力不够,难以创造出高附加
值的新产品。

就比如在5G时代,我国芯片则遭遇到国外的“卡脖子”,芯片依
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使得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全球竞争弱。

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将呈现较快发展势态,经济全球化的重点也是服务
贸易,我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升级[3]。

但在服务贸易出口
占总贸易的比重与例如美国、日本等公认的贸易强国相比还有很大一部分距离,
这也是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在国际贸易条例制定上话语权不够
我国国际经济循环被国外“卡脖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际分工。

我国还未处于全球价值供应链的顶端,在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话语权不够。

因为研发核心技术能力不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落后,出口的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还容易引起与他国的摩擦,被迫接受一些不平等的罚款。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被迫接受贸易强国制定的贸易规则,而贸易强国制定的规则都是有利于自身利益。

在这样的利于强国的贸易规则中,我国贸易企业难以抢占市场,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4.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不够完善
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科技实力,科技实力需要的是创新创造,我国一直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这使得企业花大量时间金钱创造出来的成果难以维持,创造成果容易被窃取和模仿,知识产权维权困难。

不完善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即使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也无法保障产业安全,导致企业不愿花高成本和时间来创新创造。

企业长时间缺乏创新也难以创造出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常常被外国用来控诉我国企业,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拿起“301条款调查”对准中国的知识产权,覆盖行业比“377调查”更广泛,因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在面对调查时不敢或者不愿应诉,更愿意以罚款来和解,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发展。

5.对外投资能力不够强,跨国企业数量不多
一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贸易强国应该拥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

跨国企业一般是全球战略思维,具有规模经济、内部化优势,可以获取全球资源,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合理配置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助力母国经济发展[4]。

贸易强国对外投资能力很强,大部分是通过大型跨国公司实现,此外还通过证券等其他方式向境外投资,是国际上主要的资本输出国。

根据2021年《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显示,美国上榜的有122家公司,中国有135家,加上台湾143家,上榜数量超过美国。

但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企,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

国企缺乏全球布局和创新精神,缺少国外的市场竞争力,无法真正占据国际市场,难以向外输出资本。

6.中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未得到改善
世界贸易强国应该是通过国家贸易改善商品贸易条件,每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获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外贸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不过近几年频繁出现对华反倾销,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关税争端期间,中国有14个行业商品贸易条件有所恶化,相比美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的行业数量多了一倍。

关税对我国商品贸易条件影响明显大于美国,主要原因是对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受产品的全球生产链联系影响,产品的全球化生产特征越明显,处于生产链越顶部的商品,关税对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就越小[5]。

这印证我国产业结构的落后与不平衡,还说明成为贸易强国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五如何缩小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差距,成为贸易强国
1.坚持人才强国,加强科技发展,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国创新能力不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改变。

当前国际竞争中,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技术改革,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加品牌核心竞争力,努力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增加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制造强国需要更多技能人才,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使人才管理制度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

2.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加制定国际贸易条例的话语权
国内贸易条例制定与国外保持一致,避免因国内外政策不一致带来损失。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落实好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抓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机会,加快推进中外经贸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入高水平的多边区域协定,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使之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3.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催促产业升级
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还容易遭到贸易壁垒。

早期中国外贸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得丰富的劳动资源集中在出口行业,过度消耗环境资源,许多企业为了获得出口补贴,不断下压价格增加出口,造成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不利于产品的后继增长潜力,甚至使我国部分商品背负上“倾销”的罪名,使得对外贸易受阻。

4.国家支持补贴有潜力的企业国际市场竞争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加强我国企业的R&D投入,根据“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市场竞争一般是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政府支持补贴来帮助本国有潜力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取得胜利以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国家的补贴,进而发展成为跨国大公司。

如今,跨国公司主导世界经济,大多数国家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就是跨国公司,培育跨国公司将助力我国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也可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提高资本利用率[6]。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近几年中国营商环境取得很大进步,中国的营商环境世界排名由2017年的78位上升到2018年46位,大幅上升了32
位,2019年排名又大幅上升至全球第31位,较上期提升了15位。

我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为企业发展建立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六总结
通过我国入世以来的不断努力,根据我国贸易现状,我国已经确立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一段差距。

贸易强国就是经济强国,我国还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中,薄弱之处也正在努力追赶。

在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国正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全面扩大开放,专注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产业升级的脚步,完善营商环境,缩小与贸易强国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巍.浅析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7):13-14.
[2]付彬如.新时代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之问题探讨[J].现代商
业,2021(19):84-86.
[3]杜浩波.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J].价格月刊,2018(04):10-13.
[4]许娅.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安全关系的影响[J].中国商
论,2021(18):107-109.
[5]张亚斌,李峰,曾铮.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构建及其指标化——基于GPNS 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10):3-8+86.
[6]陈飞翔,吴琅.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路径与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11):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