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大庙中心小学王帅英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研究》是我校申报的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在全体参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已开展一年的时间,现将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前期回顾
1、完善制度,为课题研究铺路奠基。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条件下,我校始终克服苦难坚持走科教兴校之路,从未间断科研工作。

在本课题立项之初,我校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动,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有效开展,我校特别在人员紧缺,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成立了科研室,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全员参与并制定了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2、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拓宽思路。

自课题研究之始,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主抓科研的的业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参研人员认真学习并撰写随笔和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考核项目之中。

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年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

3、实践学习,为课题研究开阔眼界。

实践学习是将理论内化吸收的一个良好方式。

为了让课题研究成员更有目的性的开展研究,我校积极参与区市组织的各项优秀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学习长处,为自身的课题研究积经验。

4、明确思路,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探索、提炼,最终明确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宏观提炼---实践验证---完善总结---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

“理论学习”是基础,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基石,能让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让课题研究更有价值。

“实践探索”是内化理论的最好办法,任
何高深的理论没有实践的支撑都会是一纸空谈。

“实践探索”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吸收内化理论知识的途径,更是探求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课题研究的途径的最佳方法。

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既不脱离主流方向,又彰显农村学校朴实求真的特色。

“宏观提炼”是展现课题研究理论成果的必要手段,经历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最终我们从真实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初步的理论成果。

“实践验证”是对初步提炼出的理论成果进行验证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发现前期研究的不足与经验,反思修正,为下一步的研究明确方向。

“完善总结”是二次形成的理论成果,是经历过两次实践验证之后的成果。

“推广应用”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5、应用推广,为课题研究确定归宿。

全校范围的推广应用,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至名归,真正的通过课题的研究达到“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目的。

二、问题思考
1、传统教具怎样才能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

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尽心相关具体研究。

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具体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

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训活动。

2、抓住一切外去学习的时机,派送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范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不断提升,让教师充分感受课题研究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3、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学习研究形式,依制度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资料,并进行探讨与交流;督促教师自行收集学习相关知识,在课题研讨活动中交流、讨论,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提炼与实践操作能力。

4、不断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让每一位研究教师做到明确我校所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研究工作重点。

课题组教师要认真
实施课题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按要求定期撰写与课题相关案例、教学故事、论文等。

教科室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的全程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课题的主题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确保课题实施质量,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四、前期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1、教师《论文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理论,应用实践,总结反思,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成论文,最终形成论文集。

2、教师《教学故事集》:课题研究让教师更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教师们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故事,最终形成教学故事集。

3、教师《优秀教学设计集》:实践应用是课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促进了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最终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装订成册,形成优秀教学设计集。

(二)课题研究,拓宽农村小学学生知识与视野。

农村学生有其生长环境的局限性,如家庭中的父母长辈知识面窄,身边可利用资源少,与城市接触较少,相对信息比较闭塞等诸多因素,对农村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但学生在课上通过多媒体了解到了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且在课下也学会了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搜集信息。

让农村学生在多媒体与网络的帮助下不断拓宽知识面与视野。

1、学生“读书节”的读书成果展示。

2、学生“好书推荐”的读书成果展示。

3、校本延伸课“电影赏析”、“名人故事”等增加了学生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作文不再充满乡土气息。

(三)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行理论探索与总结。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原则。

1)农村教具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确有诸多优势,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传统教具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

2)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有其先进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优势,但优势再多也只能在学校中起辅助作用,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遵循恰当性、选择性、有效性的原则。

恰当性与选择性是指在1-6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所有的课型,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有选择、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

有效性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并不是充当“花瓶”的作用,并不是教学中的装饰,而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让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所以要运用信息技术就要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具体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村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

信息技术可以带我们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穿越古今,飞遍神州,这样解决了许多课文学习的背景问题,解决了许多外国作品的知识差异的困难。

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农村教师在备课中拓宽知识面并借助网络资源,让教师的备课站到一个新高度。

3)地处农村小学,教师们的工作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教师与更多的同行交流、沟通、学习,不但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通过网络资源有选择的借鉴,让自己的备课站到一个新的高度。

4)多媒体的应用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更充实更精彩。

品析部分的应用,让语文课色彩缤纷。

有些课文中的文字并不能让学生们完全理解或体会的并不深入,这时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就显得那么的不可或缺,它的优势填补了教师用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为展现文字的魅力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拓展部分的应用,让学生们插上翅膀。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回家之后的学习资源与环境是远远差于城市小学生的,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课堂中的拓展是成为一个虚设的环节,还是成为了一个真正为农村小学生拓展知识的途径是值得注意的。

所以拓展部分利用多媒体恰当、适量、有效的拓展是必要的。

大庙中心小学
2012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