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制九年级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一些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结合已经学习的化学物质如水、溶液和营养素,促动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更趋向完整和深入。

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准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理解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科学生活需要均衡膳食、合理营养。

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物质的组成,生物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从电视中经常能够看到相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以及身边各类疾病的发生)出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思路说明
本课题的重点是介绍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取以下策略:组织学生展开一场知识竞赛,选出主持人、裁判组作为学生领导小组,由该小组实行活动设计,分组、出题、给出答案,学生按照各自的分工展开工作。

学生自己设计并展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理解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动身体健康,同时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准确了解某些元素(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有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组织研究小组展开调查研究,使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有用化学信息;
2.调查市场上相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查看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和药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科学饮食,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来源:学_科_网]
微量元素和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和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合作探究一
1、问题讨论
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引出课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 4~P95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屏幕投影: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有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2、交流:学生阅读,课堂交流。

3、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发言。

媒体展示人体中元素的存有形式。

合作探究二
1、问题讨论
根据教材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理解。

2、交流:学生阅读教材P95~P97内容。

并积极讨论。

3、展示:分小组在班上实行交流展示。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4、拓展延伸:如何科学饮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
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
①饮袋奶、不加热。

袋奶采用75 ℃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所以,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②空腹喝牛奶。

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

所以,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来源:学科网ZXXK] ③食物搭配不当。

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④饮奶时间安排不当。

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

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合作探究三
1、问题讨论
根据教材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碘元素的理解。

2、交流: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并积极讨论。

3、展示:分小组在班上实行交流展示。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有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即使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

所以,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问题: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合作探究三
1、问题讨论
①对照表小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②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③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所以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2、交流,小组展示
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能够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升人体的免疫水平。

锂:能改善造血功能状态,提升人体免疫机能。

锶:能够强壮骨骼,降低人体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血管的活动。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

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

2.人体中元素的存有形式
无机盐
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有C、H、O、N)
常量元素(主要有Ca、P、K)—含量超过0.01%
微量元素(主要有Fe、Zn、Se、I)—含量不超过0.01%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Ca。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钠、钾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2、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微量元素: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
◆教学反思
本课题重点要求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属于化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只需适当拓展知识的应用范畴,增强联系生活、社会实际,丰富生活常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已有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我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使用,使枯燥的内容显得如此鲜活,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以图片切入,触目惊心,身边事例,真实可信。

可谓开门见山,直击主题。

其目的是引起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究竟与我们人体健康存有什么样的关系?进而理解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持续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准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