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实训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实训报告
模型实训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模型实训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模型实训报告1
一、实习时间:
20xx.xx.xx—20xx.xx.xx。
二、实习地点:
建筑模型制作教室。
三、实习目的:
这次模型制作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方式来加强我们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以及模型的制作能力,锻炼到我们做事情的耐性与细心,理解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而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手的实践能力,完善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过程:
此次实习,我们分两大组,大组又分四小组,每小组四人,分工明确,尽可能的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我们的团队出一份力。
此次我们做的'是概念性的山体模型。
为使两组有区别,所使材料颜色也有所不同,一组山体使用白色kt板,建筑则使用abs板喷灰漆,另一组颜色恰恰相反,使用厚纸箱喷灰漆,然后建筑则是白色abs板,配景与建筑相呼应。
此次我们做的模型是后者。
前期我们准备绿植配景以及准备模型制作所需材料、工具(纸箱、模型刀、胶水、尺子、剪刀、喷漆、颜料、双面胶、砂纸等材料)。
每人准备纸箱(作为山体)还有树杈(作为山地配景,校内寻找树杈老师筛选小组成员打磨喷漆)。
然后每小组两两分工,一半负责模型尺寸并用cad表达出来,另一半则负责修剪打磨泡沫圆球作为配景。
由于我们负责山体,工程量较大,于是同学们合力按照尺寸把纸箱裁
成不规则的形状(堆积成山体)打磨,还有负责建筑的同学按照比例算好尺寸,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工,我们的前期工作快速顺利的完成。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要环节了。
中期工作也就是我们的模型制作过程了,从前期到现在,我们队的同学对待自己负责的任务都特别的认真、细心。
模型制作开始了,我们再次的讨论、分配任务。
负责建筑的同学利用kt板abs板在雕刻机上按照尺寸雕刻出来,然后合力粘接。
我们组负责山体,先是在底盘上比划筛选然后利用厚双面胶粘接,初步形成山体,然后喷上灰色喷漆,由于喷上灰漆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又经过探讨老师指导,决定在山体刷胶粘结上绿色的草坪,中途虽说有一些失误,但经过老师的指导整体效果完成得很好。
前期和中期完成得很好,后期我们主要负责把建筑在山体上放到合适的位置在山体增加配景,调整建筑,这个过程很快完成。
五、实习体会:
首先,通过这学期的模型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最基本的,我对一些常用的模型制作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了了解,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设计中。
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就连在板子上刻一道口子都要十分小心,太轻浪费时间,太重容易刻偏钉子断,制作过程中老师对尺寸没有太多要求,我们的灵活性很大,凭着感觉来,导致好多板子报废,所以每件事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有的同学为了尽快制作完成,结果模型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成品质量粗糙。
所以做事要胆大心细,做到高质量高效率。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再次明白了一个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所以这次的实习不仅让我在模型制作上有有了很多的认识了解,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模型实训报告2
一、实验名称:
现代临水亭模型制作
二、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由二维图纸视图,学会绘制建筑图纸,做到科学、精确。
2、学会解析建筑的基本结构。
..
3、掌握用纸板制作简易建筑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三、过程与方法:
1、在以项目为引导的实验中进行基于模型手工制作的综合性学习。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建筑模型的.工艺特征和实际应用。
3、在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技术。
4、在与他人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得到进步。
模型实训报告3
一、实训目的
这次制作模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料查找,动手操作方式来加强我们学生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以及模型的制作能力;同时通过这次建筑装饰模型的初步实训,进一步的培养我们学生对空间美的认识。
还有一点就是希望通过模型制作实训锻炼到我们做事情的耐性与细心。
二、实训内容
1、查找资料
老师布置下任务后,我们就对制作建筑模型有了初步的印象。
我们查阅书籍并在网上心细查找,最后决定制作现代简约的装饰风格。
该风格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室内的装饰品也不是很多,且制作比较简单,我们初次做模型比较容易接受。
2、完成模型的制作
根据所绘制的建筑草图,利用建筑模型所使用的工具(三合板、KT板、双面胶、AB胶、丁字尺、三角板、剪刀等等)正确地表现所选建筑的三维空间,并能做到与平、立、剖面图一致。
此外,模型制作尽可能准确细致、简洁美观!
3、成果报告写成果报告,总结这次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与成果。
其中包括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展与做的不足需要日后改进的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自我。
三、收获与体会
在未开工之前,组员间讨论,分工合作(绘图、收集材料、动手
制作);准备用建筑方案。
首先,从班里我们已备齐了所有的工具,包括模型刀,丁字尺,三角板,剪刀,模型胶,铅笔,橡皮,双面胶,砂纸,界尺,颜料。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因素
①模型的制作速度。
②预期达到的修改和实验的程度。
③在模型尺寸范围内,材料保持形状和跨度的能力。
④模型所反映的组件的厚度。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决定使用木板来做为模型的基本材料,不选用其他的补充材料。
接下来就是看似不重要却很重要的一步了,那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装饰风格,对此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我们仔细研究了所有的方案,发现家具是不好做的,因为它小、多,而且还要做的精致,这个部分不仅考验人的耐心也考研人得细心程度。
这种装饰风格刚好适合我们的特点,我们自己比较容易专注于细部,在细部打造方面可能会比较有优势,我们认为只有掌握好比例与材料纹理,是比较容易打造出好作品的,若装饰太烦杂,可能自己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做出来的作品可能对细部的刻画就不那么精致了。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选好了装饰风格,我们就开始查找关于制作模型所需的各种资料,只有看了足够多的资料,才能使自己对该做的模型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开发模型的`制作思路。
我们根据平面图分别展开制作。
墙体很简单,没有太复杂的装饰,内部也没有太多的装饰品,但是家具的制作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次的模型的制作,我们分为四部分制:第一部分是建筑物墙体,第二部分是墙体内外的装饰,第三部分是室内家具的制作,第四部分是室内家具的陈设。
我们制作过程感到过于单调。
制作好后就是一个拼搭的过程。
中间发生过一些问题不过我们都及时克服了。
墙体的装饰,家具的摆设,室内的一些装饰品都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建筑本身就是生活的主体,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性强,仿佛各个细部已精简到不可再精简了。
向人们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材料和工具的不足,使我们制作模型遇到了
恒大的困难。
在制作Z字形木板时,由于没有实心木板和剪裁工具,使得制作进度大大延长。
最后我们以在三合板内夹KT板的方式做成了Z字板。
完成了我们的作品。
终于,经过我们细心思考,精心设计,劳心制作的建筑装饰模型最终完工了,虽然为了它,我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了一个星期,但完工后那种愉悦,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通过这次模型制作全过程的学习,收获甚多,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制作设计模型,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设计的多样性、灵活性、可塑性。
制作模型需要严谨科学态度、科学理论乃至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只要这样,才能达到科技活动周的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最后感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好的锻炼机会,我们会勤奋努力,永远充满热情的迎接挑战!
模型实训报告4
一、模型制作目的
本次模型制作是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旨在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其主要任务是使我们理解模型制作在作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完善我们的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
二、制作过程
(1)分工情况
a)购买材料:魏天豪、刘旋
b)计算比例:季益天、翁义通
c)纸板裁剪:魏天豪
d)制作山地:季益天、魏天豪
e)制作滑道;刘旋、翁义通
f)摄影拍照:翁义通
(2)材料准备
模型专用刀、ABS板、有机玻璃板、、502强力胶、、模型小树、马克笔、铅笔、钢尺、草粉、KT板、双面胶、剪刀、雪地纸、草地纸、泡沫、黏合剂。
(3)制作过程
a)准备工作
组长负责模型制作总过程监工,同组员讲述模型的结构分析尺寸分析还有比列的确定,接下来安排好各个模型部分的分工任务。
内容分别有:制作山地模型,制作滑道模型,剪裁有机玻璃,剪裁纸板、组装模型、修补模型材料的制作。
b)模型制作
1.用比例尺计算出模型的相关数据按照比例在ABS板上用铅笔画出各部件的轮廓,用刀将ABS板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状。
2.用泡沫板组装出山地的大致形状,再用磨刀修出山地的凹凸不平的地形。
3.根据山地的不同部位量出适合的大小尺寸的草地纸,然后用双面胶黏在泡沫板上作为山地外貌。
4.根据山地的凹凸不平的程度裁剪出看台,护栏,滑道的坡度,高度和长度,然后用黏合剂固定在山地中间。
5.最后插上小树,灌木,撒上雪粉,装饰山地整体环境。
(4)制作成果
三、心得体会
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很兴奋,即使是裁剪出了那么的一小块形状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做久了之后,疲惫和烦躁也会跟着来,现在回想起来,想要做出一个好的模型真的很困难。
在其过程,一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出来的,讲究的是一个团队的努力,这真的很重要。
模型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很多东西配合,那些小的细节处理要到位。
如计算,模型的支撑,模型的比例……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否则就会让模型出现很多问题。
要做好一个模型就要细心+耐心+用心。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从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怎样与别人合作去做好一件事,更懂得了有时候要做好一件事要人与人的通力合作。
在整个过程中,学会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培养了自己的耐性,懂了有时候有些事情需要变通一下,不能一成不变。
有时候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然在做模型当
中也有不少乐趣,使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不少,也促进了我们的互相交流。
模型实训报告5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通过参观钢结构建筑,了解建筑的总体设计、结构布置等特点
2、了解各种钢结构建筑的组成和形式和钢结构各种构件的节点连接;
3、掌握钢结构楼盖的布置和采光带的布设和排水处理以及通风系统;
4、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建筑构造,了解钢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5、通过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要进入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
广州新电视塔
四、钢结构简介
在现代建筑中,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
五、实习内容
在同学的陪同下,我来到了位于海珠区的新广州电视塔下面,广州塔作为广州市新的地标建筑,其观赏性以及建造工艺难度精度在广东省内首屈一指,广州塔主体由上下粗细不变的混泥土核心筒加上钢结构的外围筒,后者由24根扭转的柱、46个倾斜环梁和起支撑作用的斜撑组成,整体呈上下均匀中间纤细的“礼裙”状,高度达600米。
然而这么高的建筑,要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可见非常困难,
这也是广州塔的精髓所在,我们了解到,广州塔的核心筒是钢筋混泥土结构,核心筒与网格的柱子共同撑起整个结构,但要做一条高达450米的.钢筋混泥土柱子,理论上是不可行的,如此细长,从稳定性来说,一定有很大欠缺。
然而,设计者海默尔夫妇缺始终坚持他们的设计,因为钢筋混泥土在防火和造价方面相对钢结构都有优势,最终经过探讨的多次试验,工程设计者决定在最容易出现拉力的地方设置一些钢结构在里面。
实验团队对塔的安全性做了一系列试验,主要从风的荷载和地震的荷载。
由于其特殊的风环境,广州塔“把能做的风测试全做了”,包括将一种叫做“蒙特卡罗”风环境研究方式,也在这里被初次引入工程项目。
“而越高的建筑结构越柔性,频率就越低,越向风的频率靠近。
在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越高的建筑,风比地震更重要。
”为了测试强风中“小蛮腰”的承受力,朱乐东团队进行了“气动弹性模型”实验。
“气弹模型”实验模拟广州塔对振动反应贡献最大的结构,譬如核心筒、天线的运动和腰部的扭转,观测它跟风之间相互影响作用,通过技术手段,把力算出来。
这些复杂的运算,一是为了结构的牢固,二是为了人的舒适。
“空中漫步走道和顶上的观景台,人在走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不舒服?”这样就要进行“行人高度(2米左右)风环境实验”,此外,塔的几个入口也要进行实验,以免高楼风把行人吹倒。
同时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院士率领团队进行广州塔的抗震研究。
他的团队制作了一个超过12米高的比例尺模型,是塔楼尺寸的1/50,他们让模型在地震台上,接受7.8度的地震烈度测试。
在广州,建筑物设防标准是地震烈度7度,7.8度在广州会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实验的结果是,这“24根筷子”的结构堪称巧妙,相当稳固而柔韧,只有细腰部和主塔和天线桅杆连接部发生局部损坏。
实验的结果是,天线加强,细腰不得不加粗———这个设计标准则是地震烈度7.8度。
看到这里,我们无不为之惊叹,广州塔这栋反常规建筑技术含量真是高,而且还能做到如此完美。
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
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
通过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不仅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能让我们多了解些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钻研专业知识,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是进行工程实践的基础,本次实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工程建设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负责的态度,才能够做好一项工程,作为一个工程师,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模型实训报告6
一、实训目的
这次制作模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料查找,动手操作方式来加强我们学生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以及建筑模型的制作能力;同时通过这次建筑初步实训,进一步的培养我们学生对建筑空间美的认识。
还有一点就是希望通过模型制作实训锻炼到我们做事情的耐性与细心。
二、实训时间
20xx年12月05日至20xx年
12月09日
三、实训内容
1.查找资料
老师布置下任务后,我们就对制作建筑模型有了初步的印象。
我们查阅书籍并在网上心细查找,最后决定制作现代临水亭。
该现代亭外观朴素大方,且制作比较简单,我们初次做模型比较容易接受。
2.建筑草图绘制
选定了现代亭建筑,之后便开始将建筑模型实体化。
先绘制该建筑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图。
然后抄绘一份草图。
这样做为了更好的了解所选的建筑的空间结构,及其布局。
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好准备。
3.完成模型的制作
根据所绘制的.建筑草图,利用建筑模型所使用的工具(三合板、KT板、双面胶、AB胶、丁字尺、三角板、剪刀等等)正确地表现所
选建筑的三维空间,并能做到与平、立、剖面图一致。
此外,模型制作尽可能准确细致、简洁美观!
4.成果报告
写成果报告,总结这次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与成果。
其中包括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展与做的不足需要日后改进的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自我。
四、收获与体会
在未开工之前,组员间讨论,分工合作(绘图、收集材料、动手制作);准备用建筑方案。
首先,从班里我们已备齐了所有的工具,包括模型刀,丁字尺,三角板,剪刀,模型胶,铅笔,橡皮,双面胶,砂纸,界尺,颜料。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因素
①模型的制作速度。
②预期达到的修改和实验的程度。
③在模型尺寸范围内,材料保持形状和跨度的能力。
④模型所反映的组件的厚度。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决定使用木板来做为模型的基本材料,不选用其他的补充材料。
接下来就是看似不重要却很重要的一步了,那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建筑,对此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我们仔细研究了所有的方案,发现现代临水亭它既简洁而又不落俗套。
这种建筑刚好适合我们的特点,我们自己比较容易专注于细部,在细部打造方面可能会比较有优势,我们认为只有掌握好比例与材料纹理,是比较容易打造出好作品的,若建筑太烦杂,可能自己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做出来的作品可能对细部的刻画就不那么精致了。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选好了建筑,我们就开始查找关于现代临水亭的各种资料,只有看了足够多的资料,才能使自己对该建筑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懂得这个建筑的优势所在,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开发模型的制作思路。
这个现代亭一半临水一半建在陆地上。
我们根据平面图分别展开制作。
内部很简单,没有太复杂的摆设,临水部分内部设有供游人休憩的两条坐
凳,陆地部分内部设有可供休息的圆形花坛。
再是的制作,我们分为四部分制:第一部分(主要部分)Z字形木板,第二部分是临水部分的地板和陆地部分的上部,第三部分是坐凳、花坛、水下柱子的制作,第四部分是铁链栏杆和装饰柱的制作。
我们制作过程感到过于单调。
制作好后就是一个拼搭的过程。
中间发生过一些问题不过我们都及时克服了。
最后决定以墙体做主要承重结构,而柱子只做摆设。
柱子,地面,墙都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建筑本身就是生活的主体,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性强,仿佛建筑和各个细部已精简到不可再精简了。
向人们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材料和工具的不足,使我们制作模型遇到了恒大的困难。
在制作Z字形木板时,由于没有实心木板和剪裁工具,使得制作进度大大延长。
最后我们以在三合板内夹KT 板的方式做成了Z字板。
完成了我们的作品。
终于,经过我们细心思考,精心设计,劳心制作的现代亭建筑模型最终完工了,虽然为了它,我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了一个星期,但完工后那种愉悦,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通过这次现代亭制作全过程的学习,收获甚多,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制作设计模型,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设计的多样性、灵活性、可塑性。
制作模型需要严谨科学态度、科学理论乃至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只要这样,才能达到科技活动周的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最后感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好的锻炼机会,我们会勤奋努力,永远充满热情的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