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壮医药的战略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壮医药的战略地位
[摘要]通过对壮医药战略地位的思考,阐明了壮医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创造,提出了壮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加速壮医药发展应成为广西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的命题。

[关键词]壮医药;发展;战略地位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人民在艰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壮族医药既是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壮医药开始引起国内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主要表现:一是成立了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二是成立了广西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三是成立了广西壮医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学院壮学研究中心;四是中央民族大学正研究试办壮医药民族班;五是许多壮医药研究专著出版;六是广西中医学院已将壮医引进高等教育;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将发展壮族医药列入“十五规划”等等,这表明壮医药在研究开发方面,不仅得到社会关注,而且已实现了一定规模。

目前的壮医药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积累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然而,壮医药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壮医药在传统医药学、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农村医疗卫生、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将会影响到壮医药的发展。

因此从其发展的历程、对人类的贡献、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大力提高壮医药的战略地位,从而提高人们对壮医药的认识,最终达到加速壮医药的发展之目的。

一、壮医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创造
(一)壮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及浓郁的民族特色。

现有的文献资料、广西考古资料、实地调查资料都证实壮医药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

从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古墓出土的壮医医疗工具和特产药物来看,壮族先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能制造和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青铜浅刺针治疗疾病;在秦汉时期就已认识和使用了数十种动植物、矿物药材。

到了唐宋时期,形成了包括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药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及金针等具有十多种内涵的多层次壮医药治疗方法,并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与浓厚的地方特色汇聚到祖国医学宝库中来。

特别是在壮药的应用方面,有许多突出成果让壮族人民引以为自豪。

例如,肉桂、八角、慧仁、罗汉果、珍珠、蛤蚧等主产于壮族地区的名贵药材,已是人所共知。

壮医对毒药与解毒药的应用,在我国的民族传统医药中,更是独树一帜。

唐朝苏敬《新修本草》收载了当时在壮族地区已形成品牌的两种著名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了壮族民间烧炼水银的方法。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了不少岭南地区的壮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壮医药的发展水平和壮药的开发利用情况。

其中最突出的是主产于广西靖西、德保、那坡及云南文山一带(均为壮族聚居地区)的道地药材田七的开发和应
用。

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尚不知田七为何物,而民间壮医药农,早已发现和看重此药,并将野生变为人工栽培,大量用于临床。

田七传人中原后,同时为中医广泛应用,成为贵重中药材。

田七(三七)至今仍主产于壮族地区(广西及云南文山),并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是壮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典范之一。

(二)壮医药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神奇绚丽、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例如,举世闻名的花山崖壁画文化被誉为“壮族文化瑰宝”,其宏大的画面、磅礴的气势和神秘的内容,成为公认的壮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

此外以壮医医疗工具和壮药为特征的物态文化和以药市、佩药挂药为形式的医药习俗文化,都是壮医药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文化构成了壮族文化的一部分。

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壮族人民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壮族人民的骄傲。

(三)壮医药是促进民族经济、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健康之所在,民族团结之根本。

壮医药不仅在远古以来曾为壮族人民的繁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至今仍是壮族人民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在远古年代,商品经济意识比较弱,互助的意识比较强,老壮医、老药农祖祖辈辈的壮医药知识的传授,为当地的壮族人民的健康服务,也为生活在当地的其他民族进行防病治病。

’因此他们在当地的地位很高,也很得到当地各民族的尊敬。

这些老壮医、老壮药农所用之药材田头村尾都能采集到,或者说家中自种自备,在为当地的人民看病的时候基本上不收费用,或者仅收一点象征性的辛苦费,无形中与当地的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们之间团结互助、互敬互爱,为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使壮医药得到了流传和发展。

解放以后,特别是1949年到1980年期间,在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民族医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广义的中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民族医药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民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不但是各族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壮医药得到了大量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壮医药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壮医药与各民族医学的交流也相继增多。

人们在了解壮医药、认识壮医药、使用壮医药,壮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一个组织部分,对各民族的健康事业、对民族团结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壮医药作为民族文化的_部分,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

开发以壮医药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经济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真正达到人与自然高层次的和谐,有利于广西在西部大开发和民族文化建设中以独具特色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别化竞争战略,有利于提高广西各族人民文化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有利于促进广西国民经济特色化、持续化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

(四)壮医药为祖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壮医对预防疾病的认识
一是使用火来预防疾病,是壮族人民预防疾病的早期认识。

据考古学、地理学资料显示,壮族先民自远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广西地区。

由于各种原因,壮族先民为了生存,靠采集植物和猎取野兽充饥的“茹毛饮血”为生。

他们在同自然界和猛兽作顽强斗争中,创造了简单的劳动工具并发现了火。

火的使用,不仅供壮族先民防寒保暖,还可以预防疾病,如由于居住地区雨水多而潮湿,人易患与之有关的疾病,如痹证等。

火的使用,也可以预防野兽伤及人身。

火的使用还改变了壮族先民“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从生食到熟食,使身体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构木为巢,可预防禽兽的伤害和瘴气、瘟痧疫疠的发生。

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壮族先民或居住洞穴,或构木为巢。

构木式建筑,有些也称为“干栏”式房屋,以二层式居多,也有三层式。

人居于第二层,可有效防止禽兽的伤害,而且这些构木建筑,不仅采光非常好,通风也不错,这样可有效地预防瘴气、瘟痧疫疠及风湿病的发生。

这些在《桂海虞衡志》中有记载。

而这些构木式建筑在壮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仍一直沿用至今。

三是对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可阻止疾病的传染。

根据明代《峤南琐记》卷下记载,为了防止瘴气、瘟痧疫疠的传染、扩散,壮族聚居地区于瘴疫流行时,染病之家常谢绝登门,邻村之间暂不交往。

非着跟于一家一户,实寓意于群体隔离,若有人从远处归来,常止于村舍之外,甚至数里之遥,待家人提篮装衣迎之,嘱其换下衣物,并将换下衣物或蒸或煮,用意在于杜除邪秽,消沙虱毒,以杜疫疠恶气,防止瘴气流染。

四是开展灭四害,防止瘟痧的发生。

为了预防瘟痧疫病,壮族民间还意识到要大力灭蚊蝇,并疏通沟渠,毋使污积,杜绝蚊蝇滋生之源,防止瘟疫发生。

五是对水的清洁利用,防止病从口入。

由于壮族先民生活时常受特殊的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壮族地区水源常遭污染,壮族先民们有的用白矾将水沉淀过滤,也有的将仙人掌打烂,在浑水中来回摆动使水纯清。

此外他们常常吃生大蒜头,以防虫毒在胃肠滋生,防止“病从口入”。

2、壮医形成了自己预防疾病的基本理论
经过多年来对壮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壮医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壮医药理论体系中,“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二路”为其基本特征。

而这些理论无一不体现在壮医预防疾病的各种方法之中。

如在气功健身上,壮医专家覃保霖认为,广西宁明壮医花山气功体现了壮医的理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同时也很讲究躯体脏腑、阴阳气血体能、三道两路的同步调节,这样可以达到养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在药膳防病上,壮族民间根
据“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药特点;习惯用动物来配制扶正补虚的药膳;等等。

这些理论与其他医学的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医学的发展中互相渗透,相互发展。

壮医药被实践证明其简、廉、验、特,成为农村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五)壮医药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极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在文化落后的地方,人们根本不存在经济意识,或者说经济意识相当的肤浅,人们的生产劳动仅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在这样的时期和环境里,具有一定壮医药知识的壮医大多只在本村和附近村进行简单的医疗活动,而且他们绝大部分都在参加劳动,并没有专门从事医疗活动,也没有专门的药材供应机构。

壮医所使用的药材,大多靠自采、自种、自购,再加上当时的经济落后,没有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壮药药材交易市场,仅在每年的端午节自发的药市中进行个人之间的壮药交易,实现了简单的经济往来。

尽管如此,由于壮医药在壮族人民居住的地区间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作为壮族人民自发形成的大小规模不同的药市的长期存在,无疑也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

后来在不断的挖掘整理过程中取得不少的壮医药科技成果,不少的成果推广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比如,从1986年开始,先后举办了30期“壮医药线点炙疗法”面授班和函授班,有来自全国各地近6000千人次参加了培训,这些人员回到当地用壮医药点炙治疗疾病,不仅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不少的壮医药高级人才。

壮医药高级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壮医药科研水平,出现了很多产值过亿的科研产品。

如:药物类有“百年乐”、“妇血康”、“云香精”、“正骨水”、“三金片”、“抗痨丸”、“罗通定”、“黄藤素”、“三草护肝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妇舒宁颗粒”等;外治医疗器械类有“舒沽牌药物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浴液”、“点灸药线”等名优产品。

这些以壮医药药材开发的产品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壮医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繁荣了经济。

(六)壮医药是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重要支撑
1、西方医学所面临的挑战。

现代生物医学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先进医疗诊断设备、技术和资源,但是也出现了“重治疗、轻预防”,“治疗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分离”,“追求高技术、新药物治疗疑难疾病”等趋势,使得所有以现代生物医学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卫生保健体系都出现了危机。

而这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医疗费用逐年高涨、药物可靠性受到质疑。

因此,各国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不仅高度重视卫生成本控制,而且越来越强调预防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作为“替代和补充医学”的传统医学方法。

这些医学方法大都是以其廉价、显效,以及良好的可及性,可以达到“花钱少、患者满意”的效果,又以其独特的诊疗方式、疗效,可以作为一种低价的高端产品,满足富裕人群的特殊需要。

而符合这些要求的壮医药也必将成为其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

2、农村医疗卫生必须发挥壮医药在农村的优势。

壮医药至今仍是壮乡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据了解,目前广西全区尚有上万名民间壮医,使用着几十种简便廉验的诊疗技法、上千种中草药(壮药)和数以万
计的验方秘方单方。

百色地区10年前曾对该地区的500名民间壮医进行调查,他们每年为群众看病60万人次以上,相当于该地区三个中等县医院门诊量的总和。

壮医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不容忽视。

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越来越昂贵的西药使得农村的群众出现“小病不出门、大病扛回家”的局面。

而壮医药在农村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特别是在壮医药深受壮乡人民喜爱的广西,依靠壮医药是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壮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之后,壮医药得到了一定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壮医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在壮医药发展战略、政策法规、体制、科研和人才等领域均存在诸多问题,壮医药学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中医药学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壮医药学未能取得中医药学的同等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