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型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

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型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共计82例。

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等方式综合治疗,之后对照组体温在38.5度以上均使用退热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药地塞米松,采取静滴或者是肌注方式。

对比两组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为0.92±0.77,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4.39%),显著高于对照组3(7.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型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于临床使用应重视用药误区以及合理应用。

标签:糖皮质激素;药物;用药误区;合理应用
同剂量而产生不同反应。

一般而言,处于生理情况之下的该类激素可对物质代谢进行调节,但是超过此剂量,则具有抗炎和抗毒,及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性作用[1]。

正因为其应用广泛,因此易于产生不合理使用。

鉴于此,需理解该类激素通常用药误区,以及控制好相应适应证方可达到良好效果。

本文通过选取该类激素药物地塞米松进行研究,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型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共计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

年龄在6个月到10岁间。

均在发病3日内于我院就诊。

体温在38.5℃之上。

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

其中观察组含男28例,女13例,年龄在6个月到9岁间,平均年龄为5.3±1.7岁。

急性型咽炎15例、扁桃体炎10例、喉炎8例;中耳炎8例。

对照组含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7个月到10岁间,平均年龄为6.1±0.3岁。

急性型咽炎16例、扁桃体炎12例、喉炎6例;中耳炎7例。

两组在以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等方式综合治疗,之后对照组体温在38.5度以上者使用退热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药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日0.2到0.4 mg/kg。

采取静滴或者是肌注方式。

每日一次。

退热药物待患者体温正常时停止使用。

1.3 疗效评价对比两组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含大汗淋漓和面色苍白,以及哭闹不安等其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退热时间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退热时间为(0.92±0.77)h,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69)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5)。

提示地塞米松药物可辅助治疗,促使快速退热。

2.2两个组别不良反应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4.39%),显著高于对照组3(7.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地塞米松药物会导致较大不良反应发生,值得重视。

见下表1:
3 讨论
3.1 糖皮质激素型药物用药误区
(1)常见临床上使用地塞米松药物进行肌注或者静滴以用做退热剂。

因其可以抑制患者体温体温调节系统对于致热源反应,还可对溶酶体酶有稳定影响,从而使内源型致热源释放降低,最终使体温下降。

因此,在临床上,由于家长或医务人员急于取得疗效,应用此激素药物对患者进行强制退热,虽可迅速解除其发热症状,但很可能引发感染病灶有扩散现象,使得病情发展或引发细菌或者真菌性感染。

例如,曾经有报道分别表明[2],3例患者在治疗急性化脓型中耳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结核型脑膜炎之时,因滥用此类激素而致死亡。

因此,在进行對症治疗之时,应将寻找致热病因放在首位,再对其实施治疗,而不是盲目性强制性降温。

(2)此类激素药物还会被用做抗生素使用,临床上通常会在抗生素中加上地塞米松药物联合治疗呼吸道感染,增强消炎作用。

但其在缓解炎症同时,还会降低患者机体的防御功能,引发感染病灶发生扩散,给治疗增加一定难度,严重时会导致死亡[3]。

以上报道三例患者均是在无明显指佂下施用糖皮质激素型药物。

从而诱发或者加重病情感染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3)临床还可将其用于对输液反应进行预防。

通常在静滴液里加上地塞米松以用于抗过敏,减轻或者预防输液反应,不过该药物自身也能够引发过敏情况。

例如过敏型皮炎。

(4)此外,该类药物还有着抗炎和抗过敏等疗效,对于某些皮肤病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可以快速消肿止痒,因此外用制剂被临床皮肤科广泛应用。

(5)被滥用在治疗慢性疾病,例如风湿型关节炎或者类风湿型关节炎等。

本文通过选取该类激素药物地塞米松进行研究,观察组退热时间为0.92±0.77,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69。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4.39%),显著高于对照组3(7.32%)。

与苗静,徐虹等人[5]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型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于临床使用应重视用药误区以及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镶怀,邱忠民.吸入糖皮质激素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2):10-12.
[2]谢冠群,季巾君.糖皮质激素对固有免疫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0(2):213-216.
[3]王慧林,李清贤.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有效的预测因素[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8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