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物理课堂“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22期
64 怎样让物理课堂“动”起来
颜廷浩
提起课堂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场面:寂静的教室里,学生们安静的坐在课桌前,专心的听老师讲课。
用心的把老师的话记住成了这节课学生的主要任务。
这种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
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则必须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物理课堂“动”起来。
要想改变过去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学生。
要想使物理课堂“活”必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优化师生关系,巧用爱的迁移。
一直以来,老师和学生是以长辈和晚辈相处的,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
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程度。
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
2.以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1) 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
请学生回答问题也要因人而异,什么样的问题由谁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让部分学生受到骄宠,部分学生又受到冷落,更避免如果他答不上会认为你在故意为难他。
(2). 问题应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不要问。
有的老师就有这样的习惯:一上课,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开始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他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黑板上写着呢。
”像这类问题就是明知故问,毫无价值,不仅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易让学生反感。
(3).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
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
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有机会表现。
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才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
不要小看学生,如果师生互动的气氛已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你满意的。
他们自
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还令他们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更有意义。
3. 注重观察,增强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
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 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如:初中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5. 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
6.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只是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不能以损害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为代价。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放手吧!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