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质作用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质作用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变化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从远古时代的刀耕火种,到近代的自耕自作,再到现代的机械化农业,人类严重依赖自然条件的被动局面中逐渐发生着改变,未来,更先进的信息化农业生产将是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但是,不可无视的是,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正严重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稳定和地质作用的稳定。

特别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水资源枯竭及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非农业利用及农业地质灾害等问题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1、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问题
据有关统计,2006年,中国仅农业用水就高达366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

其中,90%的农业灌溉采用的是效率低下的大水漫灌方式,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世界上在用水管理方面做得做好的当属以色列。

以色列是世界上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但其通过在国家范围内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依据《水法》所赋于的权力实施用水配额制度,重视研制、生产和应用新的节水设备等措施,探索出了一条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成功之路。

但是世界上如同以色列一样的国家实在太少。

同时,由于工农业盲目发展导致的滥砍滥发,垦荒,填湖等运动,使得大量地表水流失。

越来越多的河流变成死河,一些大河甚至都出现了断流的情况。

水资源污染也是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带来的恶果之一。

以中国为例,据调查,2006年全国河流中Ⅳ类水河长占13.4%,V类水河长占6.5%,劣V类水河长占21.8%。

工业废物的不达标排放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的施用化肥和大量的使用农药,也是造成污染的一个原因。

06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报告指出,法国90%的河流及58%的地下水中含有杀真菌剂、除草剂及杀虫剂等农药。

在过去两年对河流进行的320个定点测试中,共发现有148种农药;而在对地下水进行的292个定点测试中,发现的农药也多达62种。

这些残留在水中的有毒物质残留最终有很大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回到人类的体内,又发群体性疾病,甚至造成“癌症村”这样的悲剧。

治理水资源污染是一个庞大的议题,需要工农业多部门联合治理才会有所成效。

2、土壤污染
随着水资源的污染,土壤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

在农业灌溉,施肥,施药的过程中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污染物多集中于土壤上部,一般不超过耕植层,易被农作物吸收,对人体造成危害。

污染源主要为化肥和农药,化肥吸收量只有30%左右,农药仅有1%接触到害虫,其余大部分化学物质都残留在土壤、农作物和大气中。

3、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土壤侵蚀的总面积超过
1.7×106k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土壤侵蚀的原因除了自然营力外,
人为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及乱垦滥伐,也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带是中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面积达403x105km2,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达3 000 t,沟渠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3—8.1 km。

年平均输送到黄河下游的泥沙达1.6x109 t,严重的土壤侵蚀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渠纵横,地貌类
型复杂多样。

为了阻止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加剧,需要改变农业耕作方式,同时使用工程措施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种树种草。

只有因地制宜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害设防地合理布局各项措施,才能形成功能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达到治理土壤侵蚀、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的主要成因有两点,一是气候因素,“副热带高压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二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治理土壤沙化,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设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二是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

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

最后是合理利用沙漠地区宝贵的水资源。

5、土地盐碱化
通常指由于人为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受海水侵灌的海滨低地区域。

中国盐渍土地总面积14.87亿亩,其中现代盐渍土壤5.54亿亩,潜在盐渍化土壤2.60亿亩;中国受盐碱化危害的耕地达
1.4亿亩。

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
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

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15%。

(中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造成盐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类农业生产不合理的灌溉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

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

盐碱化的防治,首先就需改善水利系统。

同时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并植树种草。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治理。

6、地质灾害
人类的农事活动可诱发多种地质灾害,如灌溉引发滑坡和地面陷落、取土建房造成的崩塌以及坡地伐木垦荒诱发泥石流的发生等。

另外,由于乱砍乱伐,滥垦滥牧引起环境恶化,加剧或诱导泥石流发生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对于农业地质灾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是人们了解农业地质灾害。

第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因不当生产活动,如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超采地下水、盲目修建工程项目等诱发农业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建立灾害信息系统。

第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等等。

最后,开展灾害科学研究,对农业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灾害的防治。

7、大气污染
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仍然采用焚烧秸秆的方式进行秸秆处理。

这种方式不仅浪
费了宝贵的材料,同时,焚烧产生的硫化物,氮化物,烟尘等对大气有着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早就已经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农村地区可以利用秸秆等废料进行沼气发酵,这样既解决了垃圾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能源问题。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带来的恶劣后果最终必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唯有坚持农业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