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增分方案第3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D 项,最后两句是抒情,而非议论。是诗人登上峰顶后, 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而抒发的情感。 答案:D
考点针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
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பைடு நூலகம்
修辞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方面 辞手法。
角度
举例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
词性 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多(丰富)的思想的动
方面 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
是“诗眼”。
结构 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 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 容词或动词为主。
3 考点三 语言风格
一
[是什么——由教材知] 杜甫《望岳》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 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 回扣 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教材 提示: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 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 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 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认知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考点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 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题 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
C.中间六句写景。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 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 森冷之中。
D.最后两句议论。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 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
E.(衔接教材)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 崎岖等奇丽惊险的景象,而此诗反其意用之,说蜀道虽有 上青天之难,但因报知遇之恩,平蜀乱之愿,也不觉“蜀 道难”了。
突出强调的作用。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杜甫《绝句》:“两个黄.
颜色词 画面感,渲染气氛,烘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托感情。
青.天。”
2.答题模板
二、“诗眼”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角度
举例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 方面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 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
第4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 言。与其他文本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 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 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 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目录
CONTENTS
1 考点一 炼字(含诗眼) 2 考点二 炼 句
物,如临其境。
圆.。”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李商隐《无题》:“春蚕 虚词 悠扬婉曲、活跃情韵、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化板滞为流动。
泪始.干。”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 白居易《长恨歌》:“后 数量词 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 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
的诗情。
爱在一.身。”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 李清照《声声慢》:“寻
[怎么答——内化方法]
一、“炼字”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动词 形容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取 得化美为媚的效果。 古》:“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
王维《使至塞上》:“大
为有形,使人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如触其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位置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
方面 第五个字。
2.答题模板
[这样练——创意设计]
读懂强化练
1.原创题下列对上面《早上五盘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 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B.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 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 心中为之一荡。
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
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
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 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 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斗”,相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 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积攒,聚集。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 重叠之态。
[白话诗歌] 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
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 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 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 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此行是为了感恩知己,没有感 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怎么考——由高考知]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 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 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 道登上山巅。
考点针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
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பைடு நூலகம்
修辞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方面 辞手法。
角度
举例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
词性 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多(丰富)的思想的动
方面 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
是“诗眼”。
结构 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 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 容词或动词为主。
3 考点三 语言风格
一
[是什么——由教材知] 杜甫《望岳》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 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 回扣 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教材 提示: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 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 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 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认知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考点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 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题 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
C.中间六句写景。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 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 森冷之中。
D.最后两句议论。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 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
E.(衔接教材)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 崎岖等奇丽惊险的景象,而此诗反其意用之,说蜀道虽有 上青天之难,但因报知遇之恩,平蜀乱之愿,也不觉“蜀 道难”了。
突出强调的作用。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杜甫《绝句》:“两个黄.
颜色词 画面感,渲染气氛,烘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托感情。
青.天。”
2.答题模板
二、“诗眼”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角度
举例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 方面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 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
第4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 言。与其他文本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 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 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 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目录
CONTENTS
1 考点一 炼字(含诗眼) 2 考点二 炼 句
物,如临其境。
圆.。”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李商隐《无题》:“春蚕 虚词 悠扬婉曲、活跃情韵、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化板滞为流动。
泪始.干。”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 白居易《长恨歌》:“后 数量词 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 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
的诗情。
爱在一.身。”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 李清照《声声慢》:“寻
[怎么答——内化方法]
一、“炼字”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动词 形容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取 得化美为媚的效果。 古》:“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
王维《使至塞上》:“大
为有形,使人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如触其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位置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
方面 第五个字。
2.答题模板
[这样练——创意设计]
读懂强化练
1.原创题下列对上面《早上五盘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 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B.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 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 心中为之一荡。
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
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
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 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 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斗”,相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 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积攒,聚集。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 重叠之态。
[白话诗歌] 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
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 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 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 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此行是为了感恩知己,没有感 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怎么考——由高考知]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 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 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 道登上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