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 溶解度中考题集锦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溶液溶解度中考题集锦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向20g a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
C.将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b中含有少量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B 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a物质;C 从t2℃降温至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等;D a、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不可以用来提纯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A
【解析】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 s
×100%。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
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
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 s
×100%。
3.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4.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5.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80g 2020
g g
+
=
100g x ,x=50g,故A错误;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
10050
g
g g
+
×100%=33.3%,故B错
误;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
点睛∶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6.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质量仍相等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100=2:5;
B. 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较多,剩余溶液质量,甲小于乙;
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B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 .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
C .t1℃时,100 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 g
D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答案】B
【解析】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 ,故正确;
C 、t 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 ,故错误;
D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130g g
×100%=23.1%,故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 2、KCl 和MgSO 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SO 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t 1℃时,KCl 和MgSO 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 2℃时,100gMgCl 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 2
D .将t 1℃时的KCl 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不是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如果两种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溶液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一定相等,但题目未告知两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故B错误;
C、t2℃时,溶解度的含义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g氯化镁,因此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小于ag,故C错误;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0.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20℃~30℃
B.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4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C.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55g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0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相交;
B、根据2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定义分析解答;
C、依据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分析解答;
D、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提纯硝酸钾的方法。
解:A、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正确;
B、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分别将两种物质34g 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可形成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C、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相当于210g溶液最多溶解硝酸钾110g;则105g饱和溶液溶液含有硝酸钾55g,正确;
D、根据图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逐渐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睛: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
11.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B溶液已经饱和。
则食盐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g。
物质的溶解度应带有单位,错误;
B、由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故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
A>B,错误;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m×26.47%=26.47
100
m
g,错误;
D、由题中信息可知,20 ℃时,5%的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食盐会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m g,正确。
故选D。
1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
D.t℃时,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错误;
C、20℃时,NaCl的溶解度的溶解度为36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故将
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故正确;
D、t℃时,NH4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13.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所以40℃时该物质的饱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D、在0℃-40℃,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错误。
故选B。
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36˚C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为60%C.若A中含少量的B杂质,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A D.18˚C时,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C. 根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故说法错误;
B. 36℃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600
1000
60100
g
g g
⨯
+
=37.5%。
故错误;
C. 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
正确;
D. 18℃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故错误。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答案】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16.KNO3和Na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020406080
KNO313.331.663.9110169
溶解度S/g
NaCl35.73636.637.338.4
A.t1介于20℃-40℃之间
B.5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
C.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6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20℃,会析出晶体14.2g
【答案】B
【解析】
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20℃-40℃之间,硝酸钾和氯化钾有相同的溶解度,正确;
B. 5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错误;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正确;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溶质是30g;再降温到20℃,硝酸钾的溶解度31.6g, 50g水溶解15.8g,会析出晶体30g -15.8g =14.2g,正确。
故选B。
17.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答案】C
【解析】A. t2℃时,甲、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错误;C. 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M点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D. 将t3℃时的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错误。
故选C。
点睛: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是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增大时,溶质质量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时的溶解度。
18.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 g
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②中继续加热氯化钠后,继续溶解,故说明②中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由图④可知,在20℃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36g的氯化钠,图3前已经向100g的水中加入了40g的氯化钠,故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C、在20℃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36g的氯化钠,图3中已经加入40g的氯化钠,故
溶解了36g,故错误;
D、③和④中都达到了变化状态,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故选C。
19.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204060
氯化钾27.634.040.045.5
溶解度/g
硝酸钾13.331.663.9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D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
故选D。
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B.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