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5o37’~106o21’,北纬37 o 16’~38 o 15’之间,东隔黄河与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和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至明边墙(明长城)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连银川市永宁县。
南北长60多千米,东西宽30多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525平方千米。
市府驻地裕民街道,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吴忠市6千米,北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4千米。
【行政区划】2010年,青铜峡市辖峡口镇、青铜峡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邵刚镇、陈袁滩镇、叶升镇8个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国营连湖农场、树新林场、良种繁殖场3个农(林)场,共计82个行政村46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0 年底,辖区内有行政机构47个,其中:市委工作部门8个,市委部门管理机构1个(老干部局),政府工作部门24个,政府部门管理机构2个(地震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机关8个,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事业单位259 个;城市社区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
【人口发展变化】截至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267399人,其中:农业人口189393人,非农业人口78005人;男性136519 人,女性130879人;少数民族人口47676人,占人口总数的17.8%;回族人口45931人,占人口总数的17.2%。
全年出生人口3743人,死亡人口3439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1%。
和6.28%o.
【地形地貌】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自高而低呈现阶梯状分布,形成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6个地貌类型。
其中,山地面积1.4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的8.5%;低山丘陵1.38万公顷,占7.9%;缓坡丘陵1.58万公顷,占9.1%;洪积扇地带7.07万公顷,占40.6%;黄河冲积平原5.36万公顷,占30.8%;库区0.54万公顷,占3.1%。
海拔为1150~1170 米之间。
黄河由青铜峡镇广武地区人境,由西南流向东北,穿越青铜峡镇、峡口镇、大坝镇、小坝镇陈袁滩镇,出叶升镇人永宁县,境内流程58千米。
明长城途经境内西边墙,主要有“城西南墙”和“边防西关门墙”,位于黄河以西,沿贺兰山麓修筑,全长90余千米,现广武、甘城子、北岔口等处都留有边墙遗迹。
特别是北岔口边墙,除土夯外,还有石砌,保存清晰完整。
包兰铁路、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纵贯全市。
【资源优势】农业和能源优势突出。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引黄灌区精华地带,农业优势得天独厚。
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3.13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72万公顷。
宜农荒地0.88万公顷,天然草场11.07公顷,宜渔水面0.39万公顷,湿地总面积1841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75亩。
黄河流经市域58 千米,年过境量400亿立方米,地下水年补给总量达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
地处九大干渠之首,沟渠纵横,排灌畅通,土地肥沃,旱涝无虞,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市)。
矿产资源特别是水泥灰岩储量丰富。
全市现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铜、铁、石膏、重晶石、石灰岩、水泥灰岩、砂砾、胶泥、建筑石料等13种,主要分布在野猫子山、大坝梁、卡子庙、马长滩(红石墩)、庙山湖、黄河沟、庙梁沟等地。
其中,水泥灰岩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储量达1.3亿吨,水泥用灰岩、铸铁用砂、建筑用砂、建筑用石料、建筑用板岩等已得到规模开发利用,建材工业已成为青铜峡市工业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宁夏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是自治区水泥生产重点骨干企业。
宁夏西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是市属规模以上重点企业。
宁夏青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配发展,达到年生产各类预应力钢筒硷输水管(PCCP) 150千米、钢筋硷输水管(PCP) 200千米、钢筋硅排水管(RCP)300千米,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3名。
能源电力优势明显。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宁电分公司9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2万千瓦。
华能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二期工程各两台3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91 年、1992年投产发电,三期工程宁夏大唐国际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60万千瓦机组于2009 年3月、4月投产发电,现有火电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
适宜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区域面积达156平方千米,宁夏天净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青铜峡风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大唐新能源宁夏青铜峡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
境内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齐聚,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95万千瓦。
2010年,全年发电量达1756313万千瓦·时。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青铜峡旅游区地处宁夏旅游资源黄金地带的中枢地段,居宁夏平原旅游网络枢纽位置。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塞上江南风光、西部大风光和回乡民族风情等塞外胜景。
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西夏文化、宗教文化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集中了宁夏旅游资源的优势特色。
古塔(一百0八塔)、古长城(明长城)、古岩画(广武岩画)、古寺(鸿乐府)、古庙(牛首山寺庙)、古渠首(八大渠)、古寨(董府)等遗存文物极具观赏研究价值。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零八塔、董府,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武岩画,风光秀丽的黄河十里长峡,气势恢弘的金沙湾中华黄河坛,开发建设中的青铜古镇,景色宜人的库区鸟岛,旅游度假村黄河生态园、庙山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铜峡拦河大坝,依托黄河、牛首山和贺兰山余脉形成沿山沿河旅游经济带,山水相连,风光旖旎,气象万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交相辉映。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的整合开发,使黄河金岸成为宁夏中部旅游崛起的领军景段和宁夏常规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处。
【国民经济概况】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亿元,增长3.6%,增速分别比全区、吴忠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和16 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3.5:62.2:2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79.8%,15.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656元,同比增长9.1%。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人5.36亿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7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人6549元,增长1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 亿元,增长20.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17.3%;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6.28%0。
【旅游开发】完成投资3.9亿元,是旅游开发投人最多的一年。
实施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基础设施工程,完成青铜古镇一期、大峡谷北入口、中华黄河坛、水工博物馆、游艇码头主体工程和108塔景观水道工程;开工建设鸟岛游客服务中心,库区鸟岛进人“国家湿地公园”行列,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渐具雏形。
全年接待游客9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2.53亿元,增长15%。
【科技教育】全年实施科技项目5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3项、自治区级20项,市级29项。
实施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引进酿酒葡萄新品种4个,设施葡萄新品种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9项。
引进优质粮食新品种5个,集成示范新技术7项。
全市有各类学校103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15 所,普通小学67所,幼儿园20 所。
全市有教职工3625人,其中专任教师3197人。
全市在校学生总数为46037人,其中中学生15948人,小学生22265人,幼儿园学前人园4642人。
【文化卫生】全市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2个,其中有文化馆1 个、图书馆1个、文物所
1个、文工团1个和8个镇的文化工作站。
巩固创建村级文化室82个、村级文化体育中心户154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占8个;业余文艺团队42个,业余社会文化辅导员58名,各类文化经营业户82家。
年末图书馆藏书13.5万册。
有线电视用户2.9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8 万户。
全市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监督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
床位912张。
卫生技术人员98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35人,注册护士348人。
【交通邮电】吴忠黄河大桥连接线、吴青公路与滨河大道连接线建设工程和立大路、立马路延伸段改建工程竣工投人使用,古青高速青铜峡段完成路基工程。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74千米,比2009年增加6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千米。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7.4千米。
全市公路货运量30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5300万吨千米。
公路客运量26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126 万人千米。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h w- 813.7万元。
全市电信业务量2.2 亿元,增长2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7万户,增长11.7%。
收寄函件17.2万件,收寄特快专递1.9万件。
【环境保护】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削减956吨、33070吨,分别削减4.9%、39.7%,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全年API小于100的天数占监测天数的88%。
【社会保障】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26935人,实际缴费人数22618人,征收养老保险费24839万元。
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944人,缴费人数25541人,征收失业保险费1341万元。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97377人,实际缴费人数65531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232万元。
享受待遇人数17208 人。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6612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8022人,享受待遇人数17536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8104人,享受待遇人数23525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66849人,参合率91%。
全年报销人数14631人,报销住院医疗费1993.22万元。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0
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3所,床位140张。
五保供养对象266人,其中集中供养104人。
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75人,全年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825万元。
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53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