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题目:平衡图像及等效平衡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四作业答案及解释
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 4(s) + CO(g) MgO(s) +
CO 2(g) + SO 2(g);ΔH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 的值,
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 随x 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 x y
A 温度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 的物质的量 CO 2与CO 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 2的浓度
平衡常数K D MgSO 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 的转化率
【答案】A
解释:据题意,随着X 的增大Y 也随着增大,而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恒容,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气体总质量增加,从而气体的密度增加,故选A 。

2. 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 2(g) +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
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答案】D
解释: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T 2先拐先平衡,说明T 2比T 1大; 又因为温度越高(T2)对应的HI 的量反而越低,说明升高温度HI 在减少,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可知吸热为逆,所以正为放。

3. 已知:4NH 3(g) + 5O 2(g)
4NO(g) + 6H 2(g);ΔH=−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

解释: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NO 作为生成
物应该是减少的。

所以1200对应的高度应该比1000的要低。

4. 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 ) + H 2O(g )
CO(g ) + 3H 2(g )。

设起始
n (H 2O)
n (CH 4)
=Z ,在恒压下,平衡时CH 4的体积分数φ(CH 4)与Z 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ΔH > 0
B .图中Z 的大小为a > 3 > b
C .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n (H 2O)
n (CH 4)
=3
D .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 4)减小
【答案】A
解释:A 如图,随着温度的升高,CH4的百分含量降低,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可知正为吸。

B.如图作一等温线,(我们必须要使其他条件不变单独改变一个条件来分析) 出现三个交点,对应的纵坐标也有三个点。

我们发现Z=a 对应的CH 4含量 比Z=3对应的多,说明a 点情况下CH 4转化的最少,即所加的水蒸气最少, 比值Z 最小。

C. X 点指在开始时n(H 2O)/n(CH 4)=3的条件下经过温度不断升高后某时刻的点。

此时 n(H 2O)/n(CH 4)不等于3了。

D.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φ(CH 4)增大
5.已知H 2(g) + I 2(g)
2HI(g);ΔH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 2和I 2
各0.1mol ,乙中加入0.2mol HI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 ,乙不改变
C .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mol H 2,乙增加0.1mol I 2 【答案】C
解释:甲中加入H 2和I 2各0.1mol ,乙中加入0.2mol HI ,则甲容器从左到右建立平衡,乙容器从右到左建立平衡,最终甲乙两个容器里面建立了等效平衡,HI 的平衡浓度相同。

A. 如果同时提高相同温度,则甲中反应向吸热(逆)反应方向移动,HI 减少,乙中也是朝着
消耗HI 的反应方向移动,且温度相同移动程度还是相同,最终甲乙里面HI 含量一样。

B. 甲中加He ,由于容积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C. 甲降温,平衡向放热(正)反应移动,HI 增加。

D. 甲增加0.1molH 2与乙增加0.1molI 2都可以使两个平衡朝着生成HI 的方向移动,且影响程度一样大,最终HI 的含量还是一样大
N O 含量
时间
1200℃
1000℃A.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B.
1×105Pa N O 含量
时间
C.
1000℃
1200℃时间
.
1000℃催化剂
N O 含量
1000℃无催化剂
D.y
x
碘化氢的量
T 1T 2
(CH )
ϕX O

6.某温度下,H 2(g) + CO 2(g)
H 2O(g) + CO(g)的平衡常数K =9
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
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g)和CO 2(g),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
B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 2的转化率均是60%
C .平衡时,丙中c(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C
解释:A ,根据K =9
4,可以求出甲容器中H 2和CO 2的转化率均为60%,而乙容器可以看成是甲容器的基础上再增加0.01mol 的H 2,所以促使平衡右移,CO 2的转化率大于60%
B ,丙可以看作是2个甲,先分别建立平衡,这时H 2的转化率均为60%,再将2个甲容器压缩成1个丙,由于平衡不移动,所以丙中H 2的转化率仍为60%
C ,虽然平衡不移动,但丙中各气体的含量都是甲中的2倍。

D ,浓度大,速率大。

7.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mol 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 Y(g)
2Z(g);ΔH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2min 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 −1·min −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 ,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释:A ,已知的是Y ,我们可以先求Y 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以求算出Z 的速率
B ,降温,平衡向放热(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ν(正)>ν(逆)
C ,列三段式求解,结论是正确的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原来的容器上叠加一个完全一样的容器,再把0.2mol Z 充入其中,则Z 分解成X 和Y ,根据数据可知,叠加的容器与原来的是等效的,所以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和原来的一样大。

现在我们要把两个容器压缩成一个了,由
于压强增大对平衡没有影响,所以此时X 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但是X 的体积分数是没有变化的。

8.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 3OH(g)CH 3OCH 3(g)
+ H 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方应为吸热反应
B .达到平衡时,容器I 中的CH 3OH 体积分数比容器℃中的小
C .容器I 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长
D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充入CH 3OH 0.15mol 、CH 3OCH 3 0.15mol 和H 2O 0.10mol ,则反应
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D
解释:A 根据I 和 ℃数据可知,起始浓度相同,温度降低,则产物增加,结合“降温平衡向放
热反应方向移动”可知,放热反应是产物增加的反应即正反应,所以A 错
B I
和 ℃温度相同,℃的起始加入量是I 的2倍,我们可以想象℃是两个I 分别建立平衡之后再压缩成一个。

压缩时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所以容器I 中的CH 3OH 体积分数与容器℃中的一样大。

C 容器I 温度大,速率快,所以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短。

D 对于容器℃,化学平衡常数是
,若起始
时向容器℃中充入CH 3OH 0.15 mol 、CH 3OCH 3 0.15 mol 和H 2O 0.10 mol ,则
,所以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
确。

9.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 + 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C【解析】A.反应在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前50 s内PCl3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而不是PCl3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B.原平衡时c(PCl3)=0.10mol·L-1,升温时c(PCl3)变为0.11mol·L-1,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吸热反应方向为正反应方向。

C.对于可逆反应:PCl5(g)℃PCl3(g)+Cl2(g),
开始(mol/L):0.5 0 0
变化(mol/L):0.1 0.1 0.1
平衡(mol/L):0.4 0.1 0.1
所以平衡常数k==0.025.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PCl3和0.20 molCl2,起始时PCl5的浓度为0.5mol/L、
PCl3的浓度为0.1mol/L、Cl2的浓度为0.1mol/L,浓度商Qc==0.02,Qc小于K,说明
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还要继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平衡前v(正)>v(逆),故C正确;
D.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先建立原容器两倍关系的模型,即与原平衡完全等效,再把容器两倍关系压缩成原容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应大于80%10.已知2SO2(g) + O2(g)2SO3(g);ΔH=−197 kJ·m o 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 o l SO2和1m o l O2;(乙)1m o l SO2和0.5m o l O2;(丙)2m o 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和丙容器是等效的,乙容器相当于扩大容器为原来的一半,所以乙容器在减小压强的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压强比原来的一半大,所以p甲=p丙<2p乙,SO3
的质量比原来的一半小,所以m甲=m丙>2m乙,c(SO2)与c(O2)之比k不变,所以k甲=k丙=k乙,放出的热量比原来的一半小,所以Q甲>2Q乙,Q甲+Q丙=197,所以正确的是B。

答案选B。

解释: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A、甲与丙为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甲=P丙;甲看成是两个乙压缩成一个。

如果平衡不移动此时P甲=2P乙,但是该反应的平衡要向正反应移动,故P 乙<P甲<2P乙,故P甲=P丙<2P乙,故A错误;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甲=m丙,甲等效为在乙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SO2和0.5mol O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m 甲>2m乙,故m甲=m丙>2m乙,故B正确;
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甲=k丙=k乙=2,故C 错误;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甲+Q丙=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Q甲>2Q乙,故D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