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第一篇: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点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社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4课以及2017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的课文,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由陶岚琴朗读(部编版的课文录音朗读者改为陈亮、梓君、左小群)。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
一、我会写
两liǎng(两人、两条、两半)
哪nǎ(哪里、哪个、哪边)
宽kuān(宽阔、宽敞、宽广)
顶dǐng(顶住、头顶、山顶)
眼yǎn(眼睛、眼珠、针眼)
睛jīng(目不转睛、画龙点睛)
肚dù(肚量、肚皮、肚子)
皮pí(牛皮、皮肤、书皮)
孩hái(孩童、小孩、男孩)
跳tiào(跳高、心跳、跳远)
二、我会认
塘táng(池塘、水塘、鱼塘)
脑nǎo(电脑、头脑、脑袋)
袋dài(口袋、布袋、袋子)
灰huī(灰色、灰尘、大灰狼)
哇wā(好哇、走哇、哇哇大哭)
教jiào(教室、教训、教具)
捕bǔ(捕捞、捕捉、捕鱼)
迎yíng(欢迎、迎接、迎头赶上)
阿ā(阿姨、阿妹、阿爸)
姨yí(姨妈、大姨、小姨)
龟guī(乌龟、海龟、龟甲)
披pī(披风、披着、披上)
鼓gǔ(打鼓、击鼓、敲鼓)
三、多音字
大dà(大人)dài(大夫)
长zhǎng(长大)cháng(长度)
教jiào(教育)jiāo(教书)
四、理解词语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快活:高兴,快乐。

摆动:来回摇动;摇摆。

连忙:赶紧;急忙。

碧绿:形容浓绿色。

害虫: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害的虫类。

五、近义词
快活——快乐连忙——急忙
摆动——摇动天天——每天
六、反义词
长——短宽——窄快活——烦恼
低头——抬头雪白——乌黑
七、句子解析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

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2.“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

“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八、问题归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九、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小蝌蚪找妈妈》的读后感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爷爷奶奶家玩,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爷爷奶奶家里养了很多动物,有牛、有羊、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在房子后面还有一个大池塘,爸爸最喜欢在池边钓鱼。

有天,我在池塘边玩耍的时候,在池塘里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东西,它们身体胖胖的,有条小尾巴,快乐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我指着它们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爸爸看见了,笑着告诉我:“这个叫蝌蚪,是青蛙的宝宝。

”“可是它们和青蛙长得不一样呀?”于是爸爸给我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听完之后我更好奇了!小蝌蚪真的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吗?它是怎样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呢?它什么时候开始长腿呢?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得出答案。

我要爸爸帮我抓了几只小蝌蚪,放在盆子里,我想看看它真的会不会变成青蛙。

每天早上我都去看一眼小蝌蚪,发现小蝌蚪开始长出了两只小小的腿,我非常惊讶,很开心的告诉爸爸蝌蚪长大了。

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了两条腿,我发现它们越来越像青蛙了!有一天早上,我和平时一样来到水盆边观察小蝌蚪,可是我的小蝌蚪们全部都不见了,我伤心的哭了起来,爸爸告诉我:“蝌蚪们已经长大了,它们变成了青蛙,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和同伴们在一起。


于是每次看见青蛙,我都能想到我的那些小蝌蚪们,也不知道它们有没有回到妈妈身边。

《小蝌蚪找妈妈》
中心思想: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给它们的提示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的过程,同时展现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巧妙地将做事要坚持不懈的科学道理蕴含在故事之中。

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点
第二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3.能看单幅图,理解课文意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有趣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出示:小蝌蚪图)生:想
师:瞧~它们来了生:小蝌蚪
师:这些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现在要去找妈妈。

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34 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齐读两遍课题吧!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1页,我们一起来边看书边听故事。

听的时候找找看这小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范读课文)指名回答:一共有6个自然段。

师:故事已经听完了,是不是很有趣呀?生:是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生:想
师:那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注意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读完之后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

生自由朗
读课文。

师:通过你们的坐姿,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读完了。

哎呀,有一群生字宝宝们争着吵着要跟大家见面呢,它们早就已经等不急了。

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们吧。

(出示多媒体出示生字)你们看生字的上面还有音节,我们可以通过音节来认读生字,一起来试一试吧。

齐读两遍生字。

师:这么快就认识了呀,那么现在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么?一起来试试吧。

(去掉拼音齐读两遍。

)同学们你们读的真棒,给自己一些鼓励吧~ 师:一起读的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我们来开火车。

听好了~小小火车竖着开。

生:谁来开?
(师点一组同学来认读生字。

)读的不是很好,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会选坐的最端着的一组来做游戏。

小小火车横着开。

生:谁来开?
(横排点一组同学来认读生字。

)读的真棒!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字大家已经认识了,那么相信它们跳回到课文里你们还能认识它们。

好了,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刚刚的读课文,你们都有哪些不懂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已经来解决一下。

二、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文生: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师:这个问题很好。

生:小蝌蚪什么样子?师:不错。

生: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师:这个问题提的真棒!
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师:一会讲课文的时候要仔细找答案。

生: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师:提的不错。

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没有?
师:小蝌蚪最好有没有找到妈妈了呢?等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生: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师:这个问题有点难,一会好好听。

生: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师:大家提的问起真棒,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根据大家提的问题,把它们归纳成三个大问题:
一、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二、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呢?
三、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师: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谁呀?生:小蝌蚪
师: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长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师:观察的真仔细。

刚刚有同学提到了它们是生活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看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多么快活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么快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谁再来试一试?生再读鼓励读的真棒!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慢慢的发生了些变化,请同学们看图(出示图片贴小蝌蚪图片)现在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呢?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观察的真仔细,看大屏幕,这时候小蝌蚪遇到了谁?生: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师:这个时候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生:它们会想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师:回答的真好,看到小鲤鱼就有妈妈陪着,教它们捕食,联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所以就想去问问清楚,才会想到要去找妈妈。

师:这时,小蝌蚪就迎上去要问问清楚,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迎上去”?生:向着鲤鱼妈妈游过去
师:谁愿意来跟老师表演一下“迎上去”?指学生配合表演,师:两个人面对面的走就是迎上去
师:理解了“迎上去”之后我们接着来看小蝌蚪是怎么称呼鲤鱼妈妈的呢?生:它们叫它鲤鱼阿姨
师:看看它们多么有礼貌啊,我们也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谁来读一读小蝌蚪说的话?生:(读)师: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齐读师:通过鲤鱼妈妈说的话,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什么特征?生:宽嘴巴,四条腿
师:真好,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特征去找吧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出示图片,贴图)生:长出两条前腿
师:它们的身体又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又遇到了谁呢?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生:乌龟
师:谁来说说乌龟有什么特征?生:宽嘴巴,四条腿
师:跟鲤鱼阿姨介绍小蝌蚪妈妈的特征是不是一样啊?生:是的
师:正因为特征一下所以小蝌蚪把乌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这时候的小蝌蚪以为自己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呢?生:高兴急切师:回答的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高兴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为什么不用“迎上去”了呢?仔细观察乌龟跟小蝌蚪的位置。

生:因为迎上去是要面对面的走,这次乌龟是在小蝌蚪的前面,它们走的方向相同,所以小蝌蚪要从后面追上去。

师:回答的真棒!鼓励一下。

那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哪些特征呢?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师:哎哟,原来小蝌蚪认错妈妈了,这个时候的小蝌蚪还是没有放弃它们还要继续去找妈妈呢~小蝌蚪前后都遇到了谁呢?生:鲤鱼阿姨和乌龟
师:通过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描述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什么特征呢?谁来总结一下?
生:宽嘴巴四条腿大眼睛绿衣裳
师:通过这些特征,你能猜出他们的妈妈是谁么?生:是青蛙
师:这时候的小蝌蚪身体又悄悄的发生了变化谁找出来了?(观看课件)生:尾巴变短了
师:真棒,尾巴变短了贴出尾巴变短的图片。

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谁能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这时候的小蝌蚪已经变成青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自然,把描写动作的词画出来。

老师读句子,你们来表演,看谁表演的最棒!师读文生表演
师:你们表演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生读文
三、拓展思维
师:小蝌蚪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出示图片贴图片)
它们可是捉虫小能手呢,它们一天要吃掉70多只害虫,一年就能消灭15000多只害虫呢!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四、总结全文
师:好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师:是怎么变的?说完整
生: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接着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小青蛙
师:说的真棒!你们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青蛙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的都非常认真。

为了鼓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吧(播放音乐)
五、解决课后作业师:音乐好听么?生:好听师:想学么?生:想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课后题,做出来的孩子老师就让你们跟着学唱这好听的歌曲。

练习用“已经”写句子。

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变青蛙【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⑴ 初读。

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机让孩子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① 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②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⑵ 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① 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② 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③ 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④ 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说加深印象。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4日 10:5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重点:
1、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认识自己的妈妈吗?(认识)可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

让我们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好)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第几次找到妈妈?第一次碰到谁?(鲤鱼阿姨)第二次又碰到谁?(乌龟)第三次才找到谁(青蛙妈妈)
指名生回答,依次贴出图片: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让我们一起跟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打声招呼,好不好?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读小蝌蚪第一次碰到鲤鱼阿姨的段落?指名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生评一评读得怎样?你来读一读,试试看。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请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3、动作演示“迎上去”这个词
不知道“迎上去”这个词你读懂了没有?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与老师合作演示一下“迎上去”的意思好不好?(老师通过变换不同的方向演示,让学生明白“迎上去”就是面对面。


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四条腿宽嘴巴)让我们跟着小蝌蚪去找四条腿、宽嘴巴的妈妈吧。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桌合作读这一段,指名
生说,你读懂了这一段是讲什么的?(小蝌蚪喊乌龟--妈妈)
2、小组内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认为乌龟是他的妈妈?指名一生全班交流。

3、小蝌蚪见到乌龟是“追上去”,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合作演示“追上去”是怎样上去?
4、老师指导朗读“乌龟笑着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同桌合作练习读,要面带笑容,读出乌龟亲切、和蔼的语气来。

5、全班配上动作表演朗读第三自然段
好,让我们跟着小蝌蚪去找大眼睛、披着绿衣裳的妈妈吧。

学习4、5、6自然段
1、分小组读,1、2小组的同学读第4自然段,3、4、5小组的同学读第5自然段,6、7小组的同学读第6自然段。

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同学读得最棒。

2、读了这三段,你读懂了青蛙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指名生全班交流。

3、我们再来读一读小蝌蚪长什么样,全班一起读第1自然段。

妈妈和小蝌蚪长得完全不一样,难怪小蝌蚪找不到妈妈。

现在好了,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高兴吗?哪一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四、合作探究,绘画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我们的课文也到此结束了。

那么,你读懂了
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没有读懂没关系,小组内互相探讨一下,然后合作画一张小蝌蚪成长图。

2、各小组指名一生上台投影展示本小组完成的绘画,并说一说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五、分角色表演课文
六、拓展练习
上网搜索或者请教爸爸、妈妈,青蛙是如何消灭害虫的?
七、板书设计:
鲤鱼乌龟青蛙
小蝌蚪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
八、教学反思:
反思一下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构建轻松和谐的互动课堂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

我觉得我的这一堂课还是真正落实了这一点。

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上我与学生始终保持一种
合作伙伴的关系,极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互动课堂。

和他们合作表演、合作朗读、合作探究。

学生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中,学习更加主
动、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

二、富有儿童个性特点的教学用具的使用
其实,课堂上准备一些富有儿童个性特点的教学用具,也体现了一种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了一些漂亮的图片。

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几张漂亮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还让他们跟这些小伙伴打声招呼,同它们一起学习。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课堂上表现得异常主动和积极,在结束课文学习的时候,我还准备了几个漂亮的头饰,让他们戴在头上分角色表演课文,精美的头饰一下子把他们带入惟妙惟肖的创作表演中,同时也把我的教学推向高潮,更给我的教学添了精彩的一笔。

三、严谨紧凑、自然流畅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严谨紧凑、自然流畅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成功的教学非常重要。

可以帮助教师更加自主地发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谈话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课文,请出故事中的几位角色,再围绕每一个角色合作学习,重点感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最后回顾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分角色表演课文。

整个教学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毫无斧凿之工。

第四篇:小蝌蚪找妈妈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