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阳谋张维迎式私有化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有化阳谋:张维迎式私有化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环球财经杂志封面图。
私有化不等于公平,把私有化当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药,而对于私有化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不良影响视而不见,不是别有用心也是被洗脑的结果
本刊副总编辑、国研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张捷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如此大的比例,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
”2012年3月1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经济峰会上表示。
至于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张维迎认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只是一个政治决策问题,办法其实很简单,如果一旦下定决心解决它,没有什么困难,现在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的股票都在市场上,需要做的只是怎么把这些股份转让出去,包括分给老百姓。
”
多么熟悉的“药方”。
上一次用这味猛药的,是苏联。
只不过俄国人服下这剂猛药的实际结果,并不像张教授描述的那般美好——苏联私有化的结果并不是运转良好的、西方经典教科书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毁灭。
那么到底是张教授信誓旦旦
勾绘出的美好蓝图、还是这幅蓝图在俄罗斯实践下所造成的实际后果更有说服力呢?
私有化与社会公平之间不仅没有等号,而且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是:私有化必然导致资本的集中和垄断,这是资本的本性使然;在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各国,一切战略产业都垄断在少数几个大财团手里,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论是垄断石油产业的西方石油巨头“七姊妹”,还是垄断西方农业的孟山都等,更不要说垄断金融产业的大摩、花旗、高盛们,不但垄断,而且比中国的所谓“垄断央企”暴利多了。
而所谓搞私有化转型的前苏东和拉美国家,资本寡头的垄断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想必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威名”读者也都听过。
作为一名知名的经济学者,把私有化当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而对于私有化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不良影响视而不见,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知识结构上出了问题。
在此更要注意的是苏联国情与中国完全不同,两国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有很大不同,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也是根本不一样的,在中国搞私有化的结果将是无产化,这样迥异的差别却被“忽略”了。
“张维迎疗法”的苏联攻略
在上述提及的张维迎发言中,迄今为止未见有张维迎对“怎么分”的具体方案。
但他的具体方案并非无迹可寻。
在“2009中国企业家论坛”开幕式上,他曾表示:
“我们国家现在有太多的财富集中在政府手里,应利用此次危机推动改革,将国有上市公司股票予以打包,拿出一部分给老百姓,给百姓一只下蛋的母鸡。
现在国有资产是15万亿,如果拿出40%就是6万亿,财富效应非常明显。
”
“国有上市公司拿出40%股份,外汇储备再拿出1万亿美元,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人民币,发到每个人手里是1万块钱,5口之家将分到5万,这将有非常大的财富效应。
”
据报道,“张维迎甚至还建议,这笔财富可以根据收入水平来分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农村人给两份,城里人给一份,或者富人给一份,穷人给两份。
他认为,国家将一部分财富分给老百姓,不仅短期来讲可能引来财富效应,长期来讲,还可以使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大缩小。
”
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看看这个“药方”的现实范本:
1992年6月,俄罗斯国会通过证券私有化方案,规定把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一小部分出售给外部投资人。
俄罗斯企业私有化将前苏联74年积累的国有资产经过估价,按1.49亿人口,每人1万卢布,无偿转让给每个公民。
每人只需象征性地支付25卢布,即可领到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券,购买企业股份或住房,或委托给投资基金,该券不记名、不挂失、可转让和兑现。
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国家财产作价约1.5万亿卢布无偿地分配给了全苏人民。
按照张维迎的说法,这样的做法“不仅短期来讲可能引来财富效应,长期来讲,还可以使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大缩小”。
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据俄杜马听证会公布的材料,从1992年到1996年,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按1995年价格计算,超过9500万亿卢布,相当于卫国战争期间损失的2.5倍,并且引发恶性通胀,81%的国民经过这样的私有化被掠夺一空。
为什么张教授口中的“财富效应”、“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大缩小”没有成为现实,结果却是81%的俄罗斯国民被掠夺一空呢?
对于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崩溃以及私有化问题,主流学者大多笼统地以私有化休克疗法造成国家灾难而论,但少有人在经济理论上指出私有化与国家灾难和国民遭到洗劫的具体理论联系,更没有人把这样的联系通过理论定量化。
如果以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具体分析计算一下这些财富是怎么被洗劫的,把俄罗斯私有化的问题分析清楚了,对于张维迎的私有化方案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事实上,张维迎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比当年俄罗斯的方案还要激进,还在俄罗斯的模式上更进一步地把外汇私有化和把国家核心企业交给外资控制。
在俄罗斯私有化灾难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不足,在私有化过程中国家汇率受到冲击,造成汇率的失控,失控下的俄罗斯不得已出让了部分国家核心产业;现在张维迎提出的方案不仅要分掉中国的核心产业,同时还要分掉外汇储备,这是要做什么呢?更关键的是当前中国企业与当初俄罗斯企业股权结构根本不同,从大型央企到行业内排头兵(含细分行业)基本已经上市,张教授的方案会直接导致外资控股中国核心企业,而一旦如此,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殖民。
一个直接交出国家经济命脉的方案
部分人士主张私有化国企的依据就是国企的“低效率”和“蛀虫多”等等,并且以此为逻辑前提提出了交出国家经济命脉控制权的方案。
表面上看,这种依据的现象确实存在。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逻辑前提就必然是正确的。
首先关于央企“蛀虫”的情况,这也是饱受舆论诟病的。
据《中国经营报》2012年3月24日报道,2011年央行公布的侵吞国有企业资金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间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资金从国企转移到了海外,10年千亿美元听着巨大,但每年平均到每家央企头上不到1亿美元。
此外,备受诟病的还有央企高管的收入。
但目前央企高管年薪最高的不超过280万元,与外国同类企业高管动辄几千万美元的薪资相比,二者有天壤之别。
任何的管理都要有成本的,但是很多人鼓吹央企私有化的根据就是所谓央企“蛀虫”的问题,而因为这点损失就要把国企百万亿的资产私有化,那是因噎废食。
如果中国的央企私有化了,且不说央企私有化给了谁,单是央企高管的工资市场化与国际接轨,给他们的多支出的工资就远远超过于此!
还有人说央企管理不到位,但是海外私企的管理效率就一定很高吗?如果真的按照张维迎等人说的平均分配股票,结果就是股权极其分散,根本无法监督职业经理人,而公司董事会对于这些职业经理人的监管从力度上说怎么比得上国家强力侦察机关?怎么比得上党纪国法的震慑力量?近些年来中国平均每个贪官的非法收入是3000多万元人民币,以10年收入计算,每年为50万美元,与外国同类企业高管的收入相比,仍有距离。
如果这些企业私有化以后,他们的收入立即就要与国际接轨,变成合法收入。
即便在西方股权分散的公司,经营层肆意侵占股东利益的事情还少吗?经营层可以动用企业的强大资源压制股东的权益,这样的私有是谁的私有?这些经营层的老总们在私有化以后是权力空前膨胀和不可控的,就如中国平安(微博)(40.71,-0.48,-1.17%)入股比利时富通一样,对方董事会做出决定转移企业的核心资产,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平安保险反而没有发言权,因为转让下级子公司业务这个决定董事会就可以做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大公司平安保险尚且如此,股权分散以后老百姓的那几张股票能够决定什么呢?张教授的私有化方案实际上就是将掌控中国央企等经济命脉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合法化;私有化图谋得逞以后,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会更加膨胀失控,以前国家还可以撤换央企老总,等把企业股权都分散了,别人持有10%的股权就可以决定一切了。
现在许多利益集团都潜伏在央企上市公司中当“小非”,是二股东、三股东,份额很低,等到国家把央企大股东的股票平均分配给了社会,这些利益集团就是控股大股东了,现在来搞私有化,总不至于把央企股权中原来私有的部分先给公有化剥夺了再搞私有化平均分配吧?如果还保留央企原来的小股东,那么在张教授的私有化方案当中,他们就成为了企业的法定控制人。
这与当年俄罗斯私有化时国有公司没有任何私有股份和外国股份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舆论总是在鼓吹:私有化是高效率的,央企是低效率的且有大量蛀虫,以此激发中国民众的愤怒,认为私有化是未来必经之路;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个逻辑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米仓里面有老鼠”与“米仓是老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虽然都是米被老鼠吃了,但是
一个合法一个不合法,对于“米仓里的老鼠”我们可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对于“老鼠的米仓”则要依法保护老鼠吃米的权利,而鼓吹私有化的人实际是在主张与其防着米仓的老鼠偷吃,还不如干脆把米仓送给老鼠算了——这是何等荒谬的逻辑!他们还说企业私有化了,企业管理者就不会腐败并对企业有责任心了,这就如说现在米仓是老鼠的了,于是老鼠就不偷米了,还要雇佣狗来看护米仓!现在搞私有化就是这样的混账逻辑。
张维迎的私有化方案就是把中国核心企业的控制权交给外资的方案,中国的央企等核心企业是中国的国家命脉。
世界各国对于自身的核心产业都是严格保护,严格防止外国资本的“渗透”,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就在此方面屡屡碰壁,就连华为收购美国一家市值仅为200万美元的三叶公司也要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而张维迎的方案通过分掉国家控股的股权,直接就达到了让外资战略投资者控股的目的。
而他具体的所谓平均分配,实际上就是造就潜伏在央企上市公司当中的权贵、既得利益集团成为这些央企私有化以后的控股和控制人,更让潜伏在央企上市公司的所谓国际战略投资者成为控股人,让他们与国企的管理层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了被外国资本主导的利益集团。
利诱的民意和金融乾坤大挪移
现在为什么“私有化”的提议在中国民间和舆论界占有一定的市场?因为有人利诱了民意。
这些人提出把财产分给个人,尤其是让穷人得到更多的份额,给了人无限的遐想,让老百姓觉得这样的分配就可以自己不用付出而得到财富。
谁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但谁都期待老天爷能扔个馅饼砸到自个儿的脑门上。
这样的诱惑往往是难以抗拒的,因为人的趋利本性,使得大多数人在利益面前是短视的,因此遵从利诱出来的民意行事是非常危险的。
在俄罗斯私有化先例中,老百姓的财富尽管不是“一夜归零”,却最终被恐怖的恶性通胀洗劫一空(参见后文)。
给老百姓分配财富却造成严重的贱卖和通胀,最后把老百姓的财富给掠夺光,这个巧取豪夺的过程老百姓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这里有必要再深入揭示一下西方金融资本的本质——在西方建立现代金融资本统治的情况下,原有的货币概念已经被偷换了,现代货币概念与中国人传统理解的货币从概念上讲是根本不同的。
而通过这样的概念偷换,金融资本合理合法地窃取了老百姓的财富。
世界上关于货币的理解分成各种学派,这些学派的主要分歧就是货币商品说还是货币媒介说,古典经济学派大都主张货币商品说,亚里斯多德等人就把金银货币当做财富,重商主义也是以贵金属货币为财富的,马克思把货币变成了劳动价值论统治下的一般等价物。
而现代经济学则更多倾向于媒介说,把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国家信用。
依据这两个不同的货币理念,也产生了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
古典货币: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古典货币。
古典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这样的权利凭证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现代货币使用国债抵押来发行,背后就是国家信用。
在这里,贵金属货币是当然的古典货币,到了金本位纸币则是在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的过渡,既有物的属性也是一种凭证,而金本位破裂以后的货币就是彻底的信用货币了。
在古典货币时代,拥有货币就是拥有商品,就是拥有财富。
但是到了纸币时代就不同了,货币实质上是一个欠条,你拿着货币的背后是别人可以利用你的货币所对应的财富,就如农民上缴了粮食换取了白条一样,粮食已经被他人收走利用了,纸币只不过是可以流通的白条。
但是到了金本位破裂的时代,货币不但可以被利用、不受你的控制,更可以掠夺你。
金本位保证你的货币与对应的商品价值对等;而没有了金本位,货币则是不断贬值和缩水的,至于贬值和通胀是多少,更是货币的持有者无法控制的事情。
因此在现代货币概念下,你对
所持货币不但没有利用的控制权,而且你的货币本身也没有抵抗通胀掠夺的能力。
能够利用他人货币背后所对应的财富:这样的制度和游戏规则建立起来以后,人类就进入了资本社会、货币社会、金融社会,所谓的金融就是把货币给融合起来被再利用。
因此在现代模式下理解货币,怎样通过金融体系利用他人持有货币背后所对应的财富,这才是金融的真谛!这样的金融手段,实际上是通过货币将你所持有的财富来了一个吸星大法般的乾坤大挪移。
在印钞时代,谁拥有了全球的货币发行权,谁就可以乾坤大挪移他人的财富。
只要你的财产货币化、私有化了,你想要卖了你的财产换来货币改善生活,不管你提出的价格多高,他都可印钞来买,等到你的财富被买走以后,留下的一大堆欠条性质的纸币没有相应的资产对应,通胀的苦果就由你来吞下。
中国老百姓对于货币的概念普遍停留在古典货币上,认为自己的货币就是自己的财富,根本不知道以现代凭证和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早已经变了质,给你的货币其实只相当于一张欠条,这个欠条的价值是要依靠国家信用来保障的;如果私有化导致国家信用降低,你的货币信用也就降低了,不但给你的货币不是财富,你原来存储的货币也不是财富了,俄罗斯的私有化灾难就是这样发生的。
西方货币的信用也是他们央行的信用,背后是他们控制的巨大的资产财富,如果美联储的股东们没有了对于世界黄金和石油的控制,若不是当年美国通过中东赎罪日战争让美联储背后的资本家们控制了中东石油、取得了足够的信用,美国是没有今天的!
西方金融资本的成功就是在于改变了全球的财富游戏规则和分配规则,让货币所代表的财富被自己的金融体系所控制,而不是持有货币的财富所有人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最大的偷换概念,是货币概念和财富概念颠覆性的偷换,这样的变化造成了西方资本对于全球的控制,但是对于这样的游戏规则变化,西方的理论却在刻意掩盖,西方的货币主义甚至说良性的通胀有助于经济发展,要以一定的通胀刺激人们不食利货币财富停止创造等等,但是对于这样偷偷的印钞和贬值,导致货币所对应的财富实际控制人,也就是金融资本的控制人,得到巨大的财富却在西方理论上奇妙地消失了,这样的乾坤大挪移,就是对于世界财富的吸星大法。
西方经济学原理揭示的私有化陷阱
在《环球财经》2011年3月刊“私有化是怎样洗劫国家和国民”一文中,笔者曾引入西方货币价格理论中著名的费雪公式来说明上述问题。
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的费雪方程式为:MV=PT(其中:M货币的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T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通过费雪方程式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初始的货币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数量的增减与价格涨跌成反比。
在产权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进行产权交易的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都是一个非常低的数额,这样的结果就是价格急剧下降以及进行产权交易的富人和外来者取得极其巨大的收益。
这就导致看似公平的私有化,结果就是普通人拿到这些债券后一定是极其廉价的抛售,以此取得现金改善生活,而产权交易领域的现金数量却远远不足,导致这样的抛售极其低廉,低廉的债券价格引发恐慌再造成进一步的抛售,所有这些都使得市场中的资本得到暴利,极大地加剧了贫富分化。
俄罗斯的民众纷纷出卖私有化证券,而企业的经营者和有钱人乘机廉价收买,私有化证券以极快的速度向他们手中集中。
据俄罗斯国家杜马私有化结果分析委员会委员弗·利西奇金提供的数字,截至1996年,俄罗斯已出售的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为1300美元,其价格之低廉创世界纪录。
俄罗斯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只卖了72亿美元。
仅1996年一年,因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的损失就比希特勒侵苏战争造成的损失还要多得多。
前苏联的情况可能距离大家过于遥远,而且俄罗斯当年卢布贬值的速度太快,以致中国老百姓很难在数据上有所体会,然而有些人也是以私有化中国国有财产为目标的,这里我们
就不妨以中国的经济数据做假设进行分析一下,根据国资委2011年12月的最新数据,中国央企资产总额逼近28万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没有计算价值的划拨地、矿山开采权和其他各种特许权利的价值、以资产的2倍计算,其价值也应当在56万亿元左右。
而中国市面上可供交易的钱有多少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2月份,中国的狭义货币是27万亿,广义货币86.7万亿,而广义货币的存款很多是老百姓的养老钱、看病钱等等,是不会进入产权交易领域的。
同时我们的央行准备金还锁定大约12万亿,其中还有31万亿是企业储蓄,这些储蓄很多就是要出售企业的流动资金,因此很多资金是难以进入交易市场的,个人的资金也不可能全部进入这个交易市场。
我们以此粗略和乐观地估计,也就是10万亿元左右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这些产权,到底有多少资金能够参与,我们参考股票一级市场“打新股”的资金就可以大约推算出来了。
而按照俄罗斯私有化的做法是把价值将近60万亿元人民币的央企分掉,这样一下子50多万亿的私有化债券进入市场,与市场可以参与产权交易的10万亿资金相比,肯定是要被严重贱卖的——按照费雪公式,如果其他货币条件不变,俄罗斯式私有化的结果就是要让上述国有资产的售价变成实际价值的1/10。
中国社会的资金是短缺的,大量可以参与产权交易的富裕资金其实是海外热钱。
如果中国进行了私有化,热钱会大举进入中国,中国的核心产业将立即被外国占据,中国就要立即拉美化了,这也是中国现在私有化与当年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不同之处。
因为当年俄罗斯进行私有化的时候海外热钱几乎还没有来得及进入俄罗斯,即使是这样,海外资本依然通过各种黑市进入俄罗斯控制了大量的俄罗斯产业,因此中国的私有化实际上比当年俄罗斯还要危险。
张维迎式的私有化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在上面的论述当中,我们只看到了这样的私有化过程中民众抛售国有资产债券、市场货币供应不足造成资产被贱卖而集中到少数富人和外国资本手里,这样的贱卖实质就是洗劫了一个国家,但是这里有人会说就算是贱卖,只要卖了钱,不论多少也是给国民增加了收入,似乎私有化多少都是给人民增加了财富、造福于民,更有人说财产属于私人了以后,私人怎样贱卖只是个人问题。
但真是这样吗?问题是这样的私有化不但没有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反而在私有化过程当中必然会导致恶性通胀,把老百姓取得的私有化财产换取的货币和以往的积蓄全部洗劫光!俄罗斯实行私有化以后,1992年当年通胀率即达到2501%;至1999年,81%的居民已经没有储蓄存款,所有的劳动积蓄被彻底洗劫。
在俄罗斯的私有化以后,为什么会导致必然的恶性通货膨胀呢?我们仍然可以从费雪公式中找到答案。
按照MV=PT,可以看到老百姓贱卖了债券和产权等权益,所得的现金数额还是极其巨大的,等于对社会注入了大量的货币(M),而老百姓需要购买的商品(T)却难以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下一切按照计划生产,生产能力没有冗余,适应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没有余地的,因此在商品总量(T)不变的情况下货币(M)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价格(P)的暴涨。
更进一步的是,在这样的价格暴涨下,老百姓持有现金的欲望极大降低,导致原来不参与流通的定期储蓄等广义货币M2也加入到流通中来,进一步提高了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同时还有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急剧增加,在通胀的压力下,老百姓本来是要一个月花光的月工资,必须在得到工资的当天抢购当月生活必需品,这样的结果就是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了30倍,按照费雪公式价格就要增加30倍,这样的结果相互作用是一个乘积的关系,可以非常轻而易举地导致货币恶性通胀100倍以上。
在这样的通胀下为了维持政府的开支,政府原来的收入按照通胀前的货币计量就严重不足,结果是政府不得不再一次大规模印钞,导致恶性通胀进行一个正反馈式的增长。
就如私有化后俄罗斯政府债台高筑,仅仅是1992年就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
在印钞机的轰鸣声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如此造成的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