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②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世以此多焉
A. 莽寝盛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连引诸所欲诛/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B. 莽寝盛阴/诛不附已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连引诸所欲诛/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C. 莽寝盛/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连引诸所欲诛/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D. 莽寝盛/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连引诸所欲诛/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答案】C
【解析】(1)“阴诛”是连用词即冥冥之中受到诛罚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武在见诬中”意为何武在被陷之列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答案】B
【解析】(2)B项“《礼经》指《礼记》”错误《礼经》又叫《仪礼》是先秦“六经”之一而《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答案】D
【解析】(3)D项“因此才常被人怀念”理解错误不仅是称赞别人别人才怀念他还因为他有其他优点
【答案】(4)①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何武每次奏事到京师戴圣未曾不到他门下谢恩
②他做楚内史时厚待龚胜、龚舍二人在沛郡时厚待唐林、唐尊二人等到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世人因此敬重何武
【解析】(4)①是这服顺从服从造到
②厚厚待荐推荐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虽待知俊甚厚然亦阴忌其材尝谓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尔辈所能制不如早图之!”
②建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黑牛出圈棕绳断”建益恶之遂见杀
2.(5)为什么刘知俊军事才能卓越、屡建军功却落得被杀身死的结局?
A.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B.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C.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D.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答案】D
【解析】(1)画线句中的“卿以此”作“知”的宾语“吾”作“诛重师”的主语因此应在“吾”前断开排除A、C两项“乃刘捍误我”意思是“是刘捍使我误解” 句意完整“致卿至此”是这件事的结果因此应在“致”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答案】A
【解析】(2)A项“另取一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错误字也可与名意义相反
【答案】C
【解析】(3)C项“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错误由原文“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茂贞夺其军”可知刘知俊被剥夺了军政大权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贞身边的人的挑拨离间
【答案】(4)①王建虽然待刘知俊很好然而也暗中妒忌他的才能曾对手下人说“我老了将要死了刘知俊不是你们所能控制的不如尽早对付他!”
②王建的各个子孙都用“宗”“承”做名字于是在里巷中诬陷编为歌谣说“黑牛出圈棕绳断”王建更加讨厌他于是被杀
【解析】(4)①阴暗中且将要图对付
②以......为把......作为构诬陷见被
【答案】(5)①统治阶级(如太祖)的猜忌②身边小人的离间迫害③自己的反复无常立场不坚定
【解析】(5)由“知俊功益高太祖性多猜忌屡杀诸将”可知统治阶级的猜忌如梁太祖由“已而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可知身边小人的离间迫害由“知俊益惧不自
安”“知俊遂叛”“知俊遂奔于茂贞”“知俊乃奔于蜀”可知刘知俊自己的反复无常立场不坚定
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A.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 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 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D. 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 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答案】B, E
【解析】
(1)B项“都是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理解有误本诗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E项“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理解有误本诗的末句是女主人公由盼丈夫归不得而转变为对丈夫生活的关心、挂念与期望
【答案】
(2)①诗中描绘了一幅思妇晚景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思妇伫立凝望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禽畜归家衬托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情浓
【解析】(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首先对诗中所描绘的具体图景及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本诗的两章都运用了“赋”的手法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做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本诗还运用了“兴”的手法“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不仅是直接写景更是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
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夫的气氛用黄昏的群鸡归窝、羊牛下山的景色衬托出女主人公对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4.(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4.(5)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A. “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要加力推动外需增长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少
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 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D. “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
【答案】A
【解析】(1)B项“要加力推动外需增长”错误材料一表述为“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应该是“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项“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材料二表述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更多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D项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二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不单纯指”不等于“指”故选A
【答案】D
【解析】(2)D项“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材料三表述为“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可见选项得出的结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
【答案】C
【解析】(3)A、B、D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三、四段的观点 C项说明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但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
故选C
【答案】(4)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
“新基建”的特点
②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解析】(4)阅读材料材料一中“比如 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
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
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材料二中“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
现‘停课不停学’ 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 材料三“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
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等句均列举了5G网络建设的事例
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阐述了“新基建”的发展态势另外材料一中“新基建’投资不
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 材料二中“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
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材料三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等处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
的论证方法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了“新基建”的特点
【答案】(5)①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
②新在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
③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
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④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解析】(5)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题干关键词为“新” 答题范围为“材
料一和材料二” 其内涵中的“新”元素是指前沿科技发展材料一中说的是“新基建”的内
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长远意义材料一中第一段有“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这
是新在科技第二段说“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
性这是新在指向未来材料二中提到“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模
式与空间更是瞄向新的未来材料二中前三段有“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
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这是新在理念材料二后三段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这是新
在模式与空间据此梳理可得出答题要点注意答题模式为“明确方向+例析”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
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 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
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 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
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 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
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答案】D
【解析】(1)D项“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
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答案】C
【解析】(2)C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的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 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答案】B
【解析】(3)B项“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说法有误从《中秋月》的内容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在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 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6.(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6.(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3)周有光先生一生的成就之所以熠熠生辉有其个人的主观因素试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A. 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交代了周有光先生逝世的时间、地点还简要地归纳出周先生的突出贡献重点在突出他的高寿
B. 文章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以“求学经历”为重点从求学、致力于经济领域和语言文字研究三方面对周有光先生作简要介绍
C. 文章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以“贡献”为重点介绍周先生在汉语和汉字研究、世界文字发展、华语和华文变化趋向预测等方面的成就
D.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以“为人”为重点从周先生的书房、周先生的著作、周先生对当代研究者的启发等方面介绍周有光先生
【答案】案A、“重点在突出他的高寿”错误这里并没有直接突出他的高寿B、“致力于经济领域”语段部分未有体现D、“周先生对当代研究者的启发”错误此处写的是周有光先生对人生的启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重点在突出他的高寿”错误这里并没有直接突出他的高寿 B、“致力于经济领域”语段部分未有体现 D、“周先生对当代研究者的启发”错误此处写的是周有光先生对人生的启示.
【答案】A,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校训始终指导着他此后的人生”有夸大之嫌原文表述为“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和情怀他始终追寻着思想之光步履不停” 并没有说始终指导者他 D、“多次写书反对人们把这顶桂冠加在他头上”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E、“周有光先生晚年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根本就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原文无体现原文表述为“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故选AC.
【答案】(1)C(2)AC(3)①一个人应该干什么爱什么专什么.比如周有光早年专攻经济 50 岁之前就成为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 岁时“半路出家” 由经济转入语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学者、思想家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②一个人要始终不懈地追寻思想的真理和光明保持自己应有的品格和情
怀.③一个人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不畏权势不怕处于少数.④一个人要有宽广的胸怀不断反思自己跟上时代潮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周有光先生一生秉承着做什么爱什么既是著名的语言学专家爱又是享誉盛名的经济学专家一心执着于学术研究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和操守以及精神追求恪守精神道德遵守行为准则谦卑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保持独立的人格.
答案(1)C(2)AC(3)①一个人应该干什么爱什么专什么.比如周有光早年专攻经济 50 岁之前就成为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 岁时“半路出家” 由经济转入语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学者、思想家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②一个人要始终不懈地追寻思想的真理和光明保持自己应有的品格和情
怀.③一个人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不畏权势不怕处于少数.④一个人要有宽广的胸怀不断反思自己跟上时代潮流.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12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优越性”的论文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计算玻色采样问题“九章”处理5000万个样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6亿年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答案】12月4日《科学》发表论文成果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关键信息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而不是独立的几点本题中根据“12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优越性’的论文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等内容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8.(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8.(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前所未有弥补横空出世固定化
B. 空前绝后弥补应运而生常态化
C. 前所未有填补应运而生常态化
D. 空前绝后填补横空出世固定化
【答案】C
【解析】(1)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从来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根据“首次进入南极地区”可知第一空语境强调以前从
来没有过应选“前所未有”
<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s?wd=2%E5%AF%B8%E7%85%A7%E7%89%87%E5%B0%BA%E5%AF%B8%E5%A4%9A% E5%A4%A7&oq=2%E5%AF%B8%E7%85%A7%E7%89%87%E5%B0%BA%E5%AF%B8%E5%A4 %9A%E5%A4%A7&tn=25017023_10_pg&ie=utf-
8&rsv_pq=c54c30a40009bb37&rsv_t=0df6M9d802ainIUWTgTzWT3kd0zS5YQrK%2FFfxJnCJs %2Bkhy0sOIrELyxueSIZ1B0Epakahes&rqlang=cn&nojs=1&bqid=c54c30a40009bb37"/ >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补偿赔偿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第二空与后文“空白”搭配应选“填补”
横空出世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时机而出现或产生第三空语境强调“雪龙2号”紧随形势的需要而建成应选“应运而生”
固定化固定不变的状态常态化正常或经常的状态第四空语境强调“双龙探极”的经常性应选“常态化”
故选C
【答案】C
【解析】(2)括号后句子“它的底部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它”指的是“雪龙2号” 根据叙述主体一致性原则排除A、B两项从语意来看“‘雪龙2号’装配了国产月池系统”与“成为它的最大亮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答案】A
【解析】(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并列词语语序不当根据从上到下的逻辑顺序顺序应是“垂直于海面、贯穿船体、与海水相连” 据此排除C、D两项二是词语赘余应删掉“使” 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