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亚铁盐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亚铁盐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应用中错误的是 A .硫酸亚铁可用作补铁药物 B .碳酸钠可单独用作食品膨松剂 C .氯乙烷可用于处理运动损伤D .山梨酸钾常用作食品防腐剂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酸性溶液中:Na +、Ba 2+、 NO -3、 CO 2-3B .在酸性溶液中:NH +4、Fe 2+、 SO 2-4、NO -3 C .在碱性溶液中:Na +、K +、NO -3、Cl -D .在中性溶液中Ag +、 K +、 SO 2-4、Cl -3.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22Na H O Na OH H +-+++↑═B .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233Ca CO CaCO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2H OH H O +-+═D .稀醋酸与碳酸钙反应:2322CaCO 2H Ca CO H O ++++↑+═4.实验室在含Fe 3+的溶液中加入铜粉与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中有Cu 2+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容器中已肯定无Fe 粉存在B .容器中肯定无Cu 粉存在C .溶液中Fe 2+比 Cu 2+多D .溶液中可能存在Fe 3+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用“H ++OH -=H 2O”来表示的是 A .HCl+NaOH=NaCl+H 2OB .H 2SO 4+Ba(OH)2=BaSO 4↓+2H 2OC .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D .2HCl+Cu(OH)2=CuCl 2+2H 2O6.硫酸铁溶液中加入少量Fe 粉,溶液颜色变浅,要证明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下列试剂一定可行的是 A .KSCN 溶液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NaOH 溶液D .铜粉7.为检验某溶液中的离子,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 A .Fe 2+B .Fe 3+C .Cl -D .SO 24-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3+Fe 、2+Mg 、SCN -、Cl -B .可以使pH 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 +、Na +、23CO -、3NO -C .()2+1Fe 1mol L c -=⋅的溶液中:K +、+4NH 、4MnO -、24SO -D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Na +、4NH +、24SO -、3HCO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 .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存在氯离子B .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CO 2中的HCl 气体C .制取Fe(OH)2时需创造无Fe 3+和无O 2的环境D .用氨水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10.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32Ba 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24SO -B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3Fe +C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4NH +D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含有23CO -11.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应保存在煤油中B.Na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不反应,所以Na不活泼C.Na硬度大、熔点高D.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物是Na2O2.将后者逐渐滴入(或通入)前者至过量,先产生沉淀后消失的是A.AlCl3溶液、氨水B.H2S溶液、O2C.Al2(SO4)3溶液、NaOH溶液D.FeCl2溶液、NaOH 溶液3.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用量改变时不影响其反应产物的是()A.Na+O2B.C+O2C.CO2+Ca(OH)2D.Na2O2+CO2 4.下列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中错误的是A.钠块熔化成小球B.钠块浮游于液面C.溶液中出现红色物质D.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5.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溶于100mL盐酸中,然后向其中滴入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则原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3D.3:26.下列物质的溶液经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不相同的是( ) A.FeCl2、FeCl3B.NaHCO3、Na2CO3C.NaAlO2、AlCl3D.Mg(HCO3) 2、MgCl2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热法B.CO2(HCl):先后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碱石灰中,收集气体C.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收集气体D.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8.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Fe2O3可以做油漆的颜料B.王水可以雕刻玻璃C .Al 2O 3可用作耐火材料D .赤铁矿可用作炼铁的原料9.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Fe + 2Fe 3+ = 3Fe 2+)A .实验后,装置B 中生成红棕色固体B .虚线框C 处应该选择装置甲C .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D .实验后,将装置B 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10.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供氧剂B .纯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 .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D .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剂11.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23Al O 熔点高,可作为耐高温材料B .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C .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D .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食品防腐12.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的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硫酸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4B .2:3C .3:2D .4:1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NaHCO 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B .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mol·L -1 AlCl 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 -1 NaOH 溶液C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 3++4NH 3·H 2O 2AlO -+44NH ++2H 2OD .将AlCl 3加入Ba(HCO 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14.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A .Na 2CO 3溶液加热B .明矾溶液加热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D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15.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是A.向稀硝酸中加入铁粉B.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D.向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 2溶液二、填空题16.下列是五种物质的化学式,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番号填空:A、NaHCO3B、Na2CO3C、Fe2O3D、Ca(ClO)2 E.KAl(SO4)2·12H2O(1)俗称铁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种常见净水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用于焙制糕点的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2)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回顾金属与酸和盐溶液的反应;2、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原理、现象;3、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难点: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原因教学过程:<旧知识回顾>1. 金属与酸的反应1)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 铜丝放入Ag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铝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反应规律1) 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 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H 2。
2) 位于 的金属能从 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后面的金属。
<新知识学习>I. 为什么要把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里? II. 金属钠着火了怎样灭火?【归类思考】 类型一 钠与水的反应例1 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以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两个生成H 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
为点燃上述生成的H 2,他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写出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的H2时,②实验获得成功,①却失败了。
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 与水的反应速率太快,Na 的用量太少。
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老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实验小组查阅钠、煤油、水的密度分别为0.97g ·cm -3、0.80g ·cm -3、1.00 g ·cm -3,并据此对实验进行改进。
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 2的生成速率减慢,原因是变式题 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 .HCl B.K 2SO 4 C.CuCl 2 D.饱和NaOH 溶液类型二 铁的化学性质例2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也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金属之一。
铁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2】(含答案)

限时规范训练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B级能力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Al(OH)3B.Fe(OH)3C.Mg(OH)2D.Cu(OH)2解析: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余三者属于碱性氢氧化物,只可以和酸反应。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还有Al、Al2O3等。
答案:A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有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 B.③②C.③① D.①②③解析:加入NH4SCN无红色物质产生证明无Fe3+,再加氯水,若有Fe2+,则Fe2+可被氧化为Fe3+,使溶液变红色。
KMnO4也能氧化Fe2+,但KMnO4本身为紫红色,加入足量KMnO4后,使Fe3+与NH4SCN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不易被观察。
答案:C3.下列各组反应中最终肯定是白色沉淀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B.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C.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D.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解析:Al(OH)3只溶于强碱溶液,不溶于弱碱。
Fe(OH)2是白色沉淀,但最终变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答案:A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B.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2溶液、AlCl3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D.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解析:NaCl和Na2SO4的焰色反应均为棕黄色。
答案:A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答案:A6.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和Y分别可能是( )A.钠和氯化铝溶液B.铝和烧碱溶液C.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D.锌和稀硫酸解析:A项中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与过量的AlCl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钠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能独立存在B.比钠原子活泼C.焰色反应呈黄色D.具有强还原性2.下列物质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的是A.Cl2B.盐酸C.CuSO4溶液D.稀硫酸3.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召开,其中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再次让世人感叹焰火的魅力,这应用到了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4.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5.将KSCN溶液加入到下列所指定的各溶液中,溶液不会显红色的是()A.加入足量的铁粉后的FeCl3溶液B.铁丝在足量氯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水溶液C.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绿矾溶液D.加入新制氯水后的FeCl2溶液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3O4+8H+=2Fe3++ Fe2++4H2O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C.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 SO42-+Ba2++OH−=BaSO4↓+H2OD.Ba(OH)2与CuSO4溶液反应:Cu2++ SO42-+Ba2++2OH−=BaSO4↓+Cu(OH)2↓7.下列化合物不是碱性氧化物的是()A.Na2O B.CuO C.Fe2O3D.Na2O28.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9
模拟镁与水的反应,并与 钠和水的反应做比较
取几片光亮的镁片(用砂纸去掉氧化膜) 与一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加 入冷水,观察现象;然后用酒精灯给两 支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滴入酚 酞试液,再观察现象。如反应,请写出 方程式。
△
Mg+2H2O == Mg(OH)2+H2↑
27
归纳拓展: 性质 决定 存在、 制取、 保存、用途 三、钠的存在、制取、保存 钠在自然界中为什么都是以化合态 存在?
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8
性质 决定 用途
四、钠的用途 1、制取钠的化合物;
2、钠、钾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利用其强还原性可还原贵金属:
如:4Na + TiCl4 7=00=~8=00℃Ti + 4NaCl
Mg + 2 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
置
Zn + 2HCl == ZnCl2 + H2 ↑
换
Zn + H2SO4 == ZnSO4 + H2 ↑
反
Fe + 2HCl == FeCl2 + H2 ↑ Fe + H2SO4 == FeSO4 + H2 ↑
38
第2个问题:如何防止爆炸?
[实际做法]怎么处理漂浮江面的桶 装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 处在水中的铁桶,随时可能因为泄漏而 爆炸,其次,即使是安全地将桶捞上来, 由于空气中有水蒸气,金属钠遇到后仍 然可能发生爆炸。
后来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 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 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 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 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钢B.青铜C.黄铜D.水银2.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金的机械强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小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C.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D.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大3.3molNa、Mg、Al三种金属分别跟1L,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体积最大的是A.Na B.Mg C.Al D.三者产生的氢气一样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把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金属钠着火后,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C.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NaOH溶液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过氧化钠固体B.钠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C.钠蒸气充入灯泡中制成钠灯,常用于公路照明D.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8.向含有Na +、SO 42- 、HCO 3-、CO 3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 2O 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的是A .HCO 3- B .SO 42- C .Na + D .CO 32-9.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各项中的已知和类比结论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a(ClO)2(aq)22CO H O −−−−→、HClO(aq)−−−→光照O 2(g)B .Na(s)2O −−→Na 2O 2(s)2CO −−−→Na 2CO 3(s)C .Fe(s)HCl(aq)−−−→FeCl 3(aq)Cu −−→FeCl 3(aq)D .S(s)2O−−−→点燃SO 3(g)2H O −−−→H 2SO 4(aq) 11.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没有+3价铁元素的是( )A .过量的铁丝在氯气中点燃B .Fe(NO 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C .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D .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12.如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选项编号对应的曲线编号错误的是A .向NaAlO 2溶液中逐渐滴入HCl 至过量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 2至过量C .向含有盐酸的AlCl 3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至过量D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 (OH )2、K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至过量13.把铝粉和某铁的氧化物xFeO·yFe 2O 3粉末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7.D
【详解】A.产生的气体混有挥发出的乙醇,乙醇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胆矾晶体中含有水,少量的钠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错误;
C.用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时,基准物应该具有纯度高、性质稳定、组成恒定、相对分子质量尽可能大等特点,C错误;
D.不慎溴腐蚀致伤时,溴溶于酒精和甘油,先用酒精或甘油洗涤去除溴(苯有毒不能用苯除溴),再用水冲洗去酒精或甘油,D正确;
故答案选D。
6.C
【详解】A.生铁由铁和碳等元素组成,属于合金,故A正确;
B.形成合金后,结构发生了改变,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故B正确;
C.合金的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改变原料的配比、生成合金的条件,组成合金的成分、结构不同,对合金的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故D正确;
C.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铝薄膜,由于非常致密,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正确;
D.一般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要高于其成分金属,所以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D正确;
故答案为CD。
11.0.84
【详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吸水,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由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mol二氧化碳,过氧化钠增重28g,所以当Na2O2增重0.14g时,说明消耗了0.005mol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0.005mol二氧化碳,则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2=0.01mol,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01mol 84g/mol=0.84g。
2020--2021人教版化学必修一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及答案

2020--2021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化学必修一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金的熔点很高,难于熔化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C.金越进行冶炼,其纯度越高D.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答案】 B2、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答案】C[根据铝与盐酸以及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直接得到答案:n(HCl)∶n(NaOH)=3∶1。
]3、将11.5g钠、9g铝、28g铁分别投入200mL1mol·L-1的盐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答案 A4、10 g Mg、Al合金与足量100 mL 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求:(1)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2)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1)54%(2)2 mol/L解析n(H2)=VV m=6.72 L22.4 L/mol=0.3 mol2Al~2NaAlO2~3H22 mol 2 mol3 mol n(Al) n(NaAlO2) 0.3 mol(1)n(Al)=2 mol×0.3 mol3 mol=0.2 molm(Al)=0.2 mol×27 g/mol=5.4 g铝的质量分数=5.4 g10 g×100%=54%(2)n(NaAlO2)=2 mol×0.3 mol3 mol=0.2 molc(NaAlO2)=nV=0.2 mol0.1 L=2 mol/L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用作耐火材料B.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D.Al(OH)3既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解析】Al(OH)3不溶于氨水等弱碱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含答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若加入的A是NaHCO3溶液,则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溶液的pH增大B.若加入的B是NaHCO3溶液,则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 HCO3-=Al(OH)3↓+CO32-+H2O,溶液的pH减小C.向AlCl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OH)3固体,一段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将增加D.若加入的A是氨水、NaOH溶液或CH3COONa溶液等;或加入的B是NH4HCO3溶液、NH4Cl溶液或通入SO2、CO2气体等,均可析出Al(OH)3沉淀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硫酸铜B.氢氧化钠C.稀硝酸D.稀盐酸3.下列关于某些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O2、Na2O2都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NO、CO2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CO2、SO2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D.CO2、SO3都可由相应单质在O2中燃烧生成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④足量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A.只有①④B.只有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④5.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红宝石、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 3C .铝热反应可以用于冶炼金属D .氢氧化铝可以用作耐火材料6.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 A .14 C 的中子数为8 B .纯碱化学式:NaHCO 3 C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D .NH 4Cl 的电子式7.对于反应:2Na 2O 2+2 CO 2===2Na 2CO 3+O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 2O 2是氧化剂,CO 2是还原剂 B .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生成1mol O 2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N A 个D .每有44 g 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L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2CO Δ323NaCl(aq)NaHCO (s)Na CO (s)→→ B . MgCl 2·6H 2O (s )HCl∆−−→MgCl 2 Mg(s) C . SiSiO 2H 2SiO 3 D . NH 3(g)NO(g)HNO 3(g)9.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明矾作净水剂B .液氯作制冷剂C .溶洞的形成D .生石灰作干燥剂 10.常温下,下列溶液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 A .稀硫酸B .浓硝酸C .盐酸D .氢氧化钠的溶液11.金属铝不能用来A .存储酸性溶液B .冶炼难熔金属C .制电线电缆D .制航天材料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足量金属Na 与标准状况下 反应时一定转移2 mol 电子 ②金属与氧气反应时都生成最高价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钠与 反应生成NaOH ,金属铜也能与 反应生成 ④ 与足量 反应时,每生成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⑤ 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⑥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变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②④⑥D .④1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铁跟非金属单质直接结合而成的是 A .四氧化三铁 B .硫化亚铁C .氯化铁D .氯化亚铁二、实验题14.烧碱、纯碱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基础练习题

第三章金属与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导引】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导引】认真观察反应,记录现象,分析整理得到金属的性质。
1.(1)钠常常保存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表面呈现__________。
很快,钠表面生成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中加热。
钠受热后,与氧气______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其中有的氧化膜致密,例如镁、铝表面的氧化膜,可以保护______不被继续氧化。
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1)分析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分析上述反应,可以发现金属单质表现出______,这是因为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__,当遇到______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因此,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______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
【同步练习】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2.实验室中常用的保存少量Na的方法是( )A.保存在水中B.保存在煤油中C.直接放置在空气中D.铝箔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3.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很快熔化②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③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熔点高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5.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能与铁反应的是( )A.硫B.氯气C.氧气D.氢气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合价升高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并发出黄色火焰D.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体现氧化性C.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8.用金属钠制取Na 2O,通常采用2NaNO2+6Na4Na2O+N2↑。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含答案)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A.NaOH B.Na 2O2 C.Na2O D.Na2CO3·10H2O2.药物“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B.Fe2O3FeCl3(aq)无水FeCl3C.D.4.下列物质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④Al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中性:H++SO42-+Ba2++OH-==H2O +BaSO4↓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A1O2-+HCO3-+H2O=Al (OH)3↓+CO32-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SiO32-+CO2+H2O=H2SiO3↓+CO32-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 A1O2- +4NH4++2H2O6.有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粉末20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22.4L(标准状况)H2,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Fe 和Zn B.Al和Cu C.Na和Mg D.Mg和Fe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B.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C.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通常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取铝D.DN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一种由邻苯二甲酸和正辛醇经酯化反应而得的一种酯类有机化合物,常用作增塑剂、溶剂以及气相色谱固定液,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添加剂8.如图所示,Ⅰ、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装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某学生分别在Ⅰ、Ⅱ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然后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气球膨胀得快B.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1D.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1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③少量Ca(OH)2投入到过量NaHCO3溶液中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①③④⑤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③④⑤10.小王喜欢做实验,一次他将一把没有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表面变蓝,他又将一把干燥的光亮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他分析后认为可能是火烤的过程中小刀表面生成了一种物质所造成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课后同步练(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后同步练(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CO2-3、SO2-4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最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B.溶液中n(NH+4)=0.2 molC.溶液中一定不含CO2-3,可能含有SO2-4D.n(H+)∶n(Al3+)∶n(Mg2+)=1∶1∶1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A.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一定相等B.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3.现有25 mL 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 mL 1 mol·L-1的稀盐酸。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
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4.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保护层——“发蓝”。
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枪支“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B.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C.NO-2的氧化性大于FeO2-2的氧化性D.反应中转移电子2 mol,生成还原产物8.5 g5.下列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D .FeO 俗称铁红6.两种+1价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7.8 g ,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2 g 氢气,此合金可能是( )A .Li -Na 合金B .Na -K 合金C .Li -K 合金D .Li -Rb 合金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铅的密度比铁大,用铅做菜刀、锤子会比铁好 B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所以通常用银做电线C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D .焊锡和铝熔点较低,都可用于焊接各种金属8.已知:Cu +――→H +Cu 2++Cu 。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二、铁盐和亚铁盐课时作业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二、铁盐和亚铁盐课时作业-002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因为Fe比Cu活泼,所以FeCl3不能与Cu反应C.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Cl2=Fe3++2Cl-D.向溶液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 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黑色固体溶解,生成绿色溶液Fe2O3为碱性氧化物B将铜粉加1.0mol/L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取少量FeCl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FeCl2溶液没有变质D 往红热的铁中通入水蒸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肥皂液中,将燃着的火柴靠近气泡气泡被点燃铁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A.A B.B C.C D.D3.化学小组的同学要想证明某硫酸盐溶液中的阳离子是Fe2+,下列操作和现象都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C.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D .向某溶液中加入铜粉,铜粉溶解,溶液呈蓝色 4.可检验()243Fe SO 溶液中是否含4FeSO 的试剂是() A .KSCN 溶液B .氯水C .NaOH 溶液D .酸性4KMnO 溶液5.下列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①向FeSO 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 2O 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①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稀硝酸将Fe 氧化成Fe 3+①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①在某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 3+,无Fe 2+ A .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6.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是用足量的FeCl 3溶液腐蚀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箔。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测评含答案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研究工作。
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 )A.FeOB.Fe2O3C.Fe3O4D.Fe3O4具有磁性,又称为磁性氧化铁。
2.“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只有溶于水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D.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有氧气生成,它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A项错误;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B项错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C项错误;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者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D项正确。
3.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C.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D.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气体多,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均放出氧气,故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A项正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前者只生成碳酸钠,后者除生成碳酸钠之外还放出氧气,B项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时,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C项正确;1mol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都生成1molCO2,即生成等量的CO2气体,消耗碳酸钠的质量大,故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的气体多,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

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G为Fe2O3X为H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甲同学认为X中除含有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
①Fe2+对检验Fe3+无干扰,可以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
②Fe3+对检验Fe2+有干扰,不能滴加KSCN溶液检验Fe2+,
通常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 明含有Fe2+。
(3)检验铁的氧化物中是否含有+2价铁时,正确的思路为少量
固体
溶液
紫红色褪去。
①步骤a中,不能选用盐酸,原因是酸性KMnO4溶液可以氧 化盐酸。 ②步骤b中,不能选用稀硝酸,原因是稀硝酸可以将Fe2+氧化 为Fe3+而无明显现象。
1.在稀硫酸中加入适量铁粉,反应完全后再加入适量NaOH溶 液,放置片刻,从反应体系中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是( D ) A.无色→灰绿色→红褐色 B.灰绿色→红褐色→蓝灰色→红棕色 C.无色→白色→浅绿色→灰绿色→红褐色 D.无色→浅绿色→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解析】硫酸溶液是无色的;加入铁粉生成FeSO4,呈浅绿 色;再加入NaOH溶液,与FeSO4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 淀;放置片刻后Fe(OH)2被氧化成Fe(OH)3,逐渐变成灰绿 色,最后成为红褐色沉淀。
答:(1)不能。Fe(OH)2 在空气中灼烧发生如下反应:4Fe(OH)2+O2
+2H2O===4Fe(OH)3、2Fe(OH)3
△
=====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课时2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产 结论
[答案] (1)0.56 (2)0.5 mol·L-1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四十页。
栏目导航
核心 突破 攻重难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栏目导航
物质的量在化学(huàxué)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标——在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物质和所 求物质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并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 (3)列——列出比例式。 (4)解——根据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12/11/2021
第九页,共四十页。
栏目导航
2.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是还原剂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与碱反应 D.H2 为还原产物 [页,共四十页。
栏目导航
3.金属钠 1.15 g 与水反应,得到 100 mL 溶液,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为________ L。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四十页。
栏目导航
[解析] (1)n(Al)=271g0·.m8 ogl-1=0.4 mol。
(2)2Al + 2NaOH+2H2O===2NaAlO2+3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1.(2017·哈尔滨高一检测)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放有两个烧杯,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当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酸和碱都是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导学号7391858(A)
A.天平保持平衡B.左高右低
C.左低右高D.无法确定
2.将适量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导学号7391858 (D)
A.硫酸铜溶液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D.氯化镁溶液
3.如图在铁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7391858(B)
A.试管中的铁粉用绕成团的细铁丝代替
B.将试管底部的湿棉花移到试管口部
C.用铁丝网罩住酒精灯火焰
D.点燃肥皂泡验证氢气的生成
4.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导学号7391858(B)
A.1.0 mol·L-1B.2.0 mol·L-1
C.1.5 mol·L-1D.3.0 mol·L-1
5.(2016·全国卷Ⅱ改编)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导学号7391858(D)
解析: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虽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是加入浓硫酸,引入杂质,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盐酸,反应平缓的是水,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盐酸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
6.(2017·洛阳高一检测)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取W g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1
23∶
1 28∶1
9__。
导学号7391858
(2)分别取0.1 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1∶2∶3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23∶28∶9__。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3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6∶3∶2__。
(5)分别取0.2 mol金属钠、铁、铝投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大小的顺序是__Na>Fe=Al__。
解析:(1)W g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W
23mol、W
56mol、
W
27mol,由钠、铁、铝
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得到关系式:2Na~H2,Fe~H2,2Al~3H2,所以W g
钠、铁、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W
46∶W
56∶W
18=
1
23∶
1
28∶
1
9;同理可得到(2)、(3)、(4)的结果;
(5)中的钠、铁、铝相对于盐酸来说是过量的,根据盐酸计算生成的氢气,铁、铝反应放出的氢气相等,但,由于过量的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钠放出的氢气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