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本章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的减弱而沉积下来,颗 粒大的先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如图:
2.河流流向判定 (1)利用河谷的宽窄来判定流向:由于河流的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所以上游 河谷深而窄;下游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所以下游河谷浅而宽。 如图:
(2)利用三角洲、冲积扇的形状来判定流向:在山口和河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和 三角洲是向着下游方向展开的。
Hale Waihona Puke 2.地质构造的正确判断 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其判断主要依据地下 岩层的变形、变位。 (1)岩层无断裂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或弯曲形态判断褶皱构造。
(2)岩层存在断裂并出现位移时,根据相对位移方向判断断层构造。
[专题专练] 1.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后完成(1)~(2)题。
答案: (1)C (2)B
专题二 根据地貌景观判读风向、河流流向 1.风向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 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 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 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第四章
本章高效整合
知识结构·建网
专题知识·整合
专题一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地质剖面图主要展现了地下岩层状况,通常用来分析判断岩石的类型、岩层 的新老关系、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可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1.读图前需要明确的基本知识 (1)岩层形成的一般顺序。 ①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时间越早,越向地表的岩层形成时间越晚。例如,上图中 岩层的形成顺序可确定为 a 岩层形成时间最早,i 岩层形成时间最晚。 ②穿越其他岩层的岩体形成时间晚。例如,上图中的岩浆岩穿越了岩层 a~d, 则该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这四个岩层,但与其他岩层的新老关系则暂时无法判断。 (2)内力和外力施加作用不同:内力只对地球内部的岩层施加作用,而外力只在 地表施加作用。例如,上图中 a~d 岩层因保持完整,说明只受到内力作用,而 e~i 岩层出现缺失,说明受到了外力作用影响。
(1)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2)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
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如图: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解析: 第(1)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 而形成溶洞。第(2)题,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 成火山。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而此处的岩浆岩是岩 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