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体被系统

合集下载

第四章被皮系统11

第四章被皮系统11
是产乳能力的指标之一,乳镜 越大,乳房有较大的舒展能力, 容纳的乳汁越多。
32
被皮系统
②筋膜
浅筋膜:腹部的延续, 使乳房的皮肤有一定的 移动性,乳头部无 深筋膜:伸入乳腺实质 内,构成乳腺的间质, 将腺实质分割成许多腺 叶和腺小叶 乳房中隔(乳房悬韧 带):左右两半乳房的 深筋膜在中线合并形成
33
分枝泡状腺,呈囊泡 状,位于真皮,开口 于毛囊、皮肤表面。 分泌部:周边细胞小, 为干细胞;中心细胞 大,核固缩,充满脂 滴;近导管处腺细胞 解体排出。 导管:短、通入毛囊 分泌皮脂 润滑皮肤、被毛 29
被皮系统
被皮系统
3.乳腺
哺乳动物特有,雌雄均有。雌性充分发育形成乳房,分娩后 能分泌乳汁。 乳腺的结构特征与动物的年龄、性周期有直接关系,授乳期 的乳腺有泌乳功能,称为泌乳期乳腺,性成熟前和两个泌乳期 之间的乳腺时期无泌乳功能,称为静止期乳腺。 分为间质和实质,间质主要是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静止期间质多,腺泡少,泌乳期相反。 牛乳房;羊乳房;马乳房;猪乳房
14
被皮系统
触毛
15
被皮系统
鬃毛、尾毛
16
被皮系统
17
被皮系统

18
被皮系统
毛流:家畜被毛按一 定的方向排列。其方 向与外界气流,雨水 在体表的流动相适应。 类型 点状分散型毛流 点状集合型毛流 线性集合型毛流 线性分散型毛流 旋毛
19
2.毛的结构
毛干:毛露于皮肤表面的 部分 毛根:埋在真皮和皮下组 织的部分 毛球:毛根和毛囊末端合 为一体膨大呈球状,是毛 和毛囊生长点。毛球的顶 端内陷呈杯状,真皮结缔 组织伸入其内形成毛乳头,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毛囊:毛根周围上皮和结 缔组织构成 20

《体被系统》课件2

《体被系统》课件2
02 皮肤疾病治疗
针对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如银屑病、湿疹等。
03 健康保健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等措施保持皮肤健康,预 防皮肤衰老和病变。
02
体被系统的基本构成
硬件设备
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内容,是整 个教室视觉信息的输出终 端。
音响系统
播放PPT中的音频内容, 需具备高品质音质和合适 的音量调节功能。
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医疗领域
与医疗领域合作,开发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体被系统,如智能穿 戴设备、康复机器人等。
体育领域
与体育领域合作,开发适用于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体被系统,提高运 动员的表现。
智能家居领域
与智能家居领域合作,将体被系统融入智能家居环境中,提升居住 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法规政策与伦理问题
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 够访问体被系统。
02
权限管理
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 作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隐私保护策略与法律法规
隐私保护策略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私保护策略,确保用户个人 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合法收集、使用和存储。
法律法规遵循
确保体被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 要求,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数据存储与共享
体被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存储与共享功能,以便长期保存数据并实现多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
数据存储一般采用云存储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数据共享则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合作。
实时监控与预警
实时监控与预警是体被系统的重要功 能之一,它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 数据,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 预警。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选择可靠的传感器和设备,并进行定期校准 和维护。

动物解剖学

动物解剖学

第二章 被皮系统
被皮包括皮肤和由皮肤衍生而形成的 特殊器官如蹄、角、毛、乳腺、皮脂 腺、汗腺、羽毛、冠、喙、爪等 第一节 皮肤 一、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体内组织,防止异物侵害和 机械损伤作用,是重要的保护器官。 2、具有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
泄废物以及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3、某些特殊器官有防御作用等。 二、皮肤的结构 1、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 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表皮内 无血管、淋巴,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从真皮摄取营养。 2、真皮:位于表皮下,是皮肤最厚 的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 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法腺、皮 脂腺等
D、外膜:体腔外管状器官称外膜,体 腔内管状器官称浆膜。 2、实质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A、包含器官:肺、肝、肾、胰腺、卵 巢等。 B、结构:实质器官由实质和间质组成。 实质:是实质性器官实现其功能的主 要成分。 间质:在实质器官的外表以及实质之 间,有联系和支架作用,是结缔组织。
十、胰 组成:外分泌部:腺体的大部分是消化腺分泌 胰液 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第二节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的器官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二、呼吸:家畜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吸 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种气体交换的过程, 称为呼吸。 三、呼吸气体交换通路: O2 O2 O2 呼吸道 CO2 肺 CO2 肺泡 CO2 血管
3、心脏血管: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 称冠状循环.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沟 毛细血管 主 动 脉 根 室间沟 心尖 右 心 房
心中静脉
心大静脉 毛细血管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和血管(A、V、毛细血管)组成 一、心脏 1、外部:心基、心耳、心冠、左纵沟、 右纵沟、心尖、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2、心腔构造及血液心肺循环路径: (前、后腔静脉)---右心房--- 三尖瓣 (右心室口)--- 右心室--- 半月瓣 --- 主 动脉--- 肺小动脉— 毛细血管 — 肺泡 --- 小 --- 肺静脉--- 左心房--- 二 静脉 尖瓣(左心室口)--- C、据肌肉的功能特点、感觉物性、运动 性分为:骨骼肌(横纹肌)、平滑肌、心 肌。 D、据肌肉收缩时对关节的作用,可分为 伸肌、屈肌、肉收肌、外展肌。 5、肌肉的辅助器官:筋膜、粘液囊、腱 鞘、滑车、籽骨。 6、骨骼肌肉的作用: A、肌肉收缩、引起肢体运动。 B、连接作用。 C、保护作用等。

基因工程简答题总结

基因工程简答题总结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5、简单叙述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差别。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不能被相关的酶同时切割。

同裂酶: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分完全同裂酶和不完全同裂酶(PS: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和切点完全相同。

不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6、连接酶主要有哪些类型?有何异同点?影响连接酶连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类型: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异同点:相同点:都能以DNA为模板,从5'向3'进行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反应。

不同点:DNA聚合酶识别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复制中起作用;而RNA聚合酶聚合的是核糖核苷酸,在转录中起作用。

7、试分析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的可能方法。

(传说中的网上答案)1、低温下长时间的连接效率比室温下短时间连接的好。

2、在体系中加一点切载体的酶,只要连接后原来的酶切位点消失。

这样可避免载体自连,应该可以大大提高平端连接的效率。

3、足够多的载体和插入片段是最重要的。

4、平端的连接对于离子浓度很敏感5、尽可能缩小连接反应的体积6、建议放在四度冰箱连接两天效率更高比14度好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主要有哪些?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2)Klenow fragment3)T7 DNA聚合酶4)T4 DNA聚合酶5)修饰过的T7 DNA聚合酶6)逆转录酶7)Taq DNA聚合酶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系统1、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应具备哪些条件?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可转移性);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具有多克隆位点(MCS);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

3、载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如何选择载体?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三大类。

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第4章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4章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器官的概念:免疫器官主要由_______构成,并借助于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联系;3.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_____并_________的地方)和外周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________的场所);4.免疫器官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骨髓分布:位于______或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骨髓的特殊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胸腺分布:位于__________,呈____的____形,分_________;特征:胸腺随年龄而____,在______达到高峰,以后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胸腺的特殊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B细胞发生于_____,成熟于_____;T细胞发生于_____,成熟于_____;10.如果给动物摘除胸腺,影响最大的淋巴细胞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扁桃体分布:位于________;特征:形状像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淋巴结分布:沿_______遍布____,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处;特征:呈___形或___形;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脾分布:在________;特征:呈_____形;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免疫细胞的概念: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免疫细胞的来源:免疫细胞来自_____的_________16.免疫细胞的常见类型: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7.淋巴细胞包括_________(简称______)和_________(简称______)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18.树突状细胞分布:_______________等很多_______________内,特征:_____时具有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巨噬细胞分布: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吞噬细胞的功能,“吞”和“噬”的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APC即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3.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抗原概念:能__________的物质;抗原的作用方式:能够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抗原的化学本质:______抗原是_______(还有多糖、脂类等)抗原的分布:既可以_____,也可以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抗原一定是体外来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抗原必需是一整个病毒或细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免疫活性物质概念:指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并____________的物质;28.常见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29.抗体概念:机体产生的___________的_______;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_特性:____________; 分布:随________和________达到身体的_________30.主要的细胞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1.溶菌酶分布: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溶菌酶分泌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32.体内发挥作用的抗体只能自身产生吗?___________________33.抗体一定分布在内环境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____,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为什么可以达到治疗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人人_________,是机体在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对____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作_____________38.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针对__________起作用,具有_______,叫作__________39.为什么我们时刻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并不会经常感到不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注射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减缓病情属于免疫反应吗?_____4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42.免疫防御概念:机体排除____________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43.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机体能__________________;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_______________,可能会导致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等问题;44.免疫自稳概念:指机体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自身调节,___________的功能;45.免疫自稳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物质_____免疫反应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容易发生___________46.免疫监视概念:指机体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发生47.免疫自稳功能正常时,可_________________,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________或____________现学现用: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过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说出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________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④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________⑤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________⑥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_________⑦被白喉杆菌入侵的细胞被清除_________现学现用:判断以下情况对应的免疫功能:①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________②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_______低下③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来维持内环境稳态________④________过强,会引起组织损伤⑤________过弱,会发生持续的病毒感染⑥________过强,会引起自身免疫病第二节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是靠_____________来辨别病原体的,其化学本质一般为_______;*动物细胞表面的分子标签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的为HLA,B细胞表面受体为B细胞识别受体(BCR),T细胞表面有T细胞识别受体(TCR),病原体表面的身份标签主要指其抗原决定簇;2.体液免疫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_____存在于_____中,所以这种主要靠_____“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3.细胞免疫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_____,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_______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4.抗原处理:抗原呈递细胞把外源性抗原降解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5.抗原呈递:抗原肽-MHC复合物被辅助性T细胞受体识别,引起T细胞活化6.体液免疫的过程可以人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抗原识别;第二阶段,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第三阶段,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7.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______接触,为____B细胞提供了___________;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___________ _____;③APC将抗原____后____在细胞____,然后传递给__________;④辅助性T细胞____的________发生变化并与_____结合,这是_____B细胞的__________;辅助性T细胞开始__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_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______,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__;细胞因子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____,其可随体液在_______并与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8.二次免疫概念:记忆细胞可以在________后存活_____甚至_______,当____________时,能___________,分化后_____产生______抗体;9.二次免疫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机体内浆细胞的来源分别是:①初次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能针对___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___种特异性的抗体。

第四章体被系统

第四章体被系统
• 体内脂肪大约有一半贮存于皮下组织,分布的部位与性别 和年龄有关。新生儿皮下有很多脂肪,女性体内的脂肪比 男性多,尤其在大腿、臀部和胸部。皮下脂肪有缓冲、隔 热和填充的作用,也是体形性别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体被系统
真皮
表皮
皮脂腺
第四章体被皮系统下组织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第四章体被系统
汗腺
第四章体被系统
第四章 体被系统
• 体被系统由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如毛发、腺体、指甲 等构成。
• 体被系统覆盖身体的表面,易于观察,因此为人们 所熟悉。
• 人们十分关心体被系统的外观。如痤疮、粉刺会使 年轻人感觉不好。皱纹、毛发变白或减少则是衰老 的标志,会直接影响人的吸引力。
•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来试图改变体被系统的外观和气味,如使用各种化 妆品、染发、修指甲、使用香水等。
• 表皮可分为5层,由深层到表面依次为:基底层、 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第四章体被系统
第四章体被系统Leabharlann 三、厚皮肤和薄皮肤(Thick and Thin Skin)
• When we say a person has tick or tin skin, we are usually referring metaphorically to the person’s ability to take criticism. However, all of us have both thick and thin skin.
有分布(这些纤维都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和血 管比皮下组织中少。另外还有神经末梢、毛囊、 平滑肌、腺体、淋巴管等。 • 皮革就是动物的真皮,因为在处理过程中表皮被 除掉了。另外,临床上做皮试时也是注射到真皮 中的。

第四章 气体制冷与液化循环

第四章  气体制冷与液化循环

循环过程4
过程4—5:对液氢抽空,使压力降低到其三相点以下,内容器及 其15MPa的氦气被进一步冷却到10~12K。
循环过程5
过程5—6:最后,开启氦气排放阀,将氦的压力从15MPa降低至 0.101MPa。由于保留在容器中的氦对排放出的氦气做功,该过程
基本上是等熵膨胀过程,能使容器中80%~100%的氦气液化。
压缩热,在图上简单地用等温线1—2表示
压缩气体在换热器内被节流后的返流气体冷却到点3,这是一个等压 冷却过程,在图上用等压线2—3表示 高压气体经节流阀节流膨胀至点4,此时有部分气体被液化。在图上 节流过程用等焓线3—4表示 节流后末被液化的气体及作为制冷机时由于吸收热负荷后气化的气体, 从贮液器(g点)引出,流经换热器被进入系统的压缩气体加热到常 温(点1),返回到压缩机入口。其复热过程在图上用g-1等压线表示
在上述讨论中,都假定两个参数不变。但在实际过程中,三个参数之间是相
互制约的,因此在确定循环参数时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最佳值
在克劳特循环中,高压气体压力 p2,进入膨胀机的气量 me,以及进膨胀机的 高压气体温度 T3 等参数,不仅影响循环的性能指标制冷量、液化率和需用功 等,还会影响系统中换热器的工况。现讨论如下: 当p2和T3不变时,增大膨胀量me ,膨胀机的产冷量随之增大,循环的制 冷量及液化率相应增加。但过分增大时,由于进入节流阀的气量太少, 会导致制冷量过剩,使第二换热器偏离正常工况,或造成不必要的冷量 损失
(Combination of Isenthalpic and Isentropic Expansion )
克劳特循环
1902年,法国的克劳特首先实现了带有活塞式膨胀机的空气液化循环 在克劳特系统中,气体首先被压缩到大约 4MPa 的压力,然后进入第 一换热器 A。从第一换热器出来的主流气中,大约有60%~80%的气体 分流到膨胀机,膨胀后的气体在第二换热器 B 后面与返流气汇合。待 液化气体则连续通过 B、C 换热器,最后通过节流阀进入贮液器。贮

第四章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导学案

第四章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21第四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预学案】一、细胞免疫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就要靠直接接触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细胞等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和细胞。

4.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5.靶细胞的去向:、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可以与之结合被。

6.记忆T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能立即分化为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7.二次免疫: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的免疫,这时由干记忆细胞再次遇见这种抗原“宿敌”,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或者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入侵抗原进行猛烈的反击。

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调配合1.辅助性T细胞作用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___________的辅助,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_______作用。

2.细胞外液中病原体与细胞内病原体的消灭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能消灭_________中的病原体,而_________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再由________将其消灭。

3.信息的视角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_调节。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通过_________相互作用,实现机体统一协调。

【探究案】探究一:细胞免疫结合教材P73-74关于细胞免疫的内容和图4-7,思考讨论:①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什么条件?②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从哪些细胞分化而来?③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④细胞免疫中记忆T细胞有什么作用?⑤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⑥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⑦绘制细胞免疫流程图探究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1.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其中 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 完成课本75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探究三:通过表格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探究四: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作用范围结构基础联系【检测案】1.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A.浆细胞B.有效应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C.记忆细胞D.宿主细胞2.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是()A.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消灭相应抗原C.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D.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3.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A.合成并分泌抗体B.体液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免疫4.在人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只能来自T细胞的增殖、分化B.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的C.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新冠病毒D.被呈递的抗原能刺激辅助性T细胞活化5.关于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后引发的机体免疫过程,合理的是()A.新冠病毒侵染的主要宿主细胞是骨髓细胞B.新冠病毒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不只发生细胞免疫C.体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体液免疫D.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辅助性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6.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被誉为免疫系统的“刹车”。

实时操作系统考试复习内容

实时操作系统考试复习内容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导论1、RTOS指的是什么?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什么?P2RTOS指的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按嵌入式软件结构分类,嵌入式系统可分为哪几类?P9循环轮询系统、前后台系统、单处理器多任务系统、多处理器多任务系统第三章嵌入式软件系统1、什么是“零拷贝”(零复制)技术?P71-72所谓“零拷贝”技术,是指TCP/IP协议栈没有用于各层间数据传递的缓冲区,协议栈各层间传递的都是数据指针,只有当数据最终要被驱动程序发送出去或是被应用程序取走时,才进行真正的数据搬移。

2、(并发,多任务多操作系统)目前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有哪些?单块结构、层次结构、客户/服务器(微内核)结构。

第四章嵌入式实时内核基础1、中断响应时间、中断延迟时间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响应性?P126、P124、P94中断响应时间是指从中断发生到开始执行用户中断服务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之间的时间。

中断延迟时间是指从中断发生到系统获知中断,并且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所需要的最大滞后时间。

响应性是指识别外部事件,并服务该事件。

中断延迟时间=最大关中断时间+中断嵌套时间+硬件开始处理中断到开始执行ISR第一条指令之间的时间最大关中断时间=MAX[MAX(内核关中断时间),MAX(应用关中断时间)]中断响应时间=中断延迟+保存CPU内部寄存器的时间中断响应时间(抢占式调度)=中断延迟+保存CPU内部寄存器的时间+内核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函数的执行时间2、可抢占内核与抢占式调度的概念分别是什么?P97可抢占内核:即使正在执行的是内核服务函数,也能响应中断,并且中断服务程序退出时能进行任务重新调度。

如果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就绪,就立即让高优先级任务运行,不要求回到被中断的任务,将未完成的系统调用执行完。

3-被皮系统

3-被皮系统

减肥的唯一出路
• “管住嘴” • “放开腿”
饮食调节的总体原则
• 尽量保证被调节者的身体健康。 • 尽量减少由于减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 尽量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
饮食调节的不同层次
• 温和型:针对超重,行为、方式等调节 • 严格型:总能量控制在约 1500kcal • 严厉型: 总能量控制在约 1000kcal • 残酷型: 总能量控制在约 500kcal
• 肿块多数位于乳晕区内,一般无恶变倾向。
局部分泌


顶浆分泌




方 式
全浆分泌
乳房的发生
• 胚6周,胎体腹侧出现乳腺嵴,直达腹股沟。 以后只保留胸部,其余退化。人类偶尔会 出现两个以上的乳腺出现,称副乳房(易被 误诊为皮下结节、淋巴结或肿瘤)。
• 副乳常见部位为腋窝,也可见于胸壁、腹 部、大腿外侧等 。
• 副乳常有三种情况:1.有乳腺组织,无乳 头;2.有乳头无乳腺组织;3.有乳头,又有 乳腺组织。
• 多余的能量将转化为脂肪储存于脂肪组织。 • 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皮下,骨骼肌肌间,腹
腔和盆腔(女性)等。 • 脂肪组织以脂肪细胞为主。
☆合成脂肪的原料
• 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 • 脂肪 • 乙醇 •醋
☆脂肪细胞的增殖
• 一般认为在达到体成熟之前,脂肪细胞 一直处在增殖之中。
• 脂肪细胞的增值受基因控制。 • 完成增殖后,机体会自动维持脂肪细胞
真皮
A,B 游离神经末梢,感受痛觉和温度。 C Merkel’盘,感受精细触觉。 D 触觉小体,感受一般触觉。 E环层小体和F鲁菲尼小体,参与压觉和震动
觉的感受。
皮 肤 感 受 器

第四章 体被系统

第四章 体被系统

• 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这是一种有许多长 突起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分布于表皮的基底层 以及棘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它的高尔基体将 黑色素包装成小泡,小泡可运动到突起之中,角 质形成细胞可利用胞吞作用将黑素细胞的突起吞 入,并获得黑色素。 • 黑色素的生成受遗传、内分泌和光照的影响。种 族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肤色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 定。黑素细胞的数量在种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决定皮肤颜色的是黑色素的生成以及黑色素小体 的大小、数量和分布。
• 皮革就是动物的真皮,因为在处理过程中表皮被 除掉了。另外,临床上做皮试分为两层,位于深部的网织层和浅部的乳 头层。 • 网织层较厚、是真皮的主要成分,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纤维束交织成网,使皮肤有较大的韧性和弹 性。 • 乳头层为紧邻表皮的结缔组织。此层的结缔组织突 向表皮的基底层,形成许多嵴状的或乳头状的突起, 称真皮乳头。 • 乳头的形成,增加了真皮与表皮的接触面积,有利 于两者的连接和物质交换(如O2、营养物质等)。
第五节
衰老对体被系统的影响
• 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皮会变薄,胶原纤维会减少, 皮肤会更容易受伤,修复会更慢。真皮中弹性纤 维和脂肪的减少会使皮肤出现皱纹。随着皮脂腺 活动的减弱,皮肤会更干燥。由于汗腺的减少, 体温调节能力降低,老年人因中暑而死亡的概率 增大。
• 正常黑素细胞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但在手和脸部黑素细胞会增多而形成老年斑。毛 发也会因黑色素生成的减少而变白。
表皮 真皮
皮脂腺
皮下组织
表皮
真皮
汗腺
皮下组织
第三节
皮肤
• 皮肤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真皮和表皮
• 真皮是附着于皮下组织之上的结缔组织。
• 表皮是位于真皮之上的上皮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章-第1节-绩效考评的前期准备2 (1)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章-第1节-绩效考评的前期准备2 (1)

是过程考评也可以是结果考评 。
七、 绩效考评指标及其关联要素( 二 )绩效考评标准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依据和准则。绩效考评标准是指对员工绩效考评进行考量评定分级分等的尺度 。 绩效考评标准分为描述性标准和量化标准。描述性标准常用于对特质指标和行为指标的描述 ,界定某项特质或行为的优劣程度 ,常常需要结合关键事件法和行为锚定法进行综合评定 。 在设计量化标准时 ,需要考虑好两个问题 ∶ 标准的基准点和等级间的差距 。 在界定标准的基准点时还可以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征设立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
五、 绩效管理系统概述( 三 )绩效管理系统的流程1.绩效管理四阶段模型之一 在这个模型中 ,绩效管理是一个闭合循环系统 。 一个完整、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绩效计划 、 绩效监控 、 绩效考评和
绩效反馈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反馈
绩效考评
绩效监控
五、 绩效管理系统概述2.绩效管理四阶段模型之二 ( 1 )定义绩效 ( 2 )绩效考评
A.管理制度 B.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C.绩效考核指标体系/D.绩效管理全面 、 全过程
绩效诊断可以对( )进行诊断。
E.被考核者全面 、 全过程
历年真题
答案 :ABCDE
绩效管理四阶段模型之一 ,包含( )环节。A.绩效计划 B.绩效监控 C.绩效反馈 /
七、 绩效考评指标及其关联要素( 3 )态度考评指标态度考评与能力考评的内容不同 。 一般情况下 ,对工作态度的考评往往采用过程考评的方式进行 ,而工作能力考评则既可以
常见的态度考评指标主要体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 、 对工作的态度(积极性 、 主动性 、 工作热情 、 责 任感等) 、 对工作制度的遵守等方面。
企业战略

被皮系统(skin system)

被皮系统(skin system)

2010-11-23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三、几种重要的皮肤衍生物: (一)毛(hair):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三)汗腺(sweat gland): (四)乳腺(mammary gland):
2010-11-23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一)表皮(epidermis): 概述:表皮位于皮肤浅层,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长期受磨擦的部位表皮较
囊内,是毛干在皮肤中的部分。
毛球:毛根下端与毛囊下部相连形成膨大部分。 毛乳头:毛球底部内凹,内有真皮的CT和N伸入。有助
于毛的生长并提供营养。
竖毛肌:毛囊和毛斜长在皮肤内,在毛根与皮肤表面呈
钝角一侧有一束竖毛肌,连接毛囊和真皮。不 是皮肤的附属物。
2010-11-23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为分枝泡状腺。一般位于毛囊和 竖毛肌之间。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 成。分泌部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细胞 构成,形成皮脂。导管部由复层扁 平上皮构成,排出皮脂。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一、皮肤的结构: 二、皮肤的功能: 三、几种重要的皮肤衍生物:
2010-11-23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2、真皮: 3、皮下组织:
2010-11-23
努力学习
第四章 被皮系统 (二)皮肤的功能: 1、保护; 2、排泄; 3、调节体温; 4、感受外界刺激
2、颗粒层:使细胞胞间无空隙存在,是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皮肤的表皮的主
要屏障。
3、透明层:只存在于无毛的皮肤内,如鼻唇镜、乳头、肉食兽足垫。 4、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增生能力很强,不断分化产生新生的表皮细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免疫系统:就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与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就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就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与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第四章体被系统

第四章体被系统

• 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这是一种有许多长 突起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分布于表皮的基底层 以及棘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它的高尔基体将 黑色素包装成小泡,小泡可运动到突起之中,角 质形成细胞可利用胞吞作用将黑素细胞的突起吞 入,并获得黑色素。 • 黑色素的生成受遗传、内分泌和光照的影响。种 族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肤色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 定。黑素细胞的数量在种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决定皮肤颜色的是黑色素的生成以及黑色素小体 的大小、数量和分布。
二、小汗腺
合成和分泌汗液的场所,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 阴部外遍布全身,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单层细胞 排列成管状.底部绕成球形。汗液呈酸性,无色,无味, 低渗,99%是水分,其余为溶质,如钠,钾,氯化物,尿素 等。
三、 大汗腺
又称顶泌汗腺 主要分布于鼓膜,腋窝,乳晕, 脐周,肛门,会阴等处,位于皮下组织,大小是小 汗腺的十倍,其分泌物为乳样液,除水分外还含有 蛋白质,糖类,脂肪酸和色原。这些物质在皮面被 分解后可产生汗臭味,有些遗传性汗臭症患者,其 顶泌汗腺分泌液具有一种特殊臭味,俗称狐臭。
鸡眼(corn)
四、皮肤的颜色
• 皮肤的色素、皮肤的血流和角质层的厚度共同决 定皮肤的颜色。 • 黑色素(melanin)是决定皮肤、毛发和眼睛颜色 的主要因素,它有防止紫外线损伤的作用。大量 的黑色素常见于雀斑、痣、乳头、腋下以及外生 殖器等部位,身体其它部分如嘴唇、手掌等则含 有较少黑色素。 • 黑色素的生成是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作用生成 多巴醌(Dopaquinone),后者可转化为许多种分子, 多数为黑色或棕色、也有的为黄色或红色。
• 阳光照射会使皮肤衰老加快,
• 头发的生长期为3年,静止期为1-2年,在同一 时间,约有90%在处在生长期,每天脱落100根 头发属于正常现象。 • 秃顶是一种常见的毛发损失现象,发生时会有大 量毛囊损失,剩余的毛囊会发生改变而产生非常 短而透明的毫毛。秃顶常见于男性,与遗传因素 和雄性激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体被系统
• 体被系统由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如毛发、腺体、指甲 等构成。 • 体被系统覆盖身体的表面,易于观察,因此为人们 所熟悉。 • 人们十分关心体被系统的外观。如痤疮、粉刺会使 年轻人感觉不好。皱纹、毛发变白或减少则是衰老 的标志,会直接影响人的吸引力。 •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来试图改变体被系统的外观和气味,如使用各种化 妆品、染发、修指甲、使用香水等。
• 阳光照射会使皮肤衰老加快,
鸡眼(corn)
四、皮肤的颜色
• 皮肤的色素、皮肤的血流和角质层的厚度共同决 定皮肤的颜色。 • 黑色素(melanin)是决定皮肤、毛发和眼睛颜色 的主要因素,它有防止紫外线损伤的作用。大量 的黑色素常见于雀斑、痣、乳头、腋下以及外生 殖器等部位,身体其它部分如嘴唇、手掌等则含 有较少黑色素。 • 黑色素的生成是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作用生成 多巴醌(Dopaquinone),后者可转化为许多种分子, 多数为黑色或棕色、也有的为黄色或红色。
第五节
衰老对体被系统的影响
• 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皮会变薄,胶原纤维会减少, 皮肤会更容易受伤,修复会更慢。真皮中弹性纤 维和脂肪的减少会使皮肤出现皱纹。随着皮脂腺 活动的减弱,皮肤会更干燥。由于汗腺的减少, 体温调节能力降低,老年人因中暑而死亡的概率 增大。
• 正常黑素细胞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但在手和脸部黑素细胞会增多而形成老年斑。毛 发也会因黑色素生成的减少而变白。
• 整个皮肤的厚度在0.5(如眼睑)至5mm(如背部 和肓肩部)之间,上述厚皮肤和薄皮肤只是针对 表皮而言,对于皮肤整体来讲,其厚度主要取决 于真皮的厚度。例如,背部的薄皮肤要比手掌部 的厚皮肤整体上厚得多。
• 如果经常受到摩擦和压力的作用,表皮的角质层 就会增厚,称作胼胝piánzhī或老茧。在骨骼突 出部的老茧就会形成鸡眼,它可以延伸到表皮的 深层,压迫时会产生严重的疼痛。厚皮肤和薄皮 肤都能形成老茧和鸡眼。
• 皮革就是动物的真皮,因为在处理过程中表皮被 除掉了。另外,临床上做皮试时也是注射到真皮 中的。
• 真皮可以分为两层,位于深部的网织层和浅部的乳 头层。 • 网织层较厚、是真皮的主要成分,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纤维束交织成网,使皮肤有较大的韧性和弹 性。 • 乳头层为紧邻表皮的结缔组织。此层的结缔组织突 向表皮的基底层,形成许多嵴状的或乳头状的突起, 称真皮乳头。 • 乳头的形成,增加了真皮与表皮的接触面积,有利 于两者的连接和物质交换(如O2、营养物质等)。
• 头发的生长期为3年,静止期为1-2年,在同一 时间,约有90%在处在生长期,每天脱落100根 头发属于正常现象。 • 秃顶是一种常见的毛发损失现象,发生时会有大 量毛囊损失,剩余的毛囊会发生改变而产生非常 短而透明的毫毛。秃顶常见于男性,与遗传因素 和雄性激素有关。
五、 甲
由甲板,甲半月,后甲襞,侧甲襞,甲根,甲 床,甲基质构成。甲板是角化细胞形成的硬角蛋 白性板状结构。成人每天生长0.1毫米,健康美丽 的指甲平滑亮泽半透明,是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 分。
黑素细胞
• 尽管许多基因都与肤色有关,但一个基因的突变 就可以阻止黑色素的产生。白化是一种隐性的遗 传性状, • 妊娠可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加,在局部形成妊娠斑。 • 紫外线照射可使现有黑色素变黑并刺激黑色素的 生成,从而使皮肤颜色变深(tanning)。
• 胡萝卜素摄入过多有可能使皮肤产生黄斑,减少 摄入后可恢复。
• 体被系统的外观还可以反映机体的生理失衡。有 些疾病只影响体被系统,如痤疮、疣等。身体其 它部分的疾病也会在体被系统中反映出来,因此 可以用来作为诊断的依据。
• 如心脏病发作时血流量减少可使皮肤变的苍白, 而发烧时血流增加可使皮肤发红。
第一节
体被系统的功能
体被系统形成身体的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协助机体与外 界环境进行相互作用。 体被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 2. 3. 4. 5. 保护,防止磨损和紫外线损伤、阻止微生物进入体 内、防止脱水。 感觉,该系统中的感受器可以感受冷、热、触、压 和痛等。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皮肤的血流和汗腺的活动可以 调节体温。 生成维生素D,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可将产生一 种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 排泄,一小部分代谢废物可以经皮肤和皮肤腺排出 体外。
三、厚皮肤和薄皮肤(Thick and Thin Skin)
• When we say a person has tick or tin skin, we are usually referring metaphorically to the person’s ability to take criticism. However, all of us have both thick and thin skin. • 厚皮肤和薄皮肤是根据表皮的结构(而不是厚度)来区分 的。厚皮肤的表皮含有所有5层结构,其中角质层含有多 层细胞。厚皮肤主要分布在手掌、指尖和足底。厚皮肤的 真皮其乳头层形成平行的、弯曲的嵴,可使其上的表皮层 形成指纹等,以增大摩擦力。 • 薄皮肤分布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其表皮较薄。
第二节
皮下组织
• 就像房子需要地基一样,皮肤是建立在皮下组织之上的, 皮下组织可使皮肤与深层的骨或肌肉紧密附着,并为皮肤 提供血管和神经。 • 皮下组织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 体内脂肪大约有一半贮存于皮下组织,分布的部位与性别 和年龄有关。新生儿皮下有很多脂肪,女性体内的脂肪比 男性多,尤其在大腿、臀部和胸部。皮下脂肪有缓冲、隔 热和填充的作用,也是体形性别差异的原因。
表皮
真皮乳头
二、表皮
•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组成。 表皮厚度一般在0.07-0.12mm,手掌和足跟部最 厚,可达1.5mm。表皮由两类细胞构成,一类是 角蛋白形成细胞,占绝大多数;另一类是非角蛋 白形成细胞,数量少。 • 表皮可分为5层,由深层到表面依次为:基底层、 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 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这是一种有许多长 突起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分布于表皮的基底层 以及棘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它的高尔基体将 黑色素包装成小泡,小泡可运动到突起之中,角 质形成细胞可利用胞吞作用将黑素细胞的突起吞 入,并获得黑色素。 • 黑色素的生成受遗传、内分泌和光照的影响。种 族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肤色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 定。黑素细胞的数量在种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决定皮肤颜色的是黑色素的生成以及黑色素小体 的大小、数量和分布。
二、小汗腺
合成和分泌汗液的场所,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 阴部外遍布全身,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单层细胞 排列成管状.底部绕成球形。汗液呈酸性,无色,无味, 低渗,99%是水分,
又称顶泌汗腺 主要分布于鼓膜,腋窝,乳晕, 脐周,肛门,会阴等处,位于皮下组织,大小是小 汗腺的十倍,其分泌物为乳样液,除水分外还含有 蛋白质,糖类,脂肪酸和色原。这些物质在皮面被 分解后可产生汗臭味,有些遗传性汗臭症患者,其 顶泌汗腺分泌液具有一种特殊臭味,俗称狐臭。
表皮 真皮
皮脂腺
皮下组织
表皮
真皮
汗腺
皮下组织
第三节
皮肤
• 皮肤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真皮和表皮
• 真皮是附着于皮下组织之上的结缔组织。
• 表皮是位于真皮之上的上皮组织。
• 如果把皮下组织看作地基,真皮则是房子的大部 分,而表皮就是房顶。
一、真皮
• 皮肤的强度主要是由真皮形成的。 • 真皮中以胶原纤维为主,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也 有分布(这些纤维都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和血 管比皮下组织中少。另外还有神经末梢、毛囊、 平滑肌、腺体、淋巴管等。
• 皮肤上常见的褐色老年斑是脂褐素蓄积堆积形成
黑素细胞瘤
第四节
皮肤的附属结构
• 皮肤附属器包括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毛发, 毛囊,指(趾)甲等。
一、皮脂腺
除掌跖和足背外遍布全身,位于真皮毛囊与立毛 肌的夹角内,开口于毛囊上部。皮脂内50%是甘油三 酯和甘油二酯,其次是胆固醇,蜡酯及鲨烯,并携带一 些棒状杆菌,酵母菌,螨虫等常驻微生物。
四、毛发
• 毛发包括头发,眉毛,胡须,睫毛,腋毛等毛。 由毛干、毛根、毛乳头组成。
• 由内向外分三层是髓质、毛皮质和毛小皮。毛发 的主体是数层角化的菱形细胞和黑素细胞。
人类毛发扫描电镜照片
• 毛发的生长是周期性的,包括生长期和静止期。 新的周期开始时,同一毛囊的毛发就会脱落。睫 毛的生长期约为30天,静止期约为10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