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如何从小山城发展为和成都并肩的西南两大都会的?分析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是如何从小山城发展为和成都并肩的西南两大都会的?分
析如下
早在西汉时期成都就“列备五都”,那时候重庆籍籍无名,远没有现在的地位,实际上直到近代之前,重庆的地位都不及成都,那么重庆是如何崛起的呢?
重庆朝天门
先来说说隋唐之前的重庆。
与沃野千里并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西平原相比,川东地区“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碳燔灼,山水皆有瘴而水气尤毒”(宋《吴船录》)。
隋唐前,川东地区大片土地尚未开发,有的地方还以渔猎经济为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从公元前316年秦国灭掉位于重庆地区的巴国,设置巴郡,筑江州城开始,到北宋以前的上千年历史中,重庆主要作为四川盆地向东的战略枢纽。
所以北宋中期以前,重庆尽管在军事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经济上远落后于川西,乃至川北嘉陵江中游地带。
故而重庆的作用在此时仅限于屏卫政治,川西平原地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川东。
正如《重庆府志》所载:“府据三巴之腹,壤会二江之洪流,水陆交冲,山川刚险,从来为战守必争之地。
”
重庆洪崖洞
政治地位上,秦汉至五代时期的江州(重庆),是川东地区的军政中心。
但到了隋唐时期,这一地位已丧失,降为普通州郡,远不如川西的成都。
那时候的重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活条件也不好,朝廷把这里当作官员的贬谪之地,就像宋代的广东和海南一样。
也正是从隋唐开始,重庆触底反弹,进入了全面开发阶段,商贸属性开始加强。
这一时期,大批汉族移民重庆地区,当地居民也加速汉化。
北方汉族移民引入了新的开垦耕作技术,让重庆的丘陵地带也得到了开发,人口大大增加,导致原有的行政系统都无法管理当地。
据研究重庆地方史的学者统计,仅唐代,重庆地区新设县就达19个。
和人口爆炸的明清时期相比,县的数量也不相上下。
重庆三峡之巅
到了宋代,重庆地区已经发展为四川旱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另外,包括丝织业、陶瓷业、井盐业等在内的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川东地区的商品流通逐渐以重庆为中心,从此奠定川东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中心地位。
唐中期前,全国经济重心在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北方地位更加重要。
所以,走蜀道从关中甚至陇右进入四川的商贸活动比较多,便带动了川西的发展,让成都和川北地区在盆地内一马当先。
到了宋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治重心也东移,在此时代背景下,重庆真正发挥出了独特的区位和水运优势。
到南宋,重庆已成为大都会,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
后来随着晚清重庆开埠,抗战时期成为陪都,“三线建设”时期成为重点发展城市,90年代成为直辖市……重庆成为和成都并肩的西南两大都会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你认为重庆能发展为西南大都会的原因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