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藤造人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 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 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对女娲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写出她对人类产生的喜悦之情。 这种喜悦的感受,来自对生命的创造和生命所呈现出的勃勃 生机。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
背 在的题目。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
景 展
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
示 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
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力
女娲造人
新课导入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那么这些 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 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 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 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秘。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 我们学习。
(1)具有爱心,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免受灾难之苦 ,辛辛苦苦炼石补虑周到,为了不让补好的天空再倒塌,便斩 下大乌龟的四脚,让它们立在大地的四方;
板书设计
缘由:世间荒凉—有了造人的想法
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 现了人类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的程度。由于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 世界,便通过神话加以解释。所以,神话并非现 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和 空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特点:
(1)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2)神话富有空想的情势。 (3)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作者展示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 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 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 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 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 术名誉。
女娲( wā) 澄澈 ( chénɡ chè)
抟(tuán) 绵延(yán )
捏( niē) 开辟( pì ) 莽莽榛榛( mǎng mǎng zhēn zhēn )
女娲造人
原因: 感到孤独荒凉 揉团黄泥造人
过程 挥溅泥点造人 男女婚配造人
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加以说明。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惫了……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了女娲也有人的喜怒之情,会笑、会 假装生气。语言十分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 造力的人,而不是一个神。
写女娲水中照影的情节起什么作用?
内
容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展
作用,用来引出后文
示
女娲造人一事。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思索之苦、思 索时间之长。“绵延”一词写出了人类繁 育的延续不断。为解决人类的延续问题, 女娲让男女配合,繁育生息。这一想象非 常奇特,体现了女娲既有神的威力,又有 人的思想,使故事自然而真实。
……可是单单没有人类……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 气蓬勃起来才好……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 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 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孤独寂寞;女娲想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 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解释下列词语含义
开辟: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掘起:挖起。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兴高采烈:兴趣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气势: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 豪迈的)。 安慰: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逸。 筋疲力尽:表示疲惫的程度很深。 绵延:延续不断。
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 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大胆奇特 通情达理
想象
女娲 造人
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的化身。女 娲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神”,但是她也有 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和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 上,我们看到的神话的情节虽然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 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 第二层(5-16):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层(17-18):女娲为了让人类长久绵延,想出让男女 配合,繁育生息。
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 叫“人”?
“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 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 由此而来。
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
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 来好像有一种管理宇宙的特殊气势。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女娲用了两种方法,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 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筋疲力尽;后来她用一条枯 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 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后一种方 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1.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2.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揉黄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3.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育生存的好办法?
男女配合。
4.课文与《风俗通》相比,它增加了哪些内容?
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b.女娲的心理活动及喜怒哀乐 c.人被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女 娲 造 人
造人过程:女娲用捏泥成团、挥藤洒
泥的方法造人;分出男女,自我繁育
创造生命 的快乐
内容小结
女娲是神,具有特殊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 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同时,她又是人,她有 人的心理、人的感情、人的生活体验。女娲创造人, 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 女娲繁忙疲惫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和伟大 的优秀品质。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 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掘”“掺和”“揉”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女 娲造人的一系列动作和过程,表现了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 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 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 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