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就 (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 中近程运载火箭 。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 战略核导弹。 (4) 1967 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史论总结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志气。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 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研制原子弹的目的,①指1964年10月16日;②说明了中国 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二揭示了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性,③从国 家地位、民族兴旺方面予以说明。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一、二指出,中国领导人在当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依据当时 形势说明理由。 答案 (1)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2)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为了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 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主题二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史料一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六”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面。航 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 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①在党 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史料二 ②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 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 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轻巧识记 编诗句记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逞国威,东方魔稻救粮荒。 银河系列信息化,神舟飞船飞上苍。
学习思考
5.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 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 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什么? 提示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
科学知识。
内容索引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两弹一星”的研制
史料一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②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 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史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 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③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 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标志。”
易混易错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 “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学习思考
1.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什么? 提示 保障国家安全和建设。 2.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 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 提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提示
二、“东方魔稻” 1.发展概况 (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 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 ”, 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 绿色革命 ”。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教材问题解答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两弹一星 1.原因 (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 军事 领域。 (2) 国防现代化 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学习思考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 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提示 (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 提高。
提示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 (1) 1983 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 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 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 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你读史] ①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②经济体制、 科技体制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 [问题思考] (1)“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新中国 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这样说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在各个领域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习思考
4.我国跨入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 “银河-Ⅲ”巨型机诞生。
提示
四、“神舟”号飞船 1.载人航天
2003 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杨利伟 顺利地送 入太空,中国成为第 三 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意义 (1)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 元的经济效益。 (3)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 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