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师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背诵清单+对点训练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背诵清单
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启示):(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对点训练
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哪位皇帝开创的?()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排除A项;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排除B项;“开元盛世”不是唐中宗开创的,排除C项。

故选D 项。

2.(2021·天津津南·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
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古代的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深刻认识到君舟民水的关系,对百姓存有敬畏之心,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以此来稳固统治,这与“君舟民水”最接近,C项正确;材料中“君舟民水”强调的是君民关系、以民为本,“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于政事,戒奢从简”“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3.(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七年级期中)《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

与这一理想最契合的太宗言论应是()
A.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B.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
【答案】C
根据“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可知强调的是虚心纳谏,以民为本,所以与之接近的唐太宗的言论应该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体现了民本思想,C项正确;A项体现了重农,B项体现了选贤,D项体现了开明的民族关系,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项。

4.(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讲“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这则材料说明唐太宗执政期间,重视
A.制度创新B.文化教育事业C.发展农业D.选拔使用人才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如果所有人都能衣食无忧,生活富足,那么我即使不听管弦之乐(指生活中的享受事物),也会乐在其中。

这反应了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重视民生的思想,能够忧人民之所忧,C项正确;制度创新指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文化教育事业、选拔使用人才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项。

5.(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

”这段材料说明
A.唐太宗能吸收隋灭教训,从善如流B.唐朝初年,人才济济,经济繁荣
C.唐太宗用人唯贤,不拘一格D.唐朝初年,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把魏征比作“知得失”的镜子,从而说明唐太宗能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找到治国的经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魏征的评价,不能体现唐朝初年人才济济和用人不拘一格,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排除D项。

故选A项。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背诵清单
1.称帝:是唐高宗的妃子,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
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对点训练
6.(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史书评价武则天统治有“贞观遗风”。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武则天推行唐初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C.武则天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D.武则天残酷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和旧贵族
【答案】B
【详解】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行唐初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所以说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B项正确;A选项,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片面化,不能当做主要依据。

排除A项;武则天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说法正确,但是不能作为武则天时期有“贞观遗风”的根据,排除C项;武则天打击老臣,没有明确体现出武则天的功绩,排除D项。

故选B项。

7.(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被宋庆龄评价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得到肯定的原因是()
A.亲自考核地方官吏B.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C.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D项正确;唐玄宗亲自考核地方官吏,排除A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与武则天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排除C项。

故选D。

8.(2021·辽宁老边·七年级期中)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采取的统治手段不包括:
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
C.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发展生产D.他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A、B、C选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D项。

9.(2021·辽宁宏伟·七年级期中)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A.设进士科B.设太学C.八股取士D.设殿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设置殿试制度,D项正确;隋炀帝设进士科,排除A项;汉武帝设太学,排除B项;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的制度,排除C项。

故选D项。

10.(2021·广西靖西·七年级期中)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唐朝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B
【解析】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B项;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渊,故排除A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故排除C项,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故排除D项。

故选B项。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背诵清单
1.措施: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注重官吏考核)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对点训练
11.(2021·广西宁明·七年级期中)“开元初……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这里所描绘的社会景象被称为()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贞观遗风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开元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

“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说明经济繁荣。

由此可知这是开元盛世,D正确;开皇之治的年号是开皇,排除A项;唐太宗在位时期的年号是贞观,排除B项;贞观遗风对武则天的评价,排除C项。

故选D项。

12.(2021·江西·九江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该诗称颂的是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

材料中的诗是对“开元盛世”的描述,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开创的治世,隋文帝开创的治世被称为“开皇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治世被称为“贞观之治”,排除ABC。

故选D。

13.(2021·辽宁鞍山·七年级期中)“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
不闭,道不拾遗。

遂达臻全盛。

”材料中描述的这段时期是()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可知这段时期是武则天统治之后,姚崇、宋璟是唐玄宗前期的宰相,由此可知材料描述的应该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故选C;唐太宗统治时期是在武则天之前,排除AB;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皇帝耽于享乐,导致国势走向衰微,与“遂达臻全盛”不符,排除D。

14.(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先进,国力强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为对外交往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是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项。

故选B。

15.(2021·福建新罗·七年级期中)“一方面是因为前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打下深厚的基础,另外就是在唐玄宗年轻的时候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以上内容反映了开元盛世的
A.原因B.表现C.结果D.影响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基及唐玄宗的个人因素推动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对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的描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开元盛世的表现、结果及影响,BCD项排除。

故选A。

素养提升
【知识延伸】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共同点
1)都重视人才的选拔。

2)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

3)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4)重视民族关系。

5)统治期间,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启示:
1)要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2)要重视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选拔人才。

3.盛世之治
相关名言:
(1)民本思想:
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②“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
(2)用人:
①“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
②“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3)民族关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4)纳谏:
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2018.3)
②“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5)法治:“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难点突破】唐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纳谏,政治清明。

2、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经济发展繁荣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5、文化繁荣,科技领先
6、对外开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7、个人因素:统治者励精图治、个人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