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滨江化工园区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滨江化工园区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建议
高二(7)张璐研究小组
【研究目的】
常州滨江工业区隶属于常州国家高新区,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通过的专业化工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15 平方公里,遵循“外向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营造生产与生态平衡,走经济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石化下游产品及产品后加工的产业集中区。
园区依托常州雄厚的化学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以苯、氯碱为核心的基本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等。
(1).苯核心的产业链
(2).氯碱为龙头的产业链
(3).苯酚产品链
(4).丙酮产品链
(5).主要入园产品:
园区一期8平方公里基本开发完成,已经形成一批规模产品,如氯碱、苯乙烯、EPS、PET、PVC、甲醛、苯酐、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富马酸、马来酸等生物化工产品系列。
二期7平方公里,地块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到位,可为国内外项目入驻提供良好平台,目前已经引进了苯酚、丙酮、异丙胺、玻璃纤维、碳素纤维等一些基本化工原料和化工新材料项目。
化工园区的建设的确为常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注意到园区内企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是
不可忽视的。
我们探究学习小组希望通过这次对化工园区的调查研究,探求一个有较完备配套基础设施的工业园区何以对环境有如此污染影响并初步揭示其原因,提出污染治理的有关建议。
【研究过程】
由于人手有限,为提高效率,我们主要采用分组采样分析、走访当地居民、请教专家论证和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关于化工园区相关企业投产前后环境质量变化,化工园区规划和产出的资料,最后由张璐等整理成文。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张璐等13位同学
【研究成果】
一、化工园区规划概况及现状综述
(一)、概况
常州滨江工业区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规模、基础最为雄厚、市场容量最大、投资环境最优越的地区,也是中国石化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园区位于常州市北部,临长江而建,长江常州港——天然的深水良港直接服务于广大的腹地企业。
园区水、路、空立体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北濒长江,南接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西通京杭大运河、常州民航机场,338省道、常泰高速通道贯通全区,区域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空间较大,是建设大中型化
工项目的理想之地。
常州市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等门类齐全的化工生产体系。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化工行业着力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精细化工率逐年上升,达到55 %。
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化工行业的发展后劲和产业优势也日趋突出,逐步成为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精细化工已被常州政府列为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目前已形成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特色明显.在化工某些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
滨江工业区(化工园区)主要企业
目前整个园区执行四类水质标准,主要功能为工业用水及区内雨水、生活污水的接纳。
工业污水经企业预处理后,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场进行二次处理达标后排放。
园区共建有雨污收集管道,污水管为600mm玻璃钢夹砂管。
管网覆盖率占投产企业90%左右。
建有三个污水泵房,总容量为200m3。
(二)、现状
1.主要特点
(1)、基础化工快速增长,重点企业支撑有力
常州化工的基础化工产品主要有1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8万吨/年盐酸,8万吨/年液氯,2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苯酚、12万吨/年丙酮,12万吨/年顺酐,6万吨/年DMF和20万吨/年硫酸。
其中烧碱产量名列全国同行前十位,顺酐规模全国第二,DMF 规模和产量全国名列前茅。
(2)、生物化工异军突起,食用有机酸系列产品发展迅速
现代生物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三大技术之一,已成为化工领域战略转移的目标。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采用固定化细胞(酶)和手性技术以顺酐为原材料先后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化产品如食品级富马酸,食品级L-天冬氨酸, 食品级L-苹果酸,食品级DL-苹果酸,L(+)-酒石酸,L-肉碱,丙酮酸,D-对羟基苯甘氨酸,S-3-羟基-y-丁内酯,冬虫夏草等。
产品均采用国家先进标准生产,并获得“KOSHER"认证,80%的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三年公司呈跳跃式发展,生产规模国内领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已在香港创业板块上市。
(3)、精细化工率逐步提高,特色明显,门类齐全
常州化工经过多年发展,精细化工率逐年上升,达到55%,高于全国平均40%水平精细化工已成为常州化工经济新的增长点,约占常州经济总量的12%。
目前品种比较齐全,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优势的精细化工产品有高效低毒农药:
氯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全国规模领先,古全国出口量的90%,脲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特异性杀虫剂,拟除虫菊酯,刹菌剂等;有机胺类产品:三乙烯二胺,无水哌太嗪1000t/a,填补国内空白,国内生产规模领先,羟乙基乙二胺1200t/a,EDTA及其盐类3000t/a,氯代异氰尿酸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哈和三氯异氰尿酸30000t/a,产量和规模全国领先,世界第四:有机高分子材料:瓶级聚酯切片600000t/a,PU仿皮1000万m/年,PU系列产品100000t/a,铸造树脂5000t/a,聚酰胺膜3000t/a,PVC30万t/a:有机中间体产品群:卤代苯甲酸系列,卤代脂肪酸酯系列,二硝基苯甲酸:各类纺织印染助剂10000t/a;无机金(银,钯)盐系列;涂料等。
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是规模大和综合实力强的涂料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苏省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涂料生产能力80000t/a,涂料及染料中间体8000t/a:水处理剂:在品种和产量上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销售收入约占全国总量的54%。
化工园区现共有企业80多家,以化工企业为主。
据统计,企业污水日进管量不足1万吨,不到实际用水量的40%,即大约60%工业废水进入园区河道式地下水。
其中,河水质量最差时PH仅为3左右,COD cr超过500mg/L,水质带色明显,伴有异味,远远超过地面四类水标准。
河流依靠每日四次拉闸放水来保证水质。
据环保部门对园区检测,发现雨水管PH最小时仅为1.36,COD最高时竟达1735 mg/L。
在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例如2002年,园区内一企业的硫酸输送管破裂,造成大量硫酸外泻,酸雾笼罩全盖北,迫使许多工厂停工,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除此以外还有噪声、废渣等诸多问题,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
二、园区污染原因分析
根据分组采样分析结果、走访当地居民、请教专家论证和查阅资料的方法,我们学习小组分析后认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1.园区特有的地质、地貌
由于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前原本是沿江滩涂,土质为沙性土质,所以地表水资源丰富,地面河道、沟渠较多。
在开发建设时,使用泥浆及塘渣覆盖,致使土地基础不良,因而形成多个地下河。
加上园区建设初期,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使地下河水质被严重污染,ph值常为1左右。
2.基础设施存在诸多问题
(1)投入不足。
工业区三个污水房,只有一个投入使用,污水可蓄量与实际污水产生量之间的矛盾严重,且许多污水设施都不能正常运作。
污水管口径仅为600 mm,很难满足园区内企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市水环境整治的进一步深入,污水进管的大量增加。
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2)建设滞后,园区内的排污管线对个别企业未能铺设到位。
(3)管理薄弱。
(4)环境监管力量软弱。
3.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偷、漏排现象严重
在我市环保部门于今年进行的一次突击检查中,被检查的39家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偷、漏排现象。
有的企业雨水管水质经检测cdp达8000mg/L,ph小于1,色度更是超千倍,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企业在项目规划建设时,对清污分流不予重视,未按相关要求建设有效的雨污分流系统,或雨污不分,致使污水通过雨水管排放并进入地下水系河道。
如某有限公司,日污水进管量为150吨,仅为实际水量的3/32,即有大约1550吨污水通过雨水管而进入河道。
对该厂雨水管的检测有利的说明了这一点。
(2)迫于污水达标进管的压力。
在80家企业中,废水治理设施配套率仅为53.3%,部分企业虽有配套设施,但难以实现达标进管。
因此,运转设备的少,达标进网的就更少了。
通常是使用清水稀释,同时将部分高浓度母液排入河道。
4、受经济利益驱动
企业最为市场主体,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但不少企业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根本目标,因而在利益驱动下,不择手段降低成本。
由于技术限制,同时又要保证产品质量,所以,部分企业就节省污水处理费,将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向外直接排放。
同时,又由于处罚与高额利润的巨大差距,使部分企业昧着良心欠“子孙债”。
且部分公司管理人员在明知直接排污后果的情况下,以工人操作失误之类托词敷衍下,当着环境监测人员的面将大量母液用污水泵排入园区内河。
更有甚者,当众宣称:“我就排,你能把我怎么样?”
5、其它问题
随着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增多,废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恶臭、酸雾、氨气、氮氧化物、硫化氢等等,已经威胁到园区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个园区的综合整治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但是,由于化工是我市一大支柱产业,仅园区内医药化工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52.41亿元,创利税8.36亿元,增值占全市GDP7.5%,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且我市积极推动外资引进,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有污染企业涌入我市,政府部分官员对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工业园区环境整治难以进行,这也是造成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园区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1、加大对已受污染水域的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污染范围和程度。
2、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
要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对监测设备做手脚,“两面派”的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对于部分行为恶劣的企业更要请司法部门介入,依法立案侦察,对相关责任人处以刑事处罚。
3、完善审批手续,提高监测效率。
在完善政府部门审批手续的同时,要加大审查力度,对部分不办或少办的企业要坚决要求他们补办,对未能通过审核的企业坚决不允许他们投产。
4、完善园区内的相关基础设施
5、建立“绿化工业”,“生态园区”,进行“绿色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对“工业三废”进行集中,合理处理,提高利用率,进行综合利用。
6、加大法制宣传,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
同时展开环保宣传,使环境保护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
7、对园区进行综合整治。
8、加大舆论监督。
9、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环保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严格源头管理,把“三同时”落到实处。
10、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优秀企业进行一定政策优惠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