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 古人有不同的讲法。
❖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胡马依北风 ,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 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 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 来看,则是说胡马尚 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 枝,你 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 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 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处在渐;
❖ 释义 陈“绎长《 ”诗承谱“》万:余“里情”:真,、指你景路真途走、遥事远啊真,、关走意山真迢,。递。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日”是比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 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泯犹浮云之彰日月。”然 而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以相通的。因为在 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与 夫妻关系相似。如果 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释义: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宽大、人越发
消瘦。
❖ 赏析:“相去日已远”,紧扣前面一句“相去万余里”,
这是对空间的恐惧向对时间的恐惧转化的开始。言别后, 思妇容颜憔悴,首如飞蓬,形容日益消瘦。不说人渐瘦而 说衣带渐缓,从而婉转含蓄地写出久别与长期相思之苦。 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有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 惋叹。
文学史价值
☆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 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 ,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 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 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 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 了极深远的影响。
❖ ❖ ❖ ❖ ❖ ❖ ❖ ❖
弃思浮相胡道相行 捐君云去马路去行 勿令遮日倚阻万重 复人蔽已北且余行 道老日远风长里行 ,,,,,,,, 努岁游衣越会各与 力月子带鸟面在君 加忽不日巢安天生 餐已复已南可一别 饭晚返缓枝知涯离
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处在渐; 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有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 ”这是以“白日”比喻国君;
❖ 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 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就是 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 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 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
❖ 第三种说法,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 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 意都抛开,仅为了诗的承上启下前后衔接效果。
你我。 民歌风格——语言淳朴清新,浅近自然。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空间);
❖ 赏析: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之久(时间)。
“这努两力 句”用作比1为兴)程手度法首副,词效句,果更远五能比够直字表说达更,思强妇烈连的感相人叠思。离四乱之个情。“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首诗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古诗十九首》的另外十八首诗: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 西 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 夜光》、《 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 回车驾言迈》、 《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 去 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 云暮》、《 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 》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王世贞 )”。钟嵘称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 乎一字千金”。刘勰誉之:“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 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 范。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日”是比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泯犹浮云之彰日月。
拓赏相展析去: : 万“余一所里2的解,:谓)各回坐伊在愁人“天忆相在一思水与涯,了一无方君更益”,—生是与—其《别相憔诗悴经离思自·萧弃”葭之,》不,情如自这再己努是也力加思压餐,妇抑保重“不身体送,住留君得发青南春出容浦光的,,以直待伤来白日如相的会之。呼何喊”。 而道我路和 阻你且本长诗来,也会中是面相安的亲可相知“爱的君一对”,怎,么竟当然会指分离女这么主久而人不能公再结的合到丈一起夫呢?,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3)作用: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1)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 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符号在它的传统文化中使 用了很久的时就形成了一个语码,使你一看到它就会产生 某些固定联想。“浮云蔽白日”就是这样一个语码。从《易 经》里“日”这个符号就是国君的象征。所以饶学斌的说:“ 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谓公正之不容迫曲之害正也 ,谗毁之蔽明也。”这是以“白日”比喻国君;以云”比喻谗 间的小人。
从留居者的角度 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 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
❖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 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胡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既指时间又指空间。距离逐渐变远,分离的时间也在变长。 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 ,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 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 的 心“情上刻 言画长得相复生思动,沓下具言体的久,离淋声别漓”尽调—致—。,《孟迟冬寒缓气至的》 节奏汉,清且疲浅,相惫去复的几许步? 伐,给人以沉重的压 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
(如何理解“衣带日已缓”?由此你们联想到哪些曾经学过 的诗句)
❖ 思考:诗中出现两次“相去”,分析有何含义及作用?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空 间);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之久(时 间)。时空结合,前后相互呼应,突出思妇的苦痛和思念 越来越深。
浮云遮蔽日,游子不复返
❖ 释义: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心灵蒙上了一层云翳。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 如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
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相比去如万 张余玉❖里谷,《女各古在诗主天十一九人涯首赏公析》忽“浮然云承陷喻有入所惑深,游深不顾的反,苦点出痛负心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极
赏析: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
❖ 赏析 第比二喻次 、与联“想日和已想远象”的组修:合辞,手相指法夫。隔妻别万离之里久(,时间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的旦旦誓约,
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恰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 释义: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与君生别离从此开始了游子相去日已远闺中人衣带日已缓的相思苦等的日子此诗中说游子不顾返则已经表明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她仍执着地思念着游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怎样跟这个忽忽流逝的时光相抗衡女子唯有让自己多吃饭保重身体这样才有可能等到与游子相聚的那天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思妇诗
所谓思妇诗, 指的是以闺 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 要写作内容的诗歌。东汉 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 乱。文人背井离乡,长期 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 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 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 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 ,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 灵。以思妇之口写离别相 思之情。
聊以自慰的心态。
❖拓展:“悲莫悲兮生别离”——《楚 辞·九歌》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拓展:“所 谓伊人在
水一 方”——《诗经·萧葭》
❖ 释义:从此你我之间相距
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 在天那头。
❖ 赏析:思妇以君行处为天
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 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 “各在天一涯”。表现出 《古诗十九首》的缠绵, 在叙述离别之后进行了反 思。相距万里,道路阻长, 只要有决心走下去,还有 一线希望。但是道路不仅 遥远,而且充满艰险。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 释义: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
枝头。
❖ 赏析: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
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和越鸟尚且思念家乡,远方的人啊, 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尚物有情,何况与人!这两句用比兴 手法,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 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 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 朝南的枝头上筑巢,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 思考: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拓展: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
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去与下文都不甚连 贯的比喻。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 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 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可是,这两句能够 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 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 这种高明的艺术手法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而且,在 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 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 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 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所以,古诗和汉 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
☆ 它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 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社会背景
☆ 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 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 ,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 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 痛苦,就显得 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 》中以夫妻别离、互相 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其表现了士子官场失意、 游子思家、思妇怨情等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 状况, 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度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
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 有人把这两句诗比作思妇之辞。比如张玉谷《古诗十九首 赏析》“浮云承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 白日”指的是游子,“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 惑。如《西厢记》里的莺送张生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 草,再休像此处栖迟。”
❖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客从远方来》 ❖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
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整体概括
☆ 诞生于东汉末年,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作者皆不可考, 南朝梁萧统从传统的《古诗》中选录十九首风格相近的诗 篇,编入《文选》并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之首 ,后世遂成为专名。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 释义:路途那样艰险又那
样遥远,要见面可知是什 么时候?
❖ 赏析:“道路阻且长”承
❖拓展:【《秦风•蒹葭》: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上句而来,“阻”承“天 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 “长”承“万余里”,指 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 此,“会面安可知”!当 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 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 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