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
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2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
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_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3
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2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发表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到大量文艺论著。

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余秋雨,浙江余姚人,美学家、作家和艺术理论家,并曾获“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这信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亦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3、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颂歌集》(获路易十八年金赏赐)、《新颂歌集》等。

剧本有《克伦威尔》、《欧拉尼》等。

小说有《海上劳工》、《一个死囚的末日》、《笑面人》以及最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非惨世界》(1862)、《九三年》(1874)。

其他作品还有《文学与哲学论》《论莎士比亚》等。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_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_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

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

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_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4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风波: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生活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将要。

)
②《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
hang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辈分。

)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泛指军队。

)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开弓,拉弓。

)
②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引。

)
③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取来。

)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召请,召引。

)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避开,退却。

)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引用,援引。

)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名词,前言,序文。

)
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着,顺随。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动词,骑,坐,驾御。

)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介词,凭借,趁着。

)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
4.策
①执策而临之(名词,竹制的马鞭。

)
②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册”,记录。

)
④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

)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名词,计策,计谋。

)
5.审
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

)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随从,顺从。

)
②如土委地(动词,散落,堆积。

)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动词,托付。

)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动词,留恋,爱惜。

)
②则有去国怀乡(动词,怀念,想念。

)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名词,心情。

)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动词,心中藏着。

)
⑤汝姊在吾怀(动词,胸前。

)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动词,揣着。

)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5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

今义:作动词。

)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

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

今义:树木。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
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着前面。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
(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凶恶,厉害。

)
弃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义:行,走路。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这样,却。

今义:转折连词。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不要归咎。

今义:没有罪过。

)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等。

)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
蟹六跪而二螯(古:足,脚。

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
非蛇鳝之_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
_橹。

(古: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
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作为。

今义:认为。

)
赢粮而景从。

(古:背负,担负。

今义:获得,获胜。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义:没有。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

今义:道路,道德。

)
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 _必不如师(古: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