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估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
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四大板块组成,分数145分,加上试卷卷面书写分5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语段,按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
(4分)小试卷大舞台。
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平台,这里是你梦想chíchěng()的绿茵场。
请你lěng jìng()思考,细心作答,愿你梦想成真!
2、填空(12分):
(1)按课文填空:
A.《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派诗人江河。
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小说家
的短篇小说集《》。
C. ,
,欲与天公试比高。
(2)古诗文填空
A、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
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B、了却君王天下事,。
C、鸡声茅店月,。
D、,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E、,西北望,
射天狼。
F、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分别之际,请
你选用恰当的古诗句,表达对同窗好友的惜别
或勉励之
情:。
3.按要求修改下面文字。
(6分)
①那时,我们是快乐的。
②每一个清晨或旁晚,我们亲进大自然,倾听万物的声音,与身边的鸟儿、花儿、小溪交流。
③我们度过的没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笑声。
(④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1)第②句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
(2)第③句有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改为
(3)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
4、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2分)
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他的万物复苏,爱他的春意盎然,爱他的生机勃勃。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积累。
(3分)
(要求:说出名著名称、作者、名著中的某一人物,联系人物的形象对现实社会中阴暗面的东西作出自己的积极行动。
)
初中三年下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活跃着名著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一定会去铲除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一股股“毒瘤”,如接纳未成年人的黑网吧、制假售假的窝点等,还社会一块明净的乐土。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9题。
(14分)
祖母的
葵花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
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
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
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
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
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
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
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
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
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
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
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
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
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
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
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
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
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
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
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
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
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
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
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
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
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
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6.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
分)
.。
7.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4分)
选句序号:[ ]
答:。
8.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9.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
)(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
)(4分)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
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
答:。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
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
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
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
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0.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3分)
“茶马古道”
是。
11.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3分)。
12.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3分)。
13.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12分)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
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
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
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
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
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
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
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
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6.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
答:
17.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
(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18—22题。
(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楚人怜.之()②为天下唱.()
③今或.闻无罪()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9、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杀之以.应陈涉。
B、固以.怪之已。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分)
2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
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5题。
(8分)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
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3)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23、解释下列下列加划线的词。
(4分)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俟他日来取()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2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2分)
四. 写作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60分).
题一:请以“____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在水族大家族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
螃蟹是横着走路,河虾是倒着走路,这种怪异的走路姿势引起了其它鱼类的非议。
身体矫健的银鱼大声地嘲笑说:“螃蟹真笨呀,横着走路遇到障碍物不就过不去了吗?”
聪明的章鱼讥讽道:“河虾更蠢,向前走路多顺啊,可它偏偏倒着走,这岂不是给自己的行动造成不便嘛。
”
螃蟹和河虾听了传言只是浅浅一笑。
它们心里明白,选择什么样的前进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的。
只要自己把握好方向和目标,横着走路或
倒着走路,仍然是一种前进的姿势。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以“走自己的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补全题目;如选题二,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能够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可酌情加分。
温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驰骋冷静
2、略
3、(1)“旁”改为“傍”;
“进”改为“近”
(2)“度过”改为“经过”、“路过”、“走过”、“到过”均可
(3)将“使”删掉。
4、略
5、略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6、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的花。
7、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
(意对即可)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
(意对即可)③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意对即可)
8、表观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
(意对即可)
9、①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不及待的情形)
②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符合老年祖母的特征。
10、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11.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12、“茶马古道”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
动脉;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3、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
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14、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
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15、(1)摆事实(举例论证)(2)四个事例
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
成材,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17、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
我不气不馁,寻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体育中考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
三、文言文阅读
18、爱戴。
同"倡" 首发。
有人。
私自,偷着。
19、C 20、(略) 21、天下苦秦久矣22、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23、这件事于是(就)曾经等待
24、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2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