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第4课时 生态系统的功能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选择题
1.(2013广东理综,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2012海南单科,19,2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2011海南单科,21,2分)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4.(2014安徽示范高中8月摸底,2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简化图,其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主要是指1、2、3、4过程
B.4过程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从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
C.5过程可表示生物群落中的部分物质回归无机环境被生产者再利用
D.若家畜固定的能量为M,则蚯蚓固定的能量最多为0.2M
5.(2014安徽屯溪一中月考,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B.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由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只有光合作用
C.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6.(2014安徽屯溪一中月考,2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7.(2013安徽黄山七校上学期联考,24)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2013江苏徐州第一次调研考试,14)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硫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9.(2013江苏连云港摸底考试,22)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5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N5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C.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0.(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35)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11.(2013河南郑州一模,30)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
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的能量就越少
12.(2013浙江温州八校联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13.(2013浙江绍兴一中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二、非选择题
14.(2013安徽理综,30Ⅱ,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 g·L-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15.(2012山东理综,26,8分)如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16.(2012江苏单科,26,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
前)
2010年(养殖
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13 5 生物量(湿

kg/1
000m2)
560 20
浮游藻

物种数11 20 生物量(干
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15 8 生物量(湿

kg/1
000m2)
30 750
虾、贝
等小型动

物种数25 8 生物量(湿

kg/1
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