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件 教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 独特性。生命的独特性为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潜
在的基础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 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
特性的综合体现。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标准,摧残了 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和心理问题大量出现。
(二)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
第二: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无不受到社会及各个 时代的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 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 所具有的作用。
(一)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2、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3、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4、对教师教学的定向作用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 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 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教育学的萌芽
•柏拉图《理想国》 中国无名氏《学记》
二、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康德《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洛克 《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的个性化
• 二 教育要素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相 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一)教育者
无意中对孩子形成影响的父母是不是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为什么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
(三)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形式与 内容的统一。
• 三 教育形态
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
•3、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使个人准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一致
•4、学会认同身份并自觉按照角色规定的行 为规范办事。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 的发展。
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无能的,但这种生物意义上的脆弱性,正 是人之力量的基础,也是人所独有的特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弗洛姆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 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 和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来,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 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一)教育促使个体社会化: •1、学习生活技能 •2、内化社会文化:接受和认同一定社会的文化
教育学
石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tion 甲骨文 e 是前缀 “从……出” “教” ducare 是词干 “ 引导、带领” “学”
(三) “教育”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从社会的角度 从个体的角度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 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就是形成人力 资本的重要因素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硅谷 中关村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一种情况: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期,教 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现存学校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 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受教育是为了获取某种外在利益,而不是回应生命发展的
需要,教育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一种痛苦和恐 惧)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 2、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三、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教育学 杜威 教育即生活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
•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三岁看老 不打不成材
•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 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 化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不同的教育形态。
(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Home Schooling
民族传统
社会传统
社会风气
国民性
(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 会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欧洲黑暗的中世纪 (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中国封建宗法统治时期
第二种情况: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由 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 关系失调,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意蕴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 期实现的结果。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 产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性都越来越高,教育 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越来越大
(二)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上述功能,是相互联系、综合体 现的。都不是单一表现出来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1、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2、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 生产、管理日益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劳动 者的质量规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