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养猪存在问题及改进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房养猪并未形成规范模式,部分养猪场建造3、4
及5层,部分养猪场会建造至8、10层等。相同养殖规模 下,楼层越低,投资成本会越高,楼层越高,总体成本 反而降低。但由于缺乏标准的建设模式,以致大部分猪 场建设并不统一,管理混乱,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无法 获得预期运营效果。 2.3 技术管理不到位
楼房养猪对技术配套要求更高,应采用严格的生物 安全管理措施。实际养殖中,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可行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组织猪场技术与生产管理 人员积极参加系统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效率与安全性。
作者简介:张健梅(1971-),女,广州广州人,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160
·2020.22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比例,在改善场区气候环境,保证生态绿化效果的基础 上,就地转消有机肥料,实现绿色种植。有条件企业, 还可以打造养猪文化体验区域,引导员工深入了解养猪 知识,增强职业认同感[2]。 3.2 关注猪场内外部环境
4 结束语
养殖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效采用智能化楼房 养猪模式,配套设置养殖工艺流程、机械设备及工程建 设等,且设计期间保证生物安全度,创造良好的气候环 境,分批次管理猪群,最终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建设 生态环境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俊良,侯利利,覃锦华.楼房养猪模式成为解决疫病防
控问题的新选择[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1): 74-75. [2] 佘德勇,卓明雪,刘瑶,等.新型多层楼房式猪舍智能化机 械清粪系统的设计[J].猪业科学,2020(3):104-106. [3] 高云,刁亚萍,林长光,等.机械通风楼房猪舍热环境及有 害气体监测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8(2):239-240.
养殖人员应结合楼层情况,设置饲料运输方案与料 塔位置,保证料塔集中与分散管理,且根据料塔容积确 定猪群存量。8层以上楼房应采用分段式分塔气动输送 饲料系统,实现远距离稳定运输,便于联网效果。 3.3.3 小气候环境调控系统
养殖场应结合猪只生理需求与环境温度情况,设置 合理养殖温度。根据楼房养猪的生物防控要求,针对不
养殖人员应构建全自动机械刮粪系统,连接往复式 机械清污与自动化控制装备,实现自动化清污,由根本 上分离固液,避免因污物滋生细菌,产生有害气体, 充分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养殖 环境,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保证源头上分类污物,实 现资源化管理。同时,还应在猪床或漏缝地板下建筑槽 坑,嵌合平底槽坑,保证1.4~2.8 m宽度,牵引向上刮 粪机,以充分刮干净鲜干粪,回收至路管网中。为实现 全自动清污,还应连接自动控制系统与机械刮粪机。 3.4 严格收集处理三废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楼房养猪存在问题及改进技术
张健梅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畜牧兽医站,广州 510850)
摘要:目前楼房养猪已经成为养殖业主流话题,为更好地遵循猪的生理学特征,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为养殖人员带来更大 的经济效益,该文分析楼房养猪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技术。 关键词:楼房养猪;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F325.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22.079
养殖人员应采用小单元、小循环的养殖模式,保证 产品专业化,以楼层为单位为粪便处理、病死猪收集等 工作设置单独通道。设计工艺流程时应保证楼层全程 养猪,将后备公母猪、产仔哺乳、仔猪保育及生长育肥 等不同猪只进行分类,安排在不同楼层,实现产品的专 业化管理,避免猪群在上下层之间流动,细化作业分 工,全方位增强楼层面的生物安全程度。在工艺专业化 与产品专业化设计期间,还应配备与产能相一致的母猪 数量,并适当增加后备公母猪,保证异常处理与正常淘 汰。同时,还应针对猪场情况科学编制猪舍栏圈的使用 计划,衔接母猪繁殖生理周期与猪栏位周转时间,满足 繁殖节律要求。此外,楼房养猪工艺设计期间,还应增 加人猪流通安全体系、饲料运输体系、气候调控体系及 污物收集体系等。 3.3.1 人猪流通安全体系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echniques of Building Pig Raising
Zhang Jianmei (Shil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850,China)
同季节、不同类型猪只以及不同饲养密度等因素,保 证舍内通风效果,综合使用组合开机与风机变速模式。 当流行重大传染疾病时,应以楼层为单位,构建独立运 行的通风系统,包括纵向通风、横向通风以及混合通风 等模式,通风进口包括窗口、天花板或地道等。相较分 散通风,集中通风效率更高,且负压通风效果更佳,养 殖人员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为消除舍内排出空气 气味,还可以将排气净化装置安装至排气风机端口,设 计复合型网状湿帘布或塑料水帘过滤墙系统,将网状滤 料安装至风机端口,在滤料上喷洒除臭剂,充分吸收臭 气,避免污染环境。 3.3.4 污物处理收集系统
0 引言
猪场建设土地稀缺,开始实行楼房养猪模式,但猪 舍使用期间也存在较多问题,如粪尿腐蚀影响梁柱结构 稳定性、通风设计效果不佳等。养殖人员应根据自身情 况进行完善改进,引入先进的楼房养猪技术。
1 优势
首先,节约土地资源,目前猪舍大多采用单层平面 建筑,随着楼层逐渐增加,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 分利用空间资源。其次,减轻环境污染,楼房养猪模式 将粪便集中于管道中处理,保证场区干净整洁,降低环 境污染程度。再次,有效控制疫情,养殖人员可以购入 先进的养殖设备,并制定严格可行的隔离消毒机制与防 疫机制。最后,实现转型发展,我国养猪行业正处于转 型时期,楼房养猪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猪舍机械 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管理[1]。
Abstract:At present,building pig breeding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opic in the breeding industry.In order to better follow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gs,ensur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breed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building pig breeding,point out improvement techniques. Key words:building pig breeding,technology,improvement
2 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楼房养猪大多存在设计问题,建造楼房时仅为简单
叠加,共用人、猪、物料进出系统,很容易发生交叉感 染问题。同时,猪舍养殖密度较大,舍内空气质量较 差,猪群极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未配套设置空气除臭系 统、病死猪处理系统等,高楼养猪会散发出很大臭味, 传播较远,极易引发环保纠纷问题。 2.2 缺乏标准模式
鲜干猪粪、排泄尿液、消毒用水及舍内废气等均属 于三废范围,养殖人员应遵循生态化、低排放、低污染 原则,严格处理,将固液分离,并实行废弃物处理技术 路线,在猪舍内进行固液分离,并终端制造肥料,保证 农业种植。目前我国养猪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养殖人 员应设计专业产业链,实现配套种植,在提高养殖效率 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脚步。
养殖人员应以楼层为单位,为工作人员与猪只设置 单向、封闭流动的专用通道,每批次工作人员必须经过 洗浴更衣换鞋后才可进入猪场,且配备专门的工作间 与休息室。猪只进圈时应进行药液淋浴、带猪消毒。同 时,还应为猪只通道增加地漏导流液态物密闭管网,并 独立设置人员与猪的专用升降电梯,严格做好消毒与管 理工作[3]。 3.3.2 饲料运输系统
3 改进技术
3.1 科学规划布局分区 建造楼房养猪场时应遵循健康养殖、生态优先、持
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避让限养区或禁养区,在闲置地或 半闲置地区域建造,并结合种植工作,有效处理粪污。 楼房养猪场应保证猪群健康,实现生物安全。一是建造 辅助生产区,分类贮存饲料并高温灭菌,做好饲料质量 检测工作,猪舍外500 m远区域设置辅助生产区,建造 物资车辆、饲料的洗消中心,并针对猪群外售转运工作 设定合理的设施设备。二是建造生活管理区,配置文化 活动与职工宿舍、办公场所及生活设施,有效处理生活 垃圾,并严格洗浴消毒。三是建立隔离环保区,做好液 态、固态物体的回收处理工作,配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车间、病猪隔离车间以及有机肥制作车间等。四是建 设种养结合区,建设用地与种植用地保持1∶(3~5)
2020.22·
161
猪舍内应定期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冬季建设沼气 热源循环供暖系统,夏季增加“湿帘负压”系统,充分 降温。同时,养殖场应分离净污道、分离雨污水、分离 固液物质,在满足疫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设定相对独 立的物料净化线路,重点保证养猪场的独立性、单向性 及闭环性,包括进猪与出猪流动线路、人员流动线路、 饲料运输线路、固液态污物运输线路及病死猪流动线路 等,在结合建筑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实现生物安 全。 3.3 生产工艺与楼房设计配套
及5层,部分养猪场会建造至8、10层等。相同养殖规模 下,楼层越低,投资成本会越高,楼层越高,总体成本 反而降低。但由于缺乏标准的建设模式,以致大部分猪 场建设并不统一,管理混乱,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无法 获得预期运营效果。 2.3 技术管理不到位
楼房养猪对技术配套要求更高,应采用严格的生物 安全管理措施。实际养殖中,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可行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组织猪场技术与生产管理 人员积极参加系统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效率与安全性。
作者简介:张健梅(1971-),女,广州广州人,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160
·2020.22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比例,在改善场区气候环境,保证生态绿化效果的基础 上,就地转消有机肥料,实现绿色种植。有条件企业, 还可以打造养猪文化体验区域,引导员工深入了解养猪 知识,增强职业认同感[2]。 3.2 关注猪场内外部环境
4 结束语
养殖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效采用智能化楼房 养猪模式,配套设置养殖工艺流程、机械设备及工程建 设等,且设计期间保证生物安全度,创造良好的气候环 境,分批次管理猪群,最终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建设 生态环境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俊良,侯利利,覃锦华.楼房养猪模式成为解决疫病防
控问题的新选择[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1): 74-75. [2] 佘德勇,卓明雪,刘瑶,等.新型多层楼房式猪舍智能化机 械清粪系统的设计[J].猪业科学,2020(3):104-106. [3] 高云,刁亚萍,林长光,等.机械通风楼房猪舍热环境及有 害气体监测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8(2):239-240.
养殖人员应结合楼层情况,设置饲料运输方案与料 塔位置,保证料塔集中与分散管理,且根据料塔容积确 定猪群存量。8层以上楼房应采用分段式分塔气动输送 饲料系统,实现远距离稳定运输,便于联网效果。 3.3.3 小气候环境调控系统
养殖场应结合猪只生理需求与环境温度情况,设置 合理养殖温度。根据楼房养猪的生物防控要求,针对不
养殖人员应构建全自动机械刮粪系统,连接往复式 机械清污与自动化控制装备,实现自动化清污,由根本 上分离固液,避免因污物滋生细菌,产生有害气体, 充分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养殖 环境,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保证源头上分类污物,实 现资源化管理。同时,还应在猪床或漏缝地板下建筑槽 坑,嵌合平底槽坑,保证1.4~2.8 m宽度,牵引向上刮 粪机,以充分刮干净鲜干粪,回收至路管网中。为实现 全自动清污,还应连接自动控制系统与机械刮粪机。 3.4 严格收集处理三废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楼房养猪存在问题及改进技术
张健梅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畜牧兽医站,广州 510850)
摘要:目前楼房养猪已经成为养殖业主流话题,为更好地遵循猪的生理学特征,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为养殖人员带来更大 的经济效益,该文分析楼房养猪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技术。 关键词:楼房养猪;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F325.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22.079
养殖人员应采用小单元、小循环的养殖模式,保证 产品专业化,以楼层为单位为粪便处理、病死猪收集等 工作设置单独通道。设计工艺流程时应保证楼层全程 养猪,将后备公母猪、产仔哺乳、仔猪保育及生长育肥 等不同猪只进行分类,安排在不同楼层,实现产品的专 业化管理,避免猪群在上下层之间流动,细化作业分 工,全方位增强楼层面的生物安全程度。在工艺专业化 与产品专业化设计期间,还应配备与产能相一致的母猪 数量,并适当增加后备公母猪,保证异常处理与正常淘 汰。同时,还应针对猪场情况科学编制猪舍栏圈的使用 计划,衔接母猪繁殖生理周期与猪栏位周转时间,满足 繁殖节律要求。此外,楼房养猪工艺设计期间,还应增 加人猪流通安全体系、饲料运输体系、气候调控体系及 污物收集体系等。 3.3.1 人猪流通安全体系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echniques of Building Pig Raising
Zhang Jianmei (Shil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850,China)
同季节、不同类型猪只以及不同饲养密度等因素,保 证舍内通风效果,综合使用组合开机与风机变速模式。 当流行重大传染疾病时,应以楼层为单位,构建独立运 行的通风系统,包括纵向通风、横向通风以及混合通风 等模式,通风进口包括窗口、天花板或地道等。相较分 散通风,集中通风效率更高,且负压通风效果更佳,养 殖人员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为消除舍内排出空气 气味,还可以将排气净化装置安装至排气风机端口,设 计复合型网状湿帘布或塑料水帘过滤墙系统,将网状滤 料安装至风机端口,在滤料上喷洒除臭剂,充分吸收臭 气,避免污染环境。 3.3.4 污物处理收集系统
0 引言
猪场建设土地稀缺,开始实行楼房养猪模式,但猪 舍使用期间也存在较多问题,如粪尿腐蚀影响梁柱结构 稳定性、通风设计效果不佳等。养殖人员应根据自身情 况进行完善改进,引入先进的楼房养猪技术。
1 优势
首先,节约土地资源,目前猪舍大多采用单层平面 建筑,随着楼层逐渐增加,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 分利用空间资源。其次,减轻环境污染,楼房养猪模式 将粪便集中于管道中处理,保证场区干净整洁,降低环 境污染程度。再次,有效控制疫情,养殖人员可以购入 先进的养殖设备,并制定严格可行的隔离消毒机制与防 疫机制。最后,实现转型发展,我国养猪行业正处于转 型时期,楼房养猪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猪舍机械 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管理[1]。
Abstract:At present,building pig breeding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opic in the breeding industry.In order to better follow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gs,ensur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breed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building pig breeding,point out improvement techniques. Key words:building pig breeding,technology,improvement
2 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楼房养猪大多存在设计问题,建造楼房时仅为简单
叠加,共用人、猪、物料进出系统,很容易发生交叉感 染问题。同时,猪舍养殖密度较大,舍内空气质量较 差,猪群极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未配套设置空气除臭系 统、病死猪处理系统等,高楼养猪会散发出很大臭味, 传播较远,极易引发环保纠纷问题。 2.2 缺乏标准模式
鲜干猪粪、排泄尿液、消毒用水及舍内废气等均属 于三废范围,养殖人员应遵循生态化、低排放、低污染 原则,严格处理,将固液分离,并实行废弃物处理技术 路线,在猪舍内进行固液分离,并终端制造肥料,保证 农业种植。目前我国养猪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养殖人 员应设计专业产业链,实现配套种植,在提高养殖效率 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脚步。
养殖人员应以楼层为单位,为工作人员与猪只设置 单向、封闭流动的专用通道,每批次工作人员必须经过 洗浴更衣换鞋后才可进入猪场,且配备专门的工作间 与休息室。猪只进圈时应进行药液淋浴、带猪消毒。同 时,还应为猪只通道增加地漏导流液态物密闭管网,并 独立设置人员与猪的专用升降电梯,严格做好消毒与管 理工作[3]。 3.3.2 饲料运输系统
3 改进技术
3.1 科学规划布局分区 建造楼房养猪场时应遵循健康养殖、生态优先、持
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避让限养区或禁养区,在闲置地或 半闲置地区域建造,并结合种植工作,有效处理粪污。 楼房养猪场应保证猪群健康,实现生物安全。一是建造 辅助生产区,分类贮存饲料并高温灭菌,做好饲料质量 检测工作,猪舍外500 m远区域设置辅助生产区,建造 物资车辆、饲料的洗消中心,并针对猪群外售转运工作 设定合理的设施设备。二是建造生活管理区,配置文化 活动与职工宿舍、办公场所及生活设施,有效处理生活 垃圾,并严格洗浴消毒。三是建立隔离环保区,做好液 态、固态物体的回收处理工作,配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车间、病猪隔离车间以及有机肥制作车间等。四是建 设种养结合区,建设用地与种植用地保持1∶(3~5)
2020.22·
161
猪舍内应定期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冬季建设沼气 热源循环供暖系统,夏季增加“湿帘负压”系统,充分 降温。同时,养殖场应分离净污道、分离雨污水、分离 固液物质,在满足疫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设定相对独 立的物料净化线路,重点保证养猪场的独立性、单向性 及闭环性,包括进猪与出猪流动线路、人员流动线路、 饲料运输线路、固液态污物运输线路及病死猪流动线路 等,在结合建筑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实现生物安 全。 3.3 生产工艺与楼房设计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