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7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
据此回答1-3题。
大会开幕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是
A. 18日20时
B. 18日22时
C. 17日22时
D. 17日20时
2. 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
C. 昼夜等长,昼逐渐变短
D.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3. 与18日相比,24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A. 较大
B. 较小
C. 相同
D. 更趋近90
读图1“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图”,回答4-5题。
4. 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 1:40000
B. 1:200000
C. 1:4000
D. 1:20.000
读图2,回答6-7题。
6.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太阳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地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7. 图中主要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图3,回答8-9题。
8. 流经该地区的洋流主要有
A. 墨西哥湾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北赤道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C. 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
D. 北赤道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9. 该地位于六大板块中的
A. 南极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读50°N纬线(图4)和180°经线(图5)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 甲地该月
A. 农作物冻害严
B. 林中光线较强
C. 沙尘暴盛行
D. 盛行东南季风
11. 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A. 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 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 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D. 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图6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 图6中
A. ①为东南信风
B. ②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C. ③为高空南风
D. ④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13. 当④形成的气压带被同纬度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
A. 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 非渊最南端(34°°S)附近高温于燥
C. 哈尔滨冰雪路面行走困难
D. 大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图7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 据图可知…
A. 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 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 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 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15. 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6. 从降水成因上看,我国的降水大多数属于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17. 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寒潮,大多发生于
A. 隆冬
B. 仲夏
C. 早秋
D. 春季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着我国最大的盐丘。
图8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图9为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
读图回答18-19题。
18. 有关盐丘形成过程中所受作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岩层受到张裂作用
B. 岩层受到风化作用
C. 岩层受到侵蚀作用
D. 岩层受到挤压作用
19. “石芽”的形成过程与下列地貌成因类似的是
A. 风蚀柱
B. 冲积扇
C. 峰林
D. 沙丘
读图10“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 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A. ⑧增加
B. ⑦减少
C. ⑥增加
D. ④减少
21. 为缓解农田旱情,进行人工降雨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①
B. ③
C. ⑤
D. ⑦
图11为某人組织的国內自驾游线路图,据图回答22-23小题。
22. 自驾游程中看不到下列哪种自然景观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温带草原
C. 亚寒带针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3. 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是
A. 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
B. 漠河由于地势高而形成我国气候寒冷的区域
C. 黑龙江由于砍伐森林土地盐碱化
D. 松嫩平原由于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
图12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 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D. 山地
25. 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 海陆间循环
B. 内陆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的艾比湖为内流湖且湖面海拔189米,近几十年来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冬季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图13是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
(1)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试从沙源角度分析成因。
(6分)
(2)说出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自然地理坏境的影响。
(8分)
27. 读图14南美洲甲国简图,回答问题。
(12分)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
请解释其原因。
(4分)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8分)
28. 图15示意北半球某区域11月15日2时海平面气压形势。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在图中画出甲地此时的风向。
(2分)
(2)判断该日乙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6分)
(3)判断此时丙地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6分)。
2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
但土层较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苔原带,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16所示)。
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
(4分)
(2)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6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DBBCD 6-10 CDDCB 11-15 DBDCB 16-20 CDACB 21-25 CDACB
26.(1)冬季河水补给和入湖水量较少的季节,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增加沙源(2分);
耕地面积拉大,土地沙化加重,增加沙源(2分);内流河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湖区周围植
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分)
(2)湖区周围温差加大(2分);降水减少(2分);风力加大(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分)
27.(1)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分);沿海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降温减湿(2分)。
(2)方向:东水西调(自东向西)(2分)。
依据: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2分);西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2分)西部(人口)城市众多,城市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2分)
28.(1)为西北风(偏北风),图略(2分)。
(2)昼夜温差大(2分)。
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2分)。
(3)多阴雨天气(2分)。
丙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上升(2分),水汽遇冷容易凝结,形成降水(2分)。
29.(1)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2分);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2分)
(2)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2分);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少(2分);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