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挫折。
2.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3.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4.认识生命中所蕴含的抵御和战胜挫折的力量。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难点
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投影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歌曲《苦乐年华》。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
师:生活像歌曲中所描述的那样吗?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课文研讨
学生研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挫折?
(2)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吗?
(3)人们对待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4)面对挫折,我们产生些负面情绪正常吗?为什么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5)把生活中的挫折看作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有什么积极意义?
问题提示:
(1)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3)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4)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5)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探究与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下列问题:
(1)“爸爸妈妈外出工作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真想他们!”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2)“考砸了,又挨批评了。
”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3)“他们不理我,好孤独啊!”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问题提示:总的来说,教材中的三个同学描述的事件对于自己来说都可以认为是挫折,但每个人即使经历相同的事件,其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不一定有挫折的感受。
3.拓宽思维
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的“相关链接”,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分别对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进行举例说明。
(2)如果是你,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遭到老师的批评,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3)如果是你的朋友,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与老师发生争执,你会怎么做?
问题提示:
(1)挫折情境:校车上大声讲话被老师批评;挫折认知:与老师发生争执;挫折反应:从车窗跳出造成头部重伤。
(2)例如:接受老师的批评,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不再在车上大声讲话。
(3)例如:劝说朋友不要误解老师的批评,在车上先不要和老师争执;劝说朋友有需要解释的可以等以后和老师说明;让朋友安静地
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避免和老师近距离地直接争执。
4.探究与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问题提示: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课文研讨
学生研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面对挫折,我们生命中有一种怎样的力量?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
(3)面对挫折,怎样做才能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问题提示: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2.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教材第109页的“方法与技能”,思考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有助于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面对挫折,损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板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9课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
《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
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
(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图片及相关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妇女随夫来到沙漠生活。
在海边长大的她难以忍受沙漠截然不同的环境,于是她整天闷闷不乐,写信给他的父亲抱怨。
父亲很快回信,他说两个囚犯从窗户往外看,一个看到了星星,一个看到了泥土。
妇女深受启发,她开始改变生活态度,积极地与当地人交流,并研究当地的植物,最终成了闻名于世的人文生物学家。
就像那位妇女那样,如果仅仅是悲哀,那么你会退缩,会自暴自弃;如果是勇敢面对,那么你会愈战愈勇,最终走出困境。
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当生命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
(1)自主学习:认真熟读教材P105-1110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部分内容,并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
(2)合作讨论: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
(3)小组要求: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小悦参加数学考试,因一道题没解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得粉碎,离开了考场。
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新做了一遍。
为了加深印象,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及原因,用来鞭策自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了什么挫折?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考试失败的挫折。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什么是挫折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④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①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②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③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④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知识点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材料一 20XX年,刘翔在新浪微博发布微博,正式宣布退役。
他在题为“我的跑道!我的栏”的长微博中写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要放弃,只要勇敢去做。
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不懈努力,我将带着运动生涯中所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去再次飞翔。
材料二刘翔在退役仪式上发言说:”跑道上的10个栏架让我不
舍,我个人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退缩过、逃避过、害怕过,始终尽我所能去挑战、去拼搏,虽然
不是每一次梦想都能成为现实,但追求梦想的过程,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自主探究
刘翔在微博中和退役仪式上的表白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①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如何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
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品质。
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可以帮助你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同时可以从中体悟生活智慧、人生哲理。
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和信任的人谈自己的问题,可以舒缓紧张感,在增进信任感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支持,以及一些具体的经验、建议。
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预料挫折情境可能带给你的最糟糕的结果,接受它,你就已经开始转向问题的解决。
④关心、帮助他人。
向处境不利的人们提供帮助,可以让眼前的挫折显得不是那么严重。
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艺,加以培养和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
有了这项专长,你自然就自信心大增,耐挫力也就增强了。
3.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同样,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在挫折中成长。
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生命的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在挫折面前才越发有韧性,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网络构建
课外拓展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生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当堂演练
1.“如果生活只有风和日丽而没有阴云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这说明( A )
A.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挫折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2.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遭遇了人生挫折,应该( A )
①善于调整心态,正视挫折②学会自我安慰,顺其自然
③强调客观因素,自暴自弃④保持乐观态度,勇于应对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人生如同调味瓶,酸甜苦辣伴你行。
万事难尽遂人愿,何不高歌去探求。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A.生活中只有挫折,没有欢乐
B.我们不应该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
C.挫折越多越好
D.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坦然面对挫折,积极进取
4.小平在上小学时成绩非常优秀,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难度加大,竞争对手越来越强,成绩下降了,老师对他的表扬也越来越少,因此,他整日闷闷不乐。
小平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有( B )
①冷静分析原因,找准战胜挫折的突破口②面对挫折急躁不安,一蹶不振
③主动寻求家长或朋友的帮助④承认挫折,任其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她的视力和听力,随后她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她没有消沉,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靠学习盲文,以优越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掌握了五种文字,出版了14部著作。
这说明( A )
A.面对挫折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生命的力量
B.有挫折就会有成功,不经历挫折的人不会成才
C.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D.只有伟人才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6.张海迪说:“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
”这启示我们不管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要( C )
A.处处为自己着想,一切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
B.处处为他人着想,完全不要考虑个人利益
C.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D.知足常乐,不必追求自我超越
7.一位老农养着一匹老马。
一天,老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坑,发出一声声哀鸣。
望着深坑里的老伙计,老农痛心而无奈,他知道自己无力救出老马,但又不忍心它因痛苦而死,于是决定往坑里填土,尽快结束老马的生命。
当老农开始往深坑里填土时,老马吓坏了,但几乎在同时,老马又镇定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它都用力抖掉,然后踩着投下来的土往上走一点。
不知过了多久,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马终于安全回到了地面。
原来是埋葬它的泥土,最终却拯救了它。
(1)故事中的老马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老马临危不惧,坚持不懈,把埋葬自己的土抖落到脚下,并踩着这些土走出了深坑。
(2)这则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①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掘生命的力量。
②面对挫折,我们要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挖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