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编组站工作组织细则摘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编组站技术作业模拟
实验指导书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综合实验中心
2005年3月
第一部分实验教学大纲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关于编组站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集、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掌握编组站技术作业设备的操作程序和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实验的性质与目的
(一)实验性质
本实验属于计算机模拟实验。

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铁路编组站的实际作业情况,帮助学生完成铁路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中各主要岗位的岗位培训。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
1.了解编组站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编组站的配列形式、主要设备及其运用规则与方法等基本情况;
3.了解信号、联锁和闭塞设备在行车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4.了解和体会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方法;
5.了解列车和车辆在编组站内的运行过程;
6.掌握编组站运输生产的整个作业过程;
7.掌握编组站到、解、集、编、发各个生产环节技术作业内容和方法;
8.全面了解和初步掌握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车号员、驼峰调车区长、峰尾调车区长、驼峰值班员和信号员等工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9.掌握正常与非正常情况下编组站列车接发与调车作业的办理程序与方法;
10.掌握编组站作业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
11.掌握驼峰溜放作业的控制和相应设备的操作方法;
12.掌握各项作业过程中车站信号控制台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岗位及其基本内容
(一)实验人员岗位安排
本实验系统提供1个编组站若干个车场的计算机模拟控制台或工作台。

本实验系统可向学生提供车站调度员、驼峰调车区长、峰尾调车区长、内勤车号员、到达场值班员、到达场助理值班员、出发场值班员、出发场助理值班员、峰尾信号员、驼峰值班员和驼峰信号员等工作岗位。

具体安排如图1-1所示。

到达场值班员到达场助理值班员驼峰一楼
信号员
驼峰二楼
信号员
驼峰三楼
信号员
驼峰调车
区长
峰尾
信号员
峰尾调车
区长
出发场值班员
出发场助理值班员
内勤
车号员车




到达场值班员
到达场助理值班员
驼峰三楼
信号员
驼峰二楼
信号员
驼峰一楼
信号员
驼峰调车
区长
峰尾
信号员
峰尾调车
区长
出发场值班员出发场助理值班员
内勤车号员
上行系统
下行系统
驼峰值班员
驼峰值班员
图1-1 编组站作业实验系统岗位分布
车站调度员主要负责制定全站作业的总体计划;驼峰调车区长负责制定解体计划;峰尾调车区长负责制定编组计划和取送车计划,另外也可单独安排一个取送车区长负责取送车计划的制定。

到达场值班员负责安排到达场股道的使用,配合驼峰调车区长安排列车解体,到达场助理值班员负责有关列车调车进路的操作。

驼峰值班员负责解体计划的执行以及调整。

驼峰信号员负责安排溜放进路、溜放车辆的速度控制以及机车上下峰调车进路的办理。

峰尾信号员负责按照编组计划办理调车进路。

出发场值班员安排出发场股道的使用,助理值班员负责办理进路。

内勤车号员负责本系统内到达和出发列车编组的核对工作,如实验需要,内勤车号员还可承担对货票进行分拣的工作。

实验时每调车方向各岗位可安排2名学生实验,必要时可进行岗位轮换。

(二)实验内容
实验涉及编组站到、解、集、编、发各个环节,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设备控制与操作方面
(1)到达场助理值班员
①到达列车接车进路、通过(去五场)进路办理;
②解体车列的推峰作业联系与进路办理;
③机车走行、调机摘挂车组、推峰后退等调车进路办理;
④到达场信号、道岔等设备的操作。

(2)驼峰信号楼值班员(兼信号员)
①驼峰信号的开放、关闭、变换操作;
②推峰作业联系与办理;
③驼峰头部调车信号、道岔等设备的操作;
④通过缓行器的操作控制车组的溜放速度;
⑤机车上下峰调车进路、禁溜线与迂回线取送车进路的办理及相关信号的开放与关闭。

(3)峰尾信号员
①峰尾转场进路、编组调车进路以及其他取送车调车进路的办理;
②转场作业联系;
③峰尾信号、道岔等设备的操作。

(4)出发场助理值班员
①出发列车发车进路的办理;
②编组车列的转场作业联系与进路办理;
③机车走行、调机摘挂车组等调车进路办理;
④出发场信号、道岔等设备的操作。

2.作业计划编制与作业组织方面
(1)车站调度员
①车站工作阶段计划的编制;
②调车场线路使用方法;
③利用车站信息管理模拟系统掌握车站现在车;
④发布各项命令,协调各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

(2)到达场值班员和出发场值班员
①接发车、调车进路(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命令的发布;
②办理接发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及特殊情况下的接发车工作;
③场间作业联系。

(3)驼峰调车区长
①编制解体调车作业计划;
②利用车站信息管理模拟系统掌握现在车信息。

(4)峰尾调车区长
①编制编组调车作业计划和取送车作业计划;
②利用车站信息管理模拟系统掌握现在车信息。

(5)车号员
①核对现车;
②利用车站信息管理模拟系统掌握现在车信息;
③货票分拣。

三、实验形式及进度安排
(一)实验形式
本实验采用模拟方式,由学生在交通运输模拟实验室的开放实验平台上采用分组、轮岗形式进行。

能够胜任编组站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并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进度安排
1.本实验需要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实验前应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对编组站各项技术作业的办理过程,行、调车设备和车站信号控制台的操作,以及信号、联锁、闭塞的逻辑关系有初步认识和了解(两天时间),并取得相关的笔试合格成绩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始本实验。

2.建议实验前进行一周课程设计,掌握车站阶段计划的编制方法,通过绘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全面了解车站作业计划编制过程。

3.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模拟系统上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学生的具体模拟实验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完成3小时阶段计划任务,各项指标达到相应要求。

四、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实验要求
1.在实验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预习有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任课教师进行检查。

2.学生要带全实验所需用品(实验须知、指导书等),应严肃认真,全神贯注。

3.学生应爱护设备与其他备品,遵守实验室规章。

按照规定程序操作,遇到设备发生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进行处理。

4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实验设备与其他备品,上交实验结果记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5.训练学生实事求是,严守纪律的工作态度。

(三)安全要求
本模拟实验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用电安全等方面。

五、实验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以及对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问题回答等,综合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构成比例如下:
实验过程:40%;
实验结果和报告:40%;
实验纪律:20%。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杨浩主编,铁路运输组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宋建业谢金宝主编,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铁路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模拟实验指导手册。

第二部分学生手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准备工作的核心是预先编制阶段计划,尤如现场预先做阶段计划一样。

同时,要加强对实验手册的学习,以避免上机模拟实验时出现忙乱现象。

(一)复习有关课程内容
三级六场编组站站场布局、功能;编组站办理的列车和车流种类及其在站内的径路;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与下达、执行;看懂车站技术作业示意图表的例图。

(二)了解车站设备情况
在仔细阅读《站细》(实验案例数据)基础上,了解车站的车场布置图(如图3-1),以及各衔接方向的车站分布图(如图3-2),并与出发列车编组计划对照,以加强地理环境概念,避免将模拟实验误认为“数字游戏”。

上行系统
二场五场六场
丰沙
京广丰双
京山
图 3-1 车场布置图
(三)了解车站设备使用规定
主要包括各车场的作业分工,各调车机车的作业分工,以及各线路的使用规定等。

同时,要了解各车场间线路的衔接情况,以便接车与编组转线正确选用到发线。

例如:
(1)接京山无改编中转列车至五场出发线时,经由京山外包正线(又称外1),只能接到五场1至6道;由丰双外包正线(又称外2),可接至1至8道。

(2)峰尾向五场编组列车时,峰尾由南向北排列4条牵出线(由南向北分别称为牵1至牵4),针对两场股道衔接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1 车场牵出线连接关系表
牵出线六场衔接五场牵出线六场衔接五场
牵1 17至31道14至15道牵3 1至31道4至15道
牵2 1至31道11至15道牵4 1至10道1至9道
列车编组完了后,编组调车机车均要经出发场(五场)出发咽喉区返回峰尾,应特别注意避免与列车出发的相互干扰。

6 / 42
广州北
汉西江岸
江岸西郑州北华山
太原
宝鸡



榆次
石家庄
西安东
太原北
原平
宁武
平旺
大同口泉
柳辛庄
保定
西道口
石景山南
三家店
大灰厂良各庄十渡福山口
白涧
灵丘
薛孤宣化
沙岭字
张家口南
大同

张家口
宣庞线北京西
沙城延庆
望京
星火北京东
北京
北京南
丰台
模拟车站
南信号
小堡台
大红门
百字湾
怀柔北
沈阳西
黄土坡黄村
衡水西
阜阳北
上海
济南
蓟县
汉沟镇


线
京 九
线
双桥
丰润
秦皇岛
天津
德州
沈阳西
南仓
范各庄
隆化
赤峰
上板城
叶柏寿
通辽
兰州
集宁南
二连
包头西
包头东包头
新贤城
丰沙线丰双
线
京广线
京原线
襄樊北重庆西
图3-2 各衔接方向的车站分布示意图
(3)编组“京原沿途”的重点摘挂列车时,可在六场2道和3道西端捣站顺,该2条线不集结其他去向车流。

到达站为沙城的重点摘挂列车没有站顺要求。

(4)开往石景山南站的无改编中转列车,在本车站不进行技术检查,不变更车次,也不换挂本务机车。

(5)做解体列车计划时,见在记事栏内标记“不分离“字样的车辆,应分解在一条线路,且须由同一趟列车挂走。

(6)查找、整理、记住编制阶段计划所需填画技术作业图表的有关数据。

下表整理归纳的时分可作参考。

表3-2 车站作业时分表
序作业项目时间(分)附注
1 解体列车到达作业35-40 编组辆数>50辆时,40分
2 无改编中转列车中转作业44 本实验按运行图规定执行,有不足44
分钟,应加强组织工作。

3 驼峰
解体迂回挂车10
推峰7
溜放6-10 ≤8钩为6分,>8钩为10分整理按实际需要
4 峰顶间隔时间 2
5 在一条到达线或出发线上铺
画一列车结束与下一列车占
用开始之间的最小间隔(空
隙)
为简便,本实验均定为20分钟
6 编组列车摘挂35 包含单机返回峰尾7分钟
其他22 包含单机返回峰尾7分钟
7 自编始发
列车出发
作业京广34 编成辆数63辆丰沙
(含京原)
30 编成辆数50辆
8 二场到达
本务机入
段3-7道15 其中占用驼峰时间为2分。

8-11道18 其中占用驼峰时间为5分。

9 五场出发
本务机出
段京广26 其中,连挂试风至发车5分,占用出站
咽喉5分。

丰沙(含京原)26 (同上)
10 五场到达
无改编中
转列车本
务机入段京山26 其中占用出站咽喉5分丰双
(四)编制阶段计划具体按实验要求进行。

二、实验数据设计与相关规定
(一)出发列车编组计划
1、本站编组出发列车
表3-3 车站出发列车编组计划
顺号
到站编组内容列车种类出发
方向
编成辆
数实际模拟去
向代号
实际模拟去向代号
1 口泉5
2 空敞车52 空车直达丰沙50
2 包头西31 包头西及其以远31 技术直达丰沙50
3 大同25 大同及其以远
(不包括包头西
及其以远)
25 直通丰沙50
4 张家口30 张家口~大同东间30 区段丰沙50
5 宣化27 宣化站卸27 区段丰沙50
6 沙城36 沙城至沙岭子间
(不包括宣化站
卸,包括宣庞支
线各站)
36 重点摘挂丰沙≤50
7 白涧1、26
2、22 1、大灰厂~福山
口间三站站顺
2、白涧~薛孤间
1、26a,26b,26c
三站站顺
2、22
重点摘挂京原≤50
8 良各庄20 良各庄站卸及空
粘油罐车
20 小运转京原≤50
9 太原北71 太原北站卸71 直通京原50
10 石家庄21 石家庄及其以远21 直通京广63
11 郑州北32 郑州北及其以远
(不包括江岸西、
西安东及其以
远)
32 技术直达京广63
12 保定35 保定~柳辛庄间
各站不分组
35 区段京广63
13 丰台 3 丰台及其以远
(包括衡水西及
其以远)及指定
回送空车
3(属交换车)小运转丰台≤50
2、无改编中转出发列车
以班计划为准。

凡在班计划内到达列车计划中,有二场与五场两个到达点的列车,均为通过二场到达五场的无改编中转列车。

(二)列车到发时刻表
列车到发时刻以班计划为准。

需说明一点,无改编中转列车从二场通过到达五场为8分钟。

两场间列车按“接发列车程序”办理,具体作业标准程序与用语,参阅《站细》(实验案例数据)规定。

(三)班计划
请参阅附录二。

(四)实验开始时站存车及作业情况
站存车:请参阅附录三。

作业情况:调车机车已整备完毕,实验开始即可进行作业。

(五)车辆编组隔离表(略)
(六)车辆重量及长度表(略)
(七)技术作业表填画和表示方法
技术作业图表的填画和表示方法,应按《调规》规定办理。

在实验中,结合模拟系统的特性,对运输现场实际使用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改动,现说明如下:
1.本实验系统驼峰设备采用单推单溜作业方案。

即一台调机迂回挂车可与另一台调机推峰和溜放平行进行。

即一台调机挂车后,只能在到达线等待另一台溜放完毕,且在道岔、信号转换后才能开始推峰。

从前列溜放完毕至后列允许开始推峰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之为峰顶间隔时间。

推峰开始即为占用驼峰开始,故在画图时应特别注意。

2.到达线占用时间,不仅包括到达技术作业时间,也应包括解体调机挂车后,在到达线内等待推峰的时间(有时此时间为“0”)。

本实验规定,当调机迂回挂车时,若车列到达技术作业未完,调机可进入该车停留的股道内,但不能连挂,等技术作业完后,其连挂车列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3.在二场的到达线内,当前一列解体腾空后,才能为下一列准备该线路的接车进路。

在图上表示的两列车之间应有一定“间隔”,此“间隔”最小时间与开始推峰至腾空到达线,以及到达列车进站占用时间有关,这些时间可由《站细》(实验案例数据)有关作业时间标准内查找。

4.在五场的出发线内,当前一列出发列车出发腾空线路后,才能为下一列无改编中转列车或编组转线列车准备该线的进路,这样前后两列车在出发线上的占用有一定“空隙”时间,它的最小时间与列车出发起动至腾空出发线,以及无改编中转列车进站或编组转线占用时间有关。

同样,这些时间可由《站细》(实验案例数据)有关作业时间标准内查找。

5.其他填画方法基本按《调规》规定办理,即类似教科书上的表示方法。

①列车到达,在列车到达栏内画斜线,写明车次与时刻;按此时刻引竖线至编组内容栏,在编组内容栏内,用分子表示去向,分母表示车数,竖线继续引至到达线,到达时刻即为占用到达线开始时刻。

在到达技术作业完毕后,才允许解体。

调机连挂车列开始推峰,即将竖线引向驼峰栏,直至溜放完毕;在驼峰栏只表示占用驼峰时间和峰顶间隔时间。

驼峰溜放完后,车辆累加到相应的调车场线路内。

本实验规定,每条调车线内,当车流集结满轴时,就不要继续向该线溜放
车辆,当某个去向调车线不够用,而其他去向的调车线空闲时,可活用调车线。

②编组列车,编组开始就从调车场有关线路内用圆圈圈上所要编组的车数,剩余车数标在圈旁,并用竖线引向峰尾,编组完了,竖线引向出发场(五场)线路内,即为占用出发线开始,直至列车出发起动为止,用竖线引向发车栏,在发车栏内,用斜线表明车次和时刻。

列车在出发线内占用时间应满足出发技术作业时间要求。

③无改编中转列车,从二场到五场的时间,以运行线方式画在二场1道(接京山)或2道(接丰双),到达五场的时间为占用出发线开始。

靠近到达点写到达车次,靠近出发点写出发车次。

详见图示。

6、本实验按实验实际状况铺画,全用铅笔线。

除解体用“-”和编组内“+”符号外,其它均用汉字表示,以便实验后向教师汇报。

7、技术作业表填画示意图如下。

列车
到达栏
编组内容
到达场(二场)
驼峰
调车场
(六场)
峰尾
出发场(五场)
列车出发栏
注:峰顶间隔按2分铺画的。

空C /50
30
10245
55430
1061
27
1
471
9
一调二调
7道18道20道213130
263037
30
35
63
50
50
300042
-300045
45550
-45550
7
4
-45554
9
2
2
2
-30106
8
1
1
7
45554
30106
4道
8道12道+24013
24013
2
2
2
240
133010224025
9
24027
8
24027240
250+21013
21013
210
130
3
3
1
1523
3521/26
31/1532/14
31/2030/1525/18
20
21
22
8
图3-3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
三、实验作业及其岗位设置和考核内容
本实验系统模拟了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各个岗位的作业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下一环节作业的延续与操作,甚至影响整个生产系统,故各个岗位必须按照班计划的要求,正确、合理、
有效地运用设备,并通过对系统的正确操作,及时、准确、无误的接发和编解列车,使编组站的工作可以有序地进行。

按照作业过程的顺序,各作业场所设置的工种、分工、职责、考核要求等,分述如下。

(一)到达作业系统(二场)
1、实验作业内容
到达解体列车的接车作业、到达解体列车的到达技术作业、直通列车的通过作业、到达解体列车的本务机车入段作业、到达解体列车的调机迂回和推峰作业。

2、人员设置与分工、职责
设车站值班员1人,助理值班员1人,到达车号员1人。

车站值班员负责二场到达线与正线的使用(应与站调共同协商,站调目前由教师担任),向助理值班员下达准备进路命令(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和开放有关信号的命令。

通知车号员核对现车,掌握到达列车技术检查作业时间(列车车辆数按班计划规定)。

并负责填画二场技术作业图表。

助理值班员应根据车站值班员下达的命令,及时、准确、无误地准备各种作业进路,开放信号,并负责将解体调机在峰顶要求迂回进路及时向车站值班员汇报。

到达车号员将列车编组顺序表与实际现车进行核对(本实验无实际现车,故认为列车编组顺序表均为正确的),并根据调车场线路集结车流去向的规定,按车流集结过程(即按到达时间开始计算集结)推算现车,及时向站调提供车流信息。

注:必要时,车站值班员与到达车号员实习内容可合并由1人完成。

若设1人,不安排推算现车工作。

3、实验设备操作
车站值班员:通过观看到达场控制面板,了解设备占用情况和作业进度,依据班计划中规定的列车到达计划,和邻站的发车预告,以及助理值班员有关作业信息的汇报,发布命令。

助理值班员:使用到达场控制面板进行有关进路的办理和开放信号。

4、考核内容
车站值班员:
①保证正确地不间断地接入到达和直通列车;
②正确运用到达线;
③及时、准确下达有关命令;
④技术作业表填画要正确、整洁、完整。

助理值班员:
①执行命令要及时准确;
②及时汇报峰顶调机迂回要求;
③及时向车站值班员报告列车实际到达或通过时刻。

到达车号员:
①及时汇报到达列车编组内容与顺序车数;
②准确推算现车。

(二)解体作业与集结系统(驼峰、六场)
1、实验作业内容
编制到达解体列车的解体调车作业计划,合理分配两台解体调车机车的任务,正确控制车辆溜放速度,保证安全连挂。

正确灵活运用调车场线路,按照班计划与阶段计划安排要求,及时解体编组所需的车列。

2、人员设置与分工、职责
设驼峰调车区长1人,钩计划调车区长1人,驼峰1 号楼设值班员1人(兼信号员),驼峰2、3号楼各设信号员1人。

驼峰调车区长负责两台解体调车机车的运用,并分别编制两台调车机车解体调车作业计划,向有关处所下达;钩计划调车区长,根据驼峰区长的解体调车作业计划,负责填画技术作业图表,并及时向驼峰和峰尾两位调车长汇报六场股道车流集结情况。

驼峰1号楼值班员(兼信号员)根据解体调车作业计划与解体调机作业状况,及时预排解体车列进路(本实验自动生成),办理驼峰头部、禁溜线、迂回线、上下峰等进路及信号开放,负责操作第一制动位缓行器,与到达场(二场)助理值班员办理迂回、推峰、溜放等作业联系,与峰尾信号员办理线路封锁事宜。

驼峰楼各信号员负责完成列车解体作业,正确控制车辆溜放速度,保证安全连挂,不造成堵门车(本实验初期均以等速溜放,为避免操作失误,造成堵门车,因此不准进行缓行器操作,目前仅是作为一个作业环节安排)。

3、实验设备操作
驼峰调车区长,使用车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完成解体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与下达。

钩计划调车区长根据解体调车作业计划,正确填画两台调车机车作业实际情况,正确推算调车场现车,并及时向驼峰和峰尾调车区长提出满轴信息。

在填画调机作业情况时特别要注意:因为驼峰分解车列是执行单推单溜作业方案,一台机车在峰顶溜放完毕,当为另一台机车准备进路,开放信号时,需要2分钟的时间间隔。

各驼峰楼信号员,使用驼峰控制面板,及时正确开放调车信号,控制缓行器使用(本实验暂不进行缓行器控制),完成分解任务。

4、考核内容
驼峰调车区长:
①两台调机计划的均衡性和及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