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5)——接触分析在Workbench中的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5)——接触分析在Workbench中的
实现
引言
前文讨论了接触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参数。

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1) ——装配体的几种处理方式
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2) ——几何/自由度/运动副的处理
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3) ——接触分析基础
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4) ——接触分析的基本参数
本篇以ANSYS Workbench为例,简要介绍其具体实现过程。

算例
以某转轴进行接触分析,左边通过绑定接触(线性)形成装配,右边通过标准接触(非线性)形成装配,对比两者的分析结果。

接触设置
左边的绑定接触设置,选择MPC,相当于形成一个整体。

右边的标准接触设置,选择有摩擦的接触行为,并使用增强拉格朗日法,同时更新刚度。

计算设置,并开启自动步长。

事实上,穿透容差和收敛准则的设置会影响解的收敛性,本案例采用了默认设置。

接触检查
在求解之前,需要通过接触工具对接触进行检查。

可以看到没有缝隙产生,实际上前面已经设置消除缝隙的选项。

接触检查完毕后即可开始求解。

求解
将转轴底部固定,销轴加载。

观察力收敛曲线,展示了每个子步和迭代步的收敛情况,本案例较简单,收敛比较快。

后处理
首先比较两种接触设置的位移和应力。

可以看到,使用绑定接触,于真实情况有一些误差,位移和应力
均偏小。

此外,通过接触工具还可以观测接触的状态以及应力。

接触的状态
接触穿透和接触法向应力,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依据,过大穿透得到的结果误差是较大的。

读者可以分析下,为什么左边模型没有接触穿透和接触应力产生。

最后
接触分析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也很多,需要了解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案例熟悉,才能较好的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从下期开始,主要讨论ANSYS APDL的一些二次开发知识。

-- 完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