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教案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
21、诺贝尔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和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把自己的遗产捐献给了科学事业,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课题诺贝尔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出示: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在化学和机械方面有过许多发明,尤其是在炸药研究方面,投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设立的“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献身科学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一课“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一是发明炸药,二是设立诺贝尔奖;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出示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田字格指导书写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读顺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师: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出示:
⑴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
⑵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
⑶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地点不变,时间不变,规模宏大
生汇报,板书: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下午4点半规模宏大2.师生配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习设问句;了解设问句好处:引起读者注意,加深印象;
副板书:设问
师: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能注意设问的好处,在写作中能试着运用设问句;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能中体会到什么诺贝尔在世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说明人们十分崇敬诺贝尔;
4.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学习了第一部分;知道了诺贝尔奖颁奖地点生接说:斯德哥尔摩时间生接说: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半还了解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课堂上的你们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值得表扬
六、学习第三段
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他对人类有那些贡献呢
作业布置:
1.读抄课后词语,完成习字册;
2.练读课文;
七、写诺贝尔的小传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斯德哥尔摩
12月10日下午4点半设问
规模宏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和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诺贝尔师板书课题
1、听写
瑞典诺贝尔铁锤砸石头炸药
2、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诺贝尔
师过渡:你的概括言简意赅,同学们,诺贝尔的一生有355个发明专利,在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诺贝尔先后发明了哪几种炸药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课文第三部分有一句话概括介绍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努力,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画出这句话;
像这样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
三、解读诺贝尔
这样的一位诺贝尔,其实课文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诺贝尔;默读课文4-9节,哪些句段让你感觉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下来,并试着在空白处作批注或写下能体现诺贝尔精神品质的四字词语;
给足学生时间本人觉得应该不少于五分钟自读感悟写批注;学生讨论交流;
1、交流一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毫不气馁、永不放弃
你是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虽然失败了,但丝毫不失望;又继续努力,常形容一个人的勇气与耐力;
指名读,读出这种感觉;
诺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呢
“化为灰烬”什么意思一切都没有了;说明爆炸威力很大,危险更大;
是啊实验室不见了,亲爱的弟弟被炸死了,父亲也被炸成残废,读到这你的心情如何读出感觉;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内心痛楚万分,点点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有__________;曾经有家人的;而现在没有了,__________也没有了……但诺贝尔没有被厄运所击垮,他毫不气馁,他想:我还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我就一定能成功;
2、交流二
1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A、这段文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热爱科学坚持不懈
这句话让你想到那些成语、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b、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c、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师: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几百次——挫折多,百折不挠;四个年头——漫长,只有非凡的意志力才能坚持,坚持不懈;终于——发明过程充满艰辛的;读出了诺贝尔坚持不懈地追求,百折不挠的精神;
⑵四年的艰辛,几百次的失败,是什么支撑着诺贝尔苦苦追求
热爱科学,造福人类的信念
3、交流三出示: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
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⑴这段话描写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试验;有声音有图像,你能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
声音: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沉痛的惋惜声、欣喜若狂的欢呼声; 画面:点燃导火线、炸药爆炸人们惊呼、诺贝尔狂呼;
⑵画面一: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角色互换:
引导读
师:“诺贝尔”啊你的心为什么怦怦直跳呢
预设,因为火星越近,意味着离成功越近,所以我非常得高兴\因为火星越近就意味着离危险越近,所以我非常紧张等
是呀,同学们对一句话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朗读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⑶画面二:
师引读“轰”巨大的………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点拨:人们为什么这样惊呼
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
指导读好这段话,读出人们的震惊、担心和惋惜;
诺贝尔的邻居听到爆炸声赶来,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的朋友听到爆炸声赶来,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那残疾的老父听到爆炸声赶来,撕心裂肺的叫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⑷画面三: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边读边模仿他的动作;你能体会他此时的心情吗
对比感悟:
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一个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有什么不同多了满身鲜血,可以看出诺贝尔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具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在这个满身鲜血近乎疯狂的中年人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献身科学、无私奉献
齐读;
4、是什么原因促使诺贝尔一心发明炸药呢\诺贝尔问什么要发明炸药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抓住两个感叹号,引导感悟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和对发明创造的渴望;指导朗读,读出诺贝尔热爱人类的品质;指名读,点评,齐读;
5、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在生命垂危之际,他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补充资料:
他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一生据说只有一张画像;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1897年,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妻子,没有子女;
三、解读诺贝尔
再次浏览3——9小节,比较发明炸药的过程,从表达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作者注重语言、神态的描写;学生:作者注重了场面描写;学生:这是从侧面描写;老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
四、总结全文.
总结:
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