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及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教学内容:1. 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建设意义。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能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线路及建设意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的掌握。

教案章节: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规模。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过程:1.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

2.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掌握。

教案章节:四、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挑战与应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跨区域能源调配所面临的挑战。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案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案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目标定位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核心点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思维拓展自然资源的相关概述(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

如果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当,可再生自然资源也会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矿物能源,并不是说使用天然气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只是较煤炭和石油产生的污染物少,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样需要节约利用。

核心点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建设一条输气管道,还为沿途各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西气东输工程的区域协调效应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类型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读“我国四大类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程项目是:A 工程,B 工程,C 工程。

D线代表200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工程。

(2)沿A线从东向西,沿途穿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3)简述A、B、D三个大工程都在上海汇集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共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共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共4页)-----------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1〕经过实例,从资源地域散布存在不平衡性及社会经济开展需求来看法资源跨区域分配的必要性;(2)罗列有关实例,剖析资源跨区域分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杜会经济、天文环境等方面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途。

(2)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继续开展的意义。

2、进程与方法:经过争辩的方式,对天文信息和资科停止剖析和加工,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地,初步掌握效果研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辩证思想才干和团队协作看法,构成迷信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争辩要求】l、〝三不〞原那么:不可念资料,不可停止人身攻击,不可抛开辩题滔滔不绝。

2、发言需起立,争辩有次第;观念明白言语需精练,论据有力思绪宽,声响洪亮吐字清,思绪偏时立上岸,时机有限需争取,英勇应战立场坚。

【辩手义务】一辩:列出要点——长篇大论(到讲台发言)工辩:查漏质疑——切中关键三辩:答疑解惑——灵敏应变四辩:总结陈词——画蛇添足(到讲台发言)【争辩思绪指点】一、课本知识结构二、争辩思绪剖析:1、跨区域分配资源的缘由的剖析思绪该缘由肯定是资源散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要明白该资源散布规律及散布较多的地域:同时明白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缘由,包括为何散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应用进程中存在的效果等。

2、资源跨区域分配的影响的剖析思绪留意输上天和输上天的双向剖析,留意利和弊的双向剖析,留意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双向剖析。

对输上天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开展,促进基础设备树立等,对输上天那么突出说明处置了资源充足的效果,促进经济的可继续开展,以及促进该地域生态环境树立等方面。

3、跨区域资源分配线路选择的剖析思绪要保证动摇、平安的资源供应;要思索线路的造价,要思索沿线地形。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案背景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理归纳,加强理解。

(2)逻辑分析法: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进而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3”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要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要点解读】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意义(课本知识)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3)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西气东输为例)1.西电东送(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3.【典型例题】【例1】西气东输读“我国西气东输三线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 .消除污染D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 .缓解能源紧缺B .改善水体质量C .促进减排降污D .保证能源安全【例2】跨流域调水3.[2012高考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方法归纳总结】1.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输出地、输入地两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结合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调水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模板:有利:(1)经济:①农业:利于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②工业:提供水、电,促进工业发展;③交通:发展航运,加强区域联系;④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意义、线路走向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意义、线路走向及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原理。

2. 教学难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2)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关键技术。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分析这些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 探讨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跨区域资源调配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课后设置了“西电东送”研究活动课,使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教学重点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教学难点
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总结: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客观评价,并对阐述不清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
播放视频:西气东输工程资料片视频/p/news/c/v/2008-11-27/204260200932.html
1)展示“我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1990-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及人口占全国比重(%)表”、“我国东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讨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布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必修3”的基本教学形式是案例教学,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案例中,本节课中,学生能够自己顾拿出结论并能迁移到其他案例中,效果较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姓名:
职称:电话: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二、指导学生说明“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幻灯片展示两段材料帮助学生。(1)上海用煤炭作燃料造成的酸雨及其发生率。(2)西气东输管线为保护阿尔金山--罗布泊野双驼峰自然保护区搞到管线加长。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

2.以“西气东输”为例,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读图导析法,材料分析法。

【学法】图文资料分析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搜集西气东输的相关资料;2.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简要回顾前一节课的内认真读图,联系承前启容,设问:所学,积极思考,回后。

导入新课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答问题激发学离不开能源,可是该地区能源生的好奇心,资源匮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习的呢?兴趣,对西气引出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示图片:➢新疆与上海2019年GDP比较展示资料:➢新疆和上海能源资源比较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图简要介绍新疆与上海,设问:新疆和上海之间有联系吗?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天然气把这两个区域联系在了一起。

由区际联系引出本节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前两段和图 5.1旁小字内容,了解一下西气东输工程(1分钟)。

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读图思考,并利用教师提供的问题线索,介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输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新课一西气东输概况目前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三线也将于2019年通气,其中只有一线工程途径地区完全在我国境内,它对协调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线工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教案授课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授课单位: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五章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一、解读课标: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节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要分析其影响首先要清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

这节课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后面重点分析其影响做一个铺垫。

二、学情分析1、对于线路的分析可结合学生《必修2》中对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2、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图文资料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自己先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资料获取、归纳能力。

3、影响重点要树立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思想。

课时作业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其它的资源跨区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1、教材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括,第二部分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第一部分中,教材设计为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两部分的内容,便于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明确知道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本节内容通过对“线路——原因——影响”之一思路,线路——首先对西气东输工程总体上有个认识知道怎么调,原因——知道为什么调,影响——主要包括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西气东输知识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西气东输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过程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过程设计

“ 多元创新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在课堂教学中 ,有几个问题不能忽视 :
1 .学生对教材的依赖度仍较高。在分析 “ 、k 杭 I . J 区与淳安县的区域差异”时 ,同学会不 由 自主地翻 阅 教材 ,试图在其 中找依据 ,而不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 ;在 总结 区域 的基 本 特 征 时 ,有 学 生 认 为 教 材 上 已
也 大 于工业 燃料 。
压 缩 天 然 气 汽 车 , 以天 然 气代 替 汽 车 用 油 , 具有
价格 低 、 污染 少、安 全 等优 点 。
我 国天 然 气资 源 的分 布
整 合 教 材 内容 ,从 而 使 教 学 活 动 从 “ 本 宣科 ” 走 向 照
对 教 师 来 说 也 是 一个 新 的 知 识 ,在 与教 材 其它 内 容 的 整 合 时 ,仍显 生硬 。
3 .教学方 法运用 的娴熟度还 有待提升 。在 探讨
“ 口帮扶 和 生 态补 偿 ” 时 ,有 一 部分 学 生 提 出 “ 对 将
萧山区的化工 企业转移至淳 安”的观点 。这说明相 当 部分学生价值 判断的模糊性 ,运用 “ 价值观澄清法 ” 进行教学 ,将会取得 良好效果 。对此笔者虽有预设 , 但在教学节奏上没有很好把握 ,只是快速将背景材料 展示 出来 ,然后告诉 同学将污染企业转移淳安是不可 行的 。如果在此适当放慢节奏 ,先让同学辨析这 一观
1 7

_2 1 0 0年 第 2 0期
高中地理
部 经济 的拉动 作 用。 建议 考 虑在 西部 地 区上一 些 大型 天
然 气化 工项 目,促进 东部 工业 西移 。尽 可能 多开发 西部
【 明】 说 提供学生可能 用到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 通过阅读 、分析材料先 自己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纵观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 ,大都是考察学生的阅读图、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自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觉察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进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自然气资源利用开觉察状的分析,培育学生地理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力量。

通过活动设计,培育自主学习力量和探究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进展之间的冲突分析,培育学生全面、辩证对待问题的力量。

通过对自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觉察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进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缘由、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自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觉察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构造所产生的影响。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争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进展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疆自然气资源为根底,以长江三角洲作为自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现: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局部?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同学们分组争论沟通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东输为例课时安排:3~4课时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般⽅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制图表等教学⽅法:⽐较法、图⽰分析法、图⽰法等教学过程:⼀、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平不平衡,各区域对⾃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的区域可能⾃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的区域可能⾃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型⼯程西⽓东输、西电东送、南⽔北调、北煤南运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东输⼯程(2002年7⽉正式开⼯建设,⼀线⼯程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线⼯程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

)天然⽓开发建设⼲管道建设部⽤户管⽹建设1.基础:新疆天然⽓资源2.⽬标市场:长江三⾓洲地区、珠江三⾓洲地区3.主⼲管道:⼀线⼯程:西起新疆塔⾥⽊盆地的轮南油⽓⽥.向东经过⽢肃、宁夏、陕西、⼭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

管道⼯程采取⼲⽀结合、配套建设进⾏,主⼲管道输⽓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120亿⽴⽅⽶。

⼆线⼯程主⼲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岸,向西与中亚天然⽓管道相连,南⾄⼴州,全长4900多千⽶,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量300亿⽴⽅⽶。

三、实施西⽓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如图5.2所⽰)——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影响了各地区的进⼀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 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 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最后一章的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和后一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起说明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总结。

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人文地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而每个区域都是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

本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又是必修三的总结。

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必须要对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建设和发展知识做了解。

学生以前所学的自然、人文知识及区域知识,在这一节中能得到综合的应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第一课时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素养目标1.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涉及不同的区域,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2.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须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3.西气东输,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协调发展,培养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以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分析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教学方法】1、教法:(1)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

2、学法:(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体协作意识。

(2)以图示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小调查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在我们班做一个小调查。

我们班同学是利用哪种交通方式来上学的?(学生回答)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某某交通方式来上学的,那如果情况紧急或者我们不清楚目的地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学生回答)对,一般我们会乘坐出租车。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3.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地理背景(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3)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思考西气东输的干线为什么多经过大中城市?答案西气东输工程的干线多经过大中城市是因为大中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企业较多,能源需求量大,消费量大,市场广阔。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1)现状: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等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具体原因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2)油气发展具体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意义(1)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各省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分配对区域天文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绪】以开展教学实际为指点,充沛发扬先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员的主导作用,经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先生阅读教材、读图剖析归结等课堂活动建构知识。

将教学进程设计为导入激趣、自主学习、拓展延伸、探求归结、迁移运用、课堂小结等六个环节,以义务停止牵引,学习义务明白,有利于充沛发扬先生学习自动性,促使先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 先生能说出实施资源跨区域分配的缘由。

2. 先生能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缘由。

进程与方法1.经过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空间散布和经济活动停止对比,讨论资源跨区域分配的缘由。

2.经过读图了解西气东输线路的选建。

3.经过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和视频资料,归结西气东输的缘由。

4.经过西气东输案例,指点其他资源跨区域分配的案例剖析,如南水北调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看法自然资源散布的不平衡及其对人类开展的重要性。

2. 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开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浪费动力资源的好习气,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 强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协调开展的措施和外延。

【教材内容剖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1〝天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必修2〝人类活动对天文环境的影响〞知识基础上,探求资源效果和区域可继续开展效果。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习、了解影响资源跨区域分配的主要缘由。

经过实例剖析资源跨区域分配,看法区域天文环境与经济开展的关系,了解资源跨区域分配对区域经济协调开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剖析西气东输实施的缘由。

【教学难点】剖析南水北调的缘由和如何协调用水。

【学情剖析】先生经过初中区域天文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散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缘由和意义并没有多少了解,关于工程线路的了解也很少,可以经过图文并茂的解说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完成效果的探求和解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天然气开发建设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点拨: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点拨: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
发的市场动力。

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考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阅读: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