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阶段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阶段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
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行为阶段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12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行为阶段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行为阶段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行为阶段护理;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满意度;效果
血液净化是一门技术性根强的专业,护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想要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护理理念,专业的护理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1-2]。
为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本研究针对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12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主要探讨行为阶段护理在这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12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其中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45.53±4.71)岁。
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49.23±5.36)岁。
两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前报纸患者液体摄入量,指导患者学会使
用血压计,每天测量血压并记录。
观察组则采取行为阶段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①由于大多患者未认识到液体摄入控制对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重要性,没
有重视体重对透析效果的影响,并放任体重增加。
所以需要在透析前加强健康教
育宣教,以个体指导、集体授课结合为主。
并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护患关系。
介绍液体控制摄入对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和目的。
对心理负担较大者进行心理
辅导,帮助病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消除不良情绪,促使病人认识到良好的行
为方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②随着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病人已经存在控制体重及液体摄入量的意愿,
但未形成正确的实施方案及明确的计划。
此时需要进一步指导健康行为方法和技巧。
以个体指导为主。
指导病人掌握体重测量方法,指导病人学会记录饮食情况。
期间鼓励病人家属参与监督及指导。
确定个体液体摄入量,指导患者每天食物分
配及餐次,并举办病友交流大会,让病人各自分享成功经验。
③实施阶段,也称行动期,以个体指导为主,举办2次病友交流。
通过电话
随访、微信随访方式对病人进行评价。
评估病人液体摄入技巧掌握情况。
与病人
共同讨论体重控制及液体摄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病人学会持之以恒控制液
体摄入。
④维持期,此时需要肯定病人行为转变效果,通过微信、电话随访的方式每
月对病人随访。
加强监测病人营养状况及体重,尽最大努力协助病人解决行为管
理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
则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行为管理能力,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
结果
2.1两组患者行为管理能力评分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饮食及液体摄入能力评分
(22.46±4.58)、运动管理能力评分(22.16±4.52)、遵医嘱用药评分
(17.65±3.89)、内瘘自我保护评分(17.46±3.53)、情绪管理评分
(17.89±3.86)、并发症监测评分(18.54±4.06);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8.02±3.67)、(18.64±3.42)、(14.46±3.62)、(14.48±3.76)、(13.84±4.11)、(13.76±4.68)。
其中t值=5.860、4.810、4.650、4.476、
5.564、5.976;P值均=0.001,可知,观察组各项行为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60/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3.33%(56/60)。
其中X2值=40.424;P值=0.001,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
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1.
讨论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3]。
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已
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4]。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存在功能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临床护理
难度大,要做好血透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做到把保护患者生命和尊重患者权益
放在第一位。
以往常规护理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和效果,但
还无法做到让患者自觉践行正确行为的能力,不利于长期预后。
一旦内瘘得不到
正确的维护,患者将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加大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根据行为分阶段护理,在不同阶段形成健康行为意识,让患者提前做
好相应护理行为,增强其建立健康行为的信心,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不良行为反复[5]。
综上所述,行为阶段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患
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但在临床中仍
需进一步证实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旺. 分阶段匹配护理策略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饮
食保健,2020,7(29):148-149.
2.
李巧. 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J]. 全科护理, 2020, 18(9):3.
3.
黄琼. 行为阶段护理在改善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感及内瘘闭塞率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20, 18(16):4.
4.
刘瑞雪.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38):122-123.
5.
陈泽珣, 沈海涛, 黄庆举,等.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19):3567-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