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前赤壁赋》教学课件 ppt.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客统一:悲 喜
语言特点: 因景生情、借物喻理,将写 景、抒情、议论三者融汇统 一。
景、情、理融于一体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 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 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 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 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 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 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 积极向上.
变 卒莫消长
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
达观
(无所羡)
物我无尽
人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生
乐
态 度 共适清风明月
(超然独立
不计得失)
悟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取与不取: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反映了苏轼的怎样的人生态度
———旷达乐观
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写作原因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 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 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 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这就有了苏子 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也得以诞生。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 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 采摛文,体物写志”。有 时虚 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 方式阐述观点。
纵一苇……凌万顷…… 浩浩乎……飘飘乎……
(自由自在,超然物外)
研读第2自然段
乐
承 上 启 下
悲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歌的内容: 渴望圣主贤臣而不可得
箫声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舞……潜蛟 泣……嫠妇
渲箫 染声 悲悲 情凉
曹 操
对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江 横槊赋诗
比
等 闲 之 辈
渔樵江渚 侣鱼虾 友麋鹿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 列于“苏黄米蔡”之首 (米:米芾;蔡:蔡襄。)
苏轼的绝命诗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诗经内容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扭, 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杜悼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 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 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通过泛游赤壁时主客之辩, 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 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 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旷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阐述哲理—→转悲为喜
文章结构图
记游:
闻箫: 乐 悲
景美人乐 写景
答 客
客:宇宙无穷 人生无常
悲 抒情
问 主:辨证思考变与不变
非吾所有一毫莫取 乐 议论
共适清风明月 (达观)
前
赤
苏 轼
壁 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 1101)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 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
听读全文,间接感知
1、听课文录音感受苏轼的文风。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 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 挫
自读全文,直接体验,注意作者的 情感变化。 课文内容疏通。
有关《诗经》里的内容和歌词的大意 文章研习
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
(情感线索:乐——悲——喜 三部分)
乐(第一自然段)
一 世 之 雄
沧蜉 海蝣 一天 粟地
研读第三自然段
而 今 安 在
悲
(宇宙无穷
羡哀 长吾
人生无常)
江生
之之
无须
穷臾
悲
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研读第4自然段
变 辨 证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思 想 不 未尝往也
思考:苏子因何而乐? 泛舟游玩—→见景而乐
反复诵读美言佳句,揣摩苏子的感情, 体会景与情的初步联系
景
月夜 江色图
(美)
风、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秋气之爽)
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秋月之美)
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秋意之浓、秋水之旺)
人
(乐)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情趣高雅,内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