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2:1
B.图中含有两种分子
C.图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该图表示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3:2,故A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含有三种分子,故B错误;C、由图示可以看出,图中的物质有两种化
合物,一种单质,故C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
应特点,故D正确。

【考点】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2.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B.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而CaO质量增大,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错误;D、反应后容器中二氧化碳质量增多,故固体质量减少,错误。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催化剂。

3.“生活中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所以应尽量多吃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C.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水为油”
【答案】 B
【解析】:A、人体缺碘元素会导致大脖子病,所以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但并不是越多
越好,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故B正确; C、
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浸泡食品,故C错误;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不会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油,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化学方程式2H
2+O
2
=2H
2
O的正确意义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答案】C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①宏观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②微观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③量的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
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A.参加反应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化学方程
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值表示的是相应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比而不是质量比。

C.从物质角度来
说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元素组成物质,但不是物质。

参与反应的是物质。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5.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11 g B.12 g C.9 g D.13 g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C的质量为:10 g +10 g -8 g="12"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6. 4NH
3+5O
2
==4X+6H
2
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

A.NO B.NO
2C.N
2
O
4
D.N
2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右边缺少4个N原子和4个O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推导
7.某纯净物A稍加热就分解为NH
3、H
2
O、CO
2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由4种元素组成B.A是化合物
C.A中含水D.A不稳定
【答案】C
【解析】A物质是纯净物,所以不可能纯净物中含有另外一种物质。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
8.已知A+B===C+D反应中,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耗2.4 g,则生成C________g。

【答案】0.6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消耗2.4 g ,生成物C与D的总质量也为2.4 g,又知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则生成C的质量为0.6 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9.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5∶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4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为12 g。

又知A 10 g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B为2 g ,则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1。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0.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 1∶8。

请在表格中填空:
【答案】4 32
【解析】因为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6 g,又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 1∶8,所以B的质量=1/9×36 g=4 g,C的质量=8/9×36 g=32 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1.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答案】(1)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或温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2)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解析】(1)中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造成生成物不同。

(2)中反应物相同,但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造成生成物不同。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答案】C
【解析】该化学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C项不正确。

【考点】微观模型图
13.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化学反应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所以由微粒聚集起来的宏观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不变
【解析】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和重新组合过程,原子的种类、数目及质量均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4.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已知m
1 g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
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
1______m
2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
1>m
2
,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Mg+O
2
2MgO小于
(2)生成的MgO部分以白烟形式散逸到空气中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镁条和氧气;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氧化镁。

所以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
2Mg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
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m
1小于m
2。

(2)白烟是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在气流的影响下散逸到空气中,造成称量的生成物不是全部的氧
化镁,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减少。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
15.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红磷置于细沙上,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炸裂锥形瓶内空气受热,使气球膨胀,空气浮力变大,测出质量会偏小
【解析】红磷燃烧为放热反应,直接放在瓶底在燃烧时会引起锥形瓶炸裂。

锥形瓶内空气受热,使气球膨胀,空气浮力变大,测出质量会偏小。

所以应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6.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
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
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变大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气球变小,而
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3)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解析】(1)实验中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瓶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变大。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气体减少,造成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气球变小;而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3)装置为密封装置,没有质量损失或增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7.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答案】(1)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或温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2)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解析】(1)中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造成生成物不同。

(2)中反应物相同,但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造成生成物不同。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D
【解析】水蒸发为水蒸气不属于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a L氢气和b 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 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 g氢气和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 g
【答案】C
【解析】A选项,物质间或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B选项中单位是体积L,体
积是不能直接相加的;D选项中氢气与氧气不一定完全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20.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取废水样品98g,向其中逐滴加入标准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
20g(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解析】氢氧化钠的质量=20g×4%=0.8g,
设硫酸的质量为x,
H
2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98 80
x 0.8g
=
x=0.98g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100%=1%.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然后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