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来词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外来词浅析
摘要: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
外来词的进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但是这些词进入汉语之后,受到了汉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特点;分类;历史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因此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反映出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痕迹, 而在语言的要素当中词汇是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
相对于汉语来讲,外来词又是反映这一语言现象的载体。
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揭示出外来词的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汉语外来词的历史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甚至更远的国家已有交往,并带来了语言的相互渗透.例如:《楚辞·大招》中“小腰秀劲,若鲜卑只”中的“鲜卑"就是外来词,是指一种金属带钩。
纵观整个汉语发展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古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外来词主要来源于佛教传入地——西域或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其吸收高潮在汉唐时期。
当时国内经济繁荣,我国与周边兄弟民族和亚欧诸国来往频繁,汉语与西域诸语言的接触广泛,这就使汉语有很多机会吸收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枇杷、楼兰等。
再有隋唐时代,大量佛经从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于是佛教词语大量涌入到汉语词汇中,如Buddha译为“佛”,Nama译为“南无” .
现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后,主要吸收以英语为主的现代印欧词汇.这一百多年来,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随着欧美列强的入侵,欧美各国的科学文化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把大量的外国词汇特别是英语词汇借用到汉语中来。
如:赛恩斯(science)、奥林匹克(Olympic)、咖啡 (Coffee)等。
二是日本明
治维新成功后,大量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随之日语词汇也被大量引入汉语。
如:社会、方针、干部等。
三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密切,为语言接触开辟了广阔天地,来自欧美、日本的词汇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汉语词汇中。
如:黑客(hacker)、因特网(internet)、路由器(router)、克隆(clone)、基因(gene)、新干线、营业中、会社等。
二.概念及其分类
1音译外来词
根据外国或者其他民族的语音形式直接翻译过来的词叫作音译外来词.例如:
歇斯底里(hysteria)、麦克风(microphone)、德谟克拉西(democracy)、盘尼西林(peni—cillin)、布尔乔亚(bourgeois)、厄尔尼诺(elnina)、镭射(雷射)(laser)、派(pie)、的士高( 迪斯科) (disco)、秀(show)、布丁(pudding)、沙拉(salad)、水门汀(cement)、华尔兹(waltz)这类词并没有增加汉语意义的因素, 纯粹是语音形式的借鉴, 汉字只是音节的记录,在表面上看不出意义的内容, 不具有汉语的表意性,而且读起来不顺口,一看就知道不是土生土长的汉语词汇, 目前有些已经改成了意译词。
2音译兼意译外来词
在借用声音的同时加上了符合原词词义的汉语语素,造成了音义双关的外来词.这种翻译所选用的词语的声音很接近原词的发音,而意义又和原词的意义相暗合。
例如:逻辑(logic: luójì)、引得(index: yǐndé)、引擎(engine:yǐnqíng)、佃农(tenant:diannóng)、维他命(vitamin: wéitānmìng)、乌托邦(utopia:wūtuōbāng)等.括号中前面是英语, 后面是拼音,两相对照可以看出二者在发音上的近似程度,构成谐音关系。
3。
半音译半意译外来词
一部分是外来语的发音,一部分是外来语的意义,构成半音半义的外来词.例如:霓虹灯(neon— lamp)、摩托车(motorcycle)、新西兰 (NewZealand)、英特网(因特网)(Internet)、冰淇淋( 冰激淋)(ice— cream)。
4。
音译加表义外来词
在音译的基础上增加汉语表义的语素的外来词。
如:芭蕾舞(ballet)、啤酒(beer)、卡片(card)、沙丁鱼(sardine)、卡车(car)、卡通片(cartoon)另外还有沙文主义、华尔街、道林纸、加农炮、贝雷帽、香槟酒等。
这类外来词增加了汉语的语素之后, 意义更加明确, 汉语的表意性也更加明显。
5.意译外来词
纯粹按照原有词的意义, 按照汉语的构词方法、用汉语已有的材料翻译过来的词语。
例如:蜜月、积极、地中海、备忘录、最后通牒、集体农庄、独裁者、情感.这些词从表面上已经很不容易看出是外来的词语, 所以多数人不把这部分词看作外来词。
但是, 它们所表现的词汇意义是汉语里原先所不具有的,从词的
内涵上来讲仍然是借来的。
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词汇是最能反映社会客观存在的发展与变化的, 一些事物是中国不具有的, 但是词语中反映出来了, 那么, 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舶来品, 和外国、外民族有着一定的联系.
6.字母词外来词
直接进入到汉语词汇中的拉丁字母词或者与汉语结合形成的汉外组合词。
例如: CEO、GDP、BBC、TV、UFO、GBS、WTO、DVD、DNA、CPU、W。
C。
、IT、NBA、DIY CT扫描、SOS儿童村、卡拉OK、T恤(衫)、BP机、三K党、B超、U形管第一组词是直接借用的纯字母词,第二组词是增加了汉语的成分进行了辅助性的解释,使其意思更加明确,当然,像CT、BP等有时候可以单用的。
目前,字母词有上升的倾向, 这些词在汉语中的大量出现, 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与中国人普遍学习外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说明汉语在新的时期所表现出的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 同时也反映出全球化浪潮下的强势英语对汉语的冲击。
字母词的简捷、明确、便利、经济的特点也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所钟爱的原因。
但是,字母词在汉语中的数量明显地上升,且在日常应用中, 尤其在网络语言中所反映出来的泛滥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汉语外来词特点
外来词的进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但是这些词进入汉语之后,受到了汉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1.汉化程度高:外来词进入到汉语之后,无论在语音还是语法方面必然受到汉语规则的影响和制约,而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语法方面,外来词要受到汉语构词法的约束,不管是单独成词的还是与汉语固有的词素构成新词的。
像“啤酒”就是由外来的beer(啤)加上汉语的“酒”构成的,这种组合符合汉语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的规则,“芭蕾舞”、“咖啡屋”、“T 恤"等也是如此。
在语音方面,“beer”与“啤”、“sofa”与“沙发”、“Paris”与“巴黎”读音是不一致的, 像“歇斯底里”、“蒙太奇" 、“费厄泼赖”、“沙龙”等与原词读音也是相差甚远,进入汉语之后的发音已经进行了改造。
在词义方面也存在着义项不完全重合的问题,很多外来词的义项与汉语借用的意义并非完全对等, 经过了汉语的筛选。
例如目前使用频率极高的“酷(cool)”,其英语意义还有凉快、冷静、厚脸皮、冷藏、整整、平息等等义项,但是这些义项汉语中已经具有了不需借用。
2.使用频率高:汉语之所以要引进某一个词,要么是汉语中无对应的词,要么是因为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高频词汇。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社会,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势必不断加强, 中国自古以来就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着频繁的交往,一些高频词汇自然地进入到汉语中来, 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员, 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奥林匹克、马达、扑克、戈壁、背景、景气、代言人、蛋白质、登记、地质、定义等。
3.汉语色彩浓:一些早期的外来词,由于长时间在汉语的环境中使用,已经和汉语融为一体, 成为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经过特别研究无法看出是外来词,特别是意译词。
例如:同志、干部、吨、庄严、柠檬、积极、集团、景气、手段、目的、服务、企业等。
另外还有一些来自佛经的意译词语, 例如实际、世界、语录、烦恼、同床异梦、自欺欺人、作茧自缚、杀人不眨眼、门外汉等, 一般人很难想象它们来自外族.
4.音节语素化:早期外来词多数是音译而来的, 因此,汉语中它们是由几个不表示意义的音节构成的,例如“布尔什维克”、“戈尔巴乔夫”、“施拉普纳”、“美利坚”.但是,使用
者常常按照汉语的习惯把这些音节拆开使用, 往往用首个音节代表整个的意义。
由“巴士”而产生的“大巴”、“中巴”,由“的士"而产生的“打的”、“面的"、“蹦的(一种三轮车)”, “三安培”说成了“三安”,“三瓦特”说成了“三瓦”, 所有这些都说明原本没有意义的音节具有了意义, 成为构词的一个语素, 完成了音节的语素化。
5.构词的自由化:刚刚进入到汉语中的外来词,其使用环境是有限的, 但是稳定之后的外来词便会逐步脱离自己的环境, 随着语言的发展而自由地与汉语中固有的词素构成新词。
例如“啤"原本只是一个不自由的语素, 只在“啤酒”中存在,位置固定,但是随着使用的广泛深入而出现了“暖啤”、“青啤"、“黑啤”、“红啤"等,“啤”成了一个独立的语素。
像“吉普车"也单说成“吉普", 后来又出现了“北京吉普”、“越野吉普"等说法.
6.结构型式的多样化:在形式上来看,现代汉词汇的特点多数是多音词,而又以双音节居多,受现代汉语词汇这一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有些外来词在音节上除少数的对称之外,多数已经与原有的音节不对称了,出现了音节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梵语arhat音译为汉语就是“阿罗汉",但是受汉语音节的影响而改为“罗汉” ;又如bodhi dharmr音译是“菩提达摩", 简称为“达摩" ;bodhisattva也仅仅翻译为“菩萨";来自尼泊尔语的palinga,开始翻译为“菠棱菜”, 后来简称“菠菜”,这些词的音节都减少了。
芭蕾舞(ballet)、啤酒(beer)、卡片(card)、沙丁鱼(sardine)、卡车(car)这些词, 从对比上可以看出, 引进之后音节增加了,增加了汉语的语素,而铁路(railway)、新闻纸(newspaper)、蜜月(honeymoon)、黑板(blackboard)、马力(horse- power)、灯塔(light- house)等少数词则是在结构上与原词完全对应的。
总的来看, 绝大多数的意译词是双音词,例如“慈悲”、“烦恼" 、“轮回”、“因果”、“业根”、“涅槃" ,不能不说这是受到汉语词语的构成影响的结果。
四.汉语外来词的文化内涵
外来词是从外族引进而来的,经过汉化而成为汉语语言生活中积极有用的成分,丰富了汉语词汇, 也促进了汉语的发展.但是,这些外来词不管如何汉化, 如何音变,都多多少少带有外来的印痕,特别是音译外来词,例如“艾滋病"中的“艾滋”、“高尔夫球”中的“高尔夫" 、
“阿司匹林”。
从这些词中, 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同外族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华民族很早就与外族有着密切的往来,早期的交流仅仅是物质上的礼物馈赠或者贸易往来,于是在外来词汇上也留有物质文化的因素。
中国早期的文献中就有“玛瑙”、“蒲桃/蒲陶(葡萄)" 、“苜蓿”、“安息香"等词语,说明汉族同西域诸民族的物质交流,后来出现了“箜篌”,“筚篥”等词语,揭示了精神文化方面的交往。
唐代大量佛经的翻译,致使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与佛经有关的外来词,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对于外来的事物, 汉民族习惯于加上表示外来意义的词素以示区别, 例如“胡音"、“胡舞"“胡服”、“胡椒”、“胡桃”、“胡瓜”、“胡琴”、“洋行”、“洋烟”、“洋火" 、“洋油" 、“洋枪" 、“洋炮”、“西服”、“西餐" 、“西洋参”、“倭寇”、“倭奴”、“倭船"等, 这些词语一方面反映了中外民族的交往,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民族的历史。
目前,汉语中像“杜马”、“香波”、“麦当劳”、“百事可乐”、“比萨饼”、“的士”、“巴士”、“桑拿”、“克隆”、“保龄球”、“伊妹儿(电子邮件)”、“转基因”、“软件”、“托福”、“峰会”之类的词不断出现, 则说明中国同外界交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
参考文献:
[1] 岑麒祥,汉语外来词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 高名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4] 万红,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三次高潮和港台词语的北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唐贤清,汪哲,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D]长沙中南大学文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