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创新教案3篇20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创新教案3篇20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创新教案第【1】篇〗
第27课《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婆、脊”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漏、喂”等13个生字。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5.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6.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学会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学会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举例:
《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
3.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4.板书课题:27、漏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漏》主要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
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
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18):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三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
左右结构:漏喂胖驴贼狼抱粘胶偏
上下结构:莫架
半包围结构:厉
(2)换一换:
“喂”换掉“口”加上“亻”,是“偎”。

“驴”换掉“马”加上“扌”,是“护”。

“狼”换掉“犭”加上“氵”,是“浪”。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
(1)师范写,重点指导“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
方正。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喂: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胖: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组、造句
出示生字:驴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贼: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狼: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莫:中间的“日”写扁,下面的“大”要写扁,托住上面部分。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厉: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万”而不是“力”。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抱: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架: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粘: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胶: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扁”撇伸长。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

四、课堂小结
《漏》主要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

五、板书设计
27、漏
民间故事
漏喂胖驴贼狼莫
厉抱架粘胶偏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8)
第三部分(19-20)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漏》,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漏斗喂养肥胖毛驴毛贼狼王
莫非厉害怀抱书架粘胶偏爱
脊背婆婆扑通窟窿旋风滴答
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晕头转向安安稳稳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漏》。

板书:27、漏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1-2)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2.出示第1-2自然段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
脯的小胖驴。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2.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人物: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一头小胖驴、一只老虎、一个贼
地点:一户人家、山上、山下
3.出示小胖驴加深理解。

4.老虎和贼都有什么特点?
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3-18)
1.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思考: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写出了老虎和贼对“漏”的害怕?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蒙蒙小雨”到“雨
越下越大”,有什么用意?
2.出示第三自然段: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

老虎来了,贼也来了。

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
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

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忽然,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
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1)时间:一天晚上
天气:蒙蒙小雨
(2)想象:“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此时他们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老虎心想:“我好不容易才钻进驴圈,马上就能吃到小胖驴了,可千万别被
老公公和老婆婆发现啊!要不,我就前功尽弃了!”
贼想:“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偷这头小胖驴了,老公公和老婆婆可千万别出来看啊,万一发现我了,是要吃官司的呀!”
3.出示段落: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
‘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
‘漏’比我还厉害”
(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比自己更大的凶猛的野兽。

(2)词语拓展:
翻山越岭(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眼疾手快、和颜悦色、粉身碎骨、狂风暴雨
道听途说、千丝万缕、三年五载、鸟语花香
走南闯北(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左顾右盼、大材小用、声东击西、天经地义
南征北战、扬长避短、七上八下、开天辟地
4.老虎和贼害怕后都有什么表现?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抓住了老虎和贼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害怕。

5.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地跑?
它们觉得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

6.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老虎和贼以为摆脱了“漏”,如释重负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十分有趣。

7.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
回走。

(不甘心)
8.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贼和老虎都怕“漏”?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
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
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
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

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

他们俩对看了
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1)抓住了贼和老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对“漏”的害怕。

(2)老虎和贼为什么“对看了一眼”就都吓昏了?
老虎和贼浑身沾满泥水,已经看不出对方的模样。

之前老虎和贼就误以为对方是“漏”,见识过对方的厉害,吓怕了。

天黑,他们无法辨认对方。

9.交流: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蒙蒙小雨”到“雨越下越大”,有什么用意?
因为只有下雨天老婆婆才会提起“漏”;被雨淋让贼和老虎决定回去偷驴;只有下雨天老虎和贼才会浑身沾满泥水,无法辨认对方。

10.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19-20)
1.自由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思考:阅读了这个部分之后,你知道“漏”
是指什么了吗?
2.出示第19-20自然段: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公公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1)阅读了这个部分之后,你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吗?
“漏”是指漏雨。

(2)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总结全文
1.回顾课文内容:
开端:交代故事的起因——老虎和贼惦记着小胖驴
发展:老婆婆的一句怕“漏”,让贼和老虎害怕
高潮: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而慌忙逃命
①老虎与贼合为一体逃跑
②老虎与贼需要逃脱彼此
③老虎与贼逃脱了彼此
④老虎与贼都回头找小胖驴
⑤老虎与贼再相遇,被对方吓晕
结局: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画面朴实又风趣
故事诙谐又有趣
2.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

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3.想象一下,老虎和贼苏醒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写一写。

贼先苏醒过来,看见老虎还没醒,一边跑一边想:“真是福大命大呀,赶紧跑吧!等‘漏’醒过来,他一定会吃了我的!”不一会儿,老虎也醒了过来,找了半天,也没看见“漏”,心想:“这‘漏’果然本领高强,居然无影无踪了,我也赶紧跑吧,一会儿他要是回来,我就没命了!”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穷人和法官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一)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蒙)(蒙)小雨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安)(安)稳稳
(二)选词填空。

忽然果然
1.(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果然)下雨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六、课堂总结
这个故事为我们带来了乐趣,老虎有点憨,小偷有点呆,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啼笑皆非。

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演绎了一个个经典的民间故事,幽默诙谐,让人在莞尔一笑中体会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体味到民间代代流传的故事的独特趣味。

七、板书设计
27、漏
老爷爷老婆婆漏
小胖驴安然无恙
老虎贼“漏”作贼心虚
画面朴实又风趣
故事诙谐又有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创新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
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幼儿翻阅图书,观察,了解故事。

1、出示。

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出示。

师:这时,谁来了。

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

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出示。

师:晚上。

他们来了。

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

)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出示: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出示。

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

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

奶奶说:……。

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出示。

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
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

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二、幼儿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这漏到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翻阅,找到答案。

2、幼儿自由翻阅。

注意阅读姿势,留意页码。

3、师:你在哪一页上找到了答案。

驴怎么样?漏到底是什么?
4、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

老师示范书写“漏”
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三、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1、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2、请你自己开始阅读《漏》。

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一页,然后和旁边
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有趣。

四、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画面的页码,教师点出相应页
码的画面,让幼儿说说有趣的原因。

五、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创新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

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
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
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
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

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

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
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


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

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
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
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

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

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
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
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